分享

权臣赵高的一生糊里糊涂地就结束了,毫无预兆,咔嚓一刀

 佘氏中醫 2019-04-24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是秦朝二世皇帝时的丞相,同时也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在书法上颇有造诣。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照现在来看几近元老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

秦二世二年(前208)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胁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按道理一个人臣,为何他要这样?难道他不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吗?秦朝乱掉对他而言有何好处?

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陔余丛考》指出赵高本为赵国公子,因痛惜自己的国家被秦国所灭,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自宫后进入秦宫,搅乱秦朝,杀尽秦朝宗室,灭亡秦朝,赵高的所作所为志在复仇。按照清朝学者的考究来说似乎合理,毕竟赵高姓赵,极大可能是赵国的公子,这样一来解释他的行为也没什么漏洞。因此,有后人作诗赞美他: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

而在《史记》蒙恬列传里记载: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而《史记·秦本纪》最后一段指出秦国王室的姓氏为:“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也就是说,秦国与赵国同祖同宗,同姓同氏。不管怎么说,赵高一个太监,在入仕途位高权重后,行事怪诞偏激也可归咎其心理上的残疾。历史上手握重权的太监谁行事又是常人能想通的呢?

从一个宦官,一步一步达到权力的顶峰,这样的坚忍,这样的心性自然让他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他不仅深受秦始皇的重用,也在秦始皇死后搅弄秦朝风云多年。他在始皇驾崩后,发动沙丘政变,鼓动联合李斯发动沙丘政变,逼死扶苏,拥戴胡亥为傀儡皇帝。胡亥登基不久,他陆续铲除先皇在世时屡建奇功的蒙恬蒙毅两兄弟、嬴氏宗族、丞相李斯……

铲除掉所有的障碍后,剩下的大臣将军全听从赵高一人号令,甚至在朝堂上指鹿为马,朝堂之上均以赵高为首,丝毫不听从胡亥的号令。

古话常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翻云覆雨的大太监残害忠良、陷害宗嗣的后果是怎样的呢?

巨鹿之战后,赵高派人逼死了秦二世胡亥,夺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赵氏的血统,妄图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都低头不从,此时无声胜有声,众大臣用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赵高无奈,此时已经无人听从他的号令,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由于秦朝此时行将就木,实力在各地的反抗起义中大为削弱,子婴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

在子婴被赵高推上王位后,他不愿重蹈胡亥覆辙,做赵高的傀儡,便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

在正式登基的那天,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大典现场。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等赵高一到,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就将他砍死了。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就这样,一位权臣的一生糊里糊涂地就结束了,或许在去迎接子婴地路上,赵高仍在幻想着如何去控制他的新王,如何继续把弄他的提线木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