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夸奖孩子?这些“误区”家长们一定要避免

 李孟雅_ 2019-04-24

近年来,我国教育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要以平等的姿态尊重孩子,要用欣赏的目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赞美鼓励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于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开始奉行赏识教育,对孩子进行各种花式表扬、夸奖。

家长适时地夸奖和鼓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孩子经常受到家长的肯定与夸奖,就会产生自信心。有自信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正向、乐观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父母经常夸奖孩子,更有利于增进亲子之间感情。

但是如果家长一味地乱用、滥用夸奖,不但达不到鼓励孩子的目的,还可能让孩子养成骄纵和自大的不良习惯。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家长在夸奖鼓励孩子的过程中,都存在哪些误区以及如何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夸奖教育。

误区一:一味笼统的夸孩子

“宝宝真棒!”看见一空见底的小碗,妈妈一边给孩子擦嘴一边夸赞;

“画得真好看。”看到孩子在画画,妈妈走上前,忍不住夸一句;

“这次考的不错,下次继续努力!”妈妈匆匆瞟了一眼试卷上的分数,签下名字,一边将试卷还给孩子,一边鼓励道;

……

“宝宝好聪明哟!”“你好棒!”“真厉害啊!”像这样赞美孩子的话,很多妈妈都说过。只要看见孩子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妈妈们可以做到张口就来。这样笼统式的夸赞,孩子很难从妈妈的话语中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而得到了夸奖。

怎么办:

过多强调孩子的聪明,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因为聪明,所以成功”了。自恃聪明的孩子,便忽视了努力的作用,甚至为了得到大人的喜欢来卖弄聪明。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骄傲自大的性格。

孩子做事有了进步,父母在夸奖时,一定要具体地夸:指出孩子在什么地方做的比较好,哪些地方取得了进步。父母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能清楚自己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是被肯定的,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正确行为。常常被夸努力的孩子,会将着重点放在认真努力的行为上,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进步”。

比如孩子自己吃完了饭,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宝今天第一次自己用小勺吃饭,没有让妈妈喂饭,妈妈真高兴。”

和孩子一起出门,孩子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妈妈可以对孩子说:“见到长辈,你能主动问好,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孩子写完字后,挑出几个他写的比较好的字,指着字对孩子说:“妈妈喜欢你写的这几个字,一撇一捺非常规范,而且字都没有出格呢。”

误区二:夸奖结果,忽视孩子努力的过程

今年元月份,一段“二年级学生期末领完奖状回家,竟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的视频曾刷爆朋友圈,让人忍俊不禁。视频中,小男孩手里拿着奖状,满脸笑容。他迈着欢快的步伐,两只脚向外撇着,两个胳膊张着,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妈妈走去。据男孩妈妈说,她此前跟儿子约定,孩子期末考好就给他买辆自行车。

这位妈妈的做法,也是我们父母对待孩子成绩的习惯做法,那就是:孩子取得了好的成绩,给予表扬鼓励;如果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就会批评斥责,甚至打骂孩子。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无论孩子是否成功,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肯定。

怎么办:

如果孩子取得了好成绩,父母应该夸奖孩子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如:肯定孩子这段时间认真写作业了、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考试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等,父母这样的表扬,强化了他努力学习的行为,下一次他就会再接再厉。

孩子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时候,父母不能只看到结果,而忽视了孩子的努力。父母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尝试从失败走向成功。比如,孩子考试这一次成绩不及格,那么父母就要鼓励他下一次考及格。如果他通过努力真的及格了,父母就要和孩子讨论成绩是如何提高的,总结孩子提高成绩的方法,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心血进行表扬赞赏,而不能仅仅强调“及格了”这个结果。

从失败的体验中建立起来的成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强大。

误区三:常用物质进行奖励

“宝宝听话,只要你乖乖吃完饭,妈妈就带你去坐摇摇车。”

“只要你这次考试得100分,我们周末就去动物园玩。”

“只要你这次画画能得奖,妈妈给你买遥控汽车。”

……

很多的家长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都喜欢对孩子采用这种物质奖励的方法,可是结果却往往并不令人满意。

小玲写作业磨磨唧唧,一边写一边玩,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常常要拖几个小时。为了鼓励女儿,妈妈和小玲协商,按时完成作业就给小玲一块钱。小玲前一个星期还挺积极的,基本半小时就完成了作业,用零花钱买了最爱的贴画。突然,这一天小玲做作业又拖拉起来,妈妈一问,她说:“我不想要零花钱了,现在同学们都不玩贴画了。”

怎么办:

父母以孩子的需求作为“诱饵”,想要调动孩子做事或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在短时间内是有成效的。但是,孩子的努力是为了奖品,这就误导了孩子做事的目的,容易让孩子失去做事的动力,丧失了他对做事、学习本身的兴趣。

而且,随着孩子年龄、见识的增长,他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没有了物质奖励的孩子,就会失去了努力的动力,也就不会再听父母的话了。

父母可以偶尔使用物质奖励的形式给孩子带来惊喜,而真正想让孩子在学业上有所长进,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误区四:私下里尽情夸,公共场合却常常贬低孩子

很多父母在自己家毫不吝啬对孩子的夸赞,但是到了公共场合,他们往往就“谦虚”起来。在人前,好多父母的做法是夸别人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夸别人的孩子,既给了别人面子,又能让自己的孩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可以学习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殊不知,这是最伤孩子自尊心的一种做法。

大人要面子,难道孩子就没有面子了吗?孩子的自尊心更需要家长的维护。

怎么办:

想让孩子自信,不仅要在家多夸他,在外面更要表扬他。如孩子主动将垃圾扔进了垃圾桶,父母可以在亲戚朋友面前夸奖孩子:“是个爱护环境的小朋友”。像这样的表扬,能够强化孩子的良性行为。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公共场合夸奖的一定是孩子好的性格与行为,而不是孩子取得的成绩或荣誉。在人前夸奖成绩或荣誉,那就成了炫耀。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但是夸奖鼓励,家长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父母正确的夸奖与鼓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能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给予他更多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