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奋发的蛟龙

 风吟楼 2019-04-24
奋发的蛟龙

  作者:彭妙艳

在过去,地都流行着不少与村落有关的谚语,大体已经因为所反映的情况已经过时,而渐渐为人淡忘,不淡忘的成了集体记忆。

但如果以那些古谚来反观历史,却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进步和发展,激励起创造创新的自信,不无积极的作用。

譬如罢,这些谚语中有一句是“烧灰仔营老爷——全出”,以歇后的方式表现历史上烧灰自然村的人丁比较少,以致举行游神活动时,村男丁都必须全部出动,方够承担各种活动分工。还有“蛟龙”(胶砻)桥——无磨(望),以蛟龙村内没有石磨的“磨”,同音假借于希望的“望”,表示没有希望的意思。

诚然,蛟龙已是今非昔比。依托于206这一交通动脉,以及所属桑浦山南麓这片土地,开辟以石板材生产为主,其他类型工厂兼有的产业园,经济结构与经济收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也建设整治一新,已是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一个。早日那个穷得“无磨”因而被讹为“无望”的憋屈日子,已荡然不见痕迹。

蛟龙与附近的下成村郑姓同宗同族,耆老相传,早在宋代末年,其先祖郑成之、郑淑庶就从福建辗转来此创村,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地都现存乡村中,这应是最古老之一处。

在蛟龙村北侧桑浦山麓,原来有一条“水磨公坑”,是附近村民引水灌田与设磨碾米的溪流。水口有一石刻,系明朝中叶以前所有。该刻的内容是:“呈明水磨公坑,傅家庄、蛟龙桥、遐年、桃源四乡共灌”。遐年后来改为下成,桃源系今埔尾村的曾用名,傅家庄则就是嘉靖二十六年所编的《潮州府志·杂志·村名》都不见记载,也许前此就已湮灭。由此也就可见蛟龙桥即今蛟龙村的存在,确是非常悠久的了。

蛟龙是兼有各种动物所长的灵兽、瑞兽。古代常以之形容盘旋奔流的江河,或水域中的力量巨大的神兽。《荀子》曰:“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屈原《离骚》“麾蛟龙使梁津兮”,魏了翁《蝶恋花》“袖中双剑蛟龙舞”,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海底蛟龙睡初起”……都是描绘蛟壮美气象的名句。郑氏先人名聚落以“蛟龙”,足见其鸿猷远大,寄望不俗。而“蛟龙桥”三字,则显系从屈原《离骚》“麾蛟龙使梁津”诗句脱化而来,以蛟龙为桥梁,能够通向的是超凡的大境界。以乡村所处地理环境溪河环绕,而展开如此壮丽的展望。浪漫主义的神采,赋予蛟龙人以建设辉煌的精气神。蛟龙祖先的激烈壮怀,真值得后人高山仰止。

也许是寄托的高远,励志力的强劲,在一穷二白的漫长历史时期中,蛟龙人一直不向艰苦条件屈服,他们奋发创造,竭力开辟,因之有着一批批奋发有为的先贤产生。而近代画家郑教智,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郑教智早年师事名画家孙裴谷,二十几岁即小有名气。后侨居印尼,更肆力于丹青之业,其国画创作以写意花卉及仿米芾山水(点墨法)见长,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就已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更于1938年就出版个人画册《雁风画集》,开地都艺术家出版画集的先河。所传授的学生颇多,其中塔岗人孙喜和(孙望),现已是揭阳书坛画苑的翘楚。郑教智的技艺,借之得到发扬光大。

曾被讹为“无望”的蛟龙,早在清朝就已有着书轩、撷敦轩、父德轩三间书斋,读书风气的浓烈,造就的人才,秉承蛟龙的气势,终于为这个规模并不庞大的乡村,输送出一干秀才,并以之使蛟龙舒展于耕读时代的历史天空之下。

“麾蛟龙使梁津兮”——其向上的态势,来日方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