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乙,一直在!

 WQ_AI_LYS_999 2019-04-24
丁乙站在为展览“挑战的灵魂”特别创作的作品前。

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中国抽象绘画代表人物——丁乙将携其代表作《十示》系列以及全新的装置作品参展“挑战的灵魂”。如果说伊夫·克莱因“来”了,李禹焕也来了,那么丁乙便是一直在!自“85新潮”后,他从未缺席过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他坚定地以“+”与“×”的极简符号,记录下一个人、一座城市的故事!

从玩具厂工人到国际艺术家

1962年,丁乙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儿时所见的电影院外的宣传海报是他绘画的启蒙。高中毕业后,丁乙考入上海工艺美校,开始正式进入艺术专业领域的学习。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及视野的不断开阔,丁乙的绘画逐渐脱离初期的写实主义,开始了抽象主义方向的探索。

1983年毕业后,丁乙被分配到一家玩具厂从事图样设计工作,在工作之余坚持画画。他在图样设计和印刷的过程中发现了“+”字符号,没有人能够预料这个最为基础、简单的符号在丁乙的笔下被赋予了无数的可能性,成为了他未来三十余年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983年,丁乙在位于政肃路的工作室内留影。艺术家供图。

1985年是中国当代艺术觉醒的一年,形成了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即后来所称的“85新潮”。同年3月,余友涵、丁乙、秦一峰、汪谷青、艾得无、冯良鸿在复旦大学举办了一场名为“现代绘画——六人联展”的展览,展出了他们这几年来创作的部分抽象画作,在当时的上海各界引起轰动。

绘画之外,“85新潮”期间的中国行为艺术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涌现了如“厦门达达”等激进的艺术创作群体。身处上海的丁乙也开始了他在行为艺术领域的实验。1986年,由丁乙、秦一峰、张国梁为代表的上海青年艺术群体创作的《街头布雕》。他们用黄布包裹全身,走上了繁华的南京路,成为矗立在街头的临时雕塑,在公交站牌、餐厅、汽车内部、残垣断壁前进行即兴行为表演。街道上的市民好奇地围观着,讨论这几个年轻人到底在做着什么。

丁乙、秦一峰、张国梁,《街头布雕 》,行为表演,1986。艺术家供图。

经历了这场艺术运动的丁乙明显受到了艺术的鼓舞,在这期间所迸发的实验性、抗争性以及创作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地的影响了丁乙未来的创作心境。他于1986年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道路逐渐明朗,之后陆续参加了多个国际展览。1993年,丁乙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正式走向了国际舞台。这位声名鹊起的国际艺术家在后续数十年中为中国当代艺术进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3年,丁乙参展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艺术家供图

一直画“+”与“×”

“85新潮”以来,参与其中的艺术家们都经历了来自思维的复苏,观念、形式的反叛进而将热情、冲劲付诸行动。但如何在西方前卫艺术基础上重建属于自己的艺术系统,从集体的行动中寻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关键。自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以来,丁乙逐渐疏离当时的主流艺术风格,在接收中西方不同流派之间的艺术风格的启发后有意识的转化、吸收,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这当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与“×”这两个总是出现在他作品中的符号。他在画布、硬纸板、各类纸本上作画,使用油画颜料、炭笔或圆珠笔,从平面绘画延伸出装置、建筑等实验,不断尝试多种多样的媒介形式。

丁乙,《草图13件》, 纸上丙烯、铅笔, 94×144cm,1987-1989。艺术家供图。

“十示”系列似乎已经超越了一般抽象或极简绘画的讨论范畴,重复与规律的作画令每一个“+”、“×”积简而繁,密密的编织出一幅扩撒无边界的画卷。如同做“手工艺”一般的“编织”画面,重复并不代表着只需简单的机械劳作,而是用生动的手所完成,带着从容的、细微的、重要的万千变化。单色或多色的组合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可估量的视觉冲击,它调动观众的好奇心,试图靠近画面看清每一个细节。但事实上这些作品无法逐一解读,只有透过看似规整、理性的“十示”,在细微的变化中去窥视艺术家的情绪与思考。

“刻”画中的丁乙。

丁乙,《十示2018-2》,椴木板上综合媒介,366×732cm,2018。艺术家供图。

丁乙日常的工作台,桌上的罐中收集了他的“刻”画痕迹。

一直在上海

虽然丁乙长期潜心于艺术创作,但他也敏锐地洞察到了所处的上海这座城市自改革开放后的迅猛现代化变迁,作品画面中的“十示”符号如同测绘城市的坐标。进入21世纪,上海这座城市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版图中成为了一个霓虹闪烁的不夜城。丁乙开始使用荧光色回应所身处的城市化进程的背景:城市的霓虹灯、夜景、建筑的泛光照明,甚至连植物在夜间也是灯光璀璨的。回忆起其绘画中长达十余年的荧光时期,丁乙将它们称为“上海的本色”,既概括了这座城市虚幻而又灯火通明的的夜晚,亦记录了艺术家与城市之间的互动。

丁乙,《十示1993-B22》,纸上彩色马克笔,38×53cm,1993。艺术家供图。

丁乙,《十示2018-8》, 椴木板上综合媒介,366×488cm,2018。艺术家供图。

于此同时,丁乙也始终尝试装置、雕塑、灯光等多样媒介的创作,并以艺术项目占据城市空间。通过作品与所在空间、建筑,乃至于城市之间产生的照应与碰撞,勾连出更多穿透性的能量。

丁乙,《飞来石》,金属框架外包人造绒布,尺寸可变,2013年。艺术家与香格纳画廊供图。

丁乙,《信息时代》,不锈钢,800×800×700cm,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艺术家与香格纳画廊供图。

丁乙,《十示-蚀刻》,铁板蚀刻板镶嵌,40×40,2016。艺术家供图。

丁乙三十余年所坚持的艺术选择是对时代的挑战,长期劳作是与内心交涉的过程,更是对艺术与生命的追求。丁乙,一个通过时间征服时间的人,他受上海精神之鼓舞,也成为了“上海精神”的代表。

开 幕 在 即

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

The Challenging Souls: Yves Klein, Lee Ufan, Ding Yi

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合作伙伴:伊夫·克莱因文献库、里森画廊、佩斯画廊

策展人:龚彦、李龙雨

助理策展:黄宓、王黎音

展陈设计:COLLECTIVE

平面设计:马仕睿

展期:2019年4月28日—7月2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2楼

2019年4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推出特展“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通过百余件文献、绘画和装置作品,观众将感受三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家对实验、创新和发现的不懈追求;感受他们如何以个人之力或群体之力发明崭新的艺术语言、媒介和形式,挑战约定俗成和流行。本次展览亦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展出伊夫·克莱因和李禹焕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