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古人有一个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古人大凡读过点书的人,都会给孩子取个字。比如说,诸葛亮,字孔明。姓诸葛,名亮,孔明就是他的字了。还有像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那么,古人的字,都是怎么取出来的呢?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叫做同义反复。就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的意思差不多。就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屈原,他的名是平,字是原,平和原都是一个意思。还有像上文提到的诸葛亮,子孔明。亮和明都是一个意思。这种就叫做同义反复。 第二种方式叫做反义相对。也就是说,字和名的意思是相反的。比如宋朝的大儒,理学的奠基人朱熹,他字元晦,熹的意思是光明,而晦的意思则是暗光明与黑暗构成反义。还有元朝的大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頫是指低头,向下。而昂则是指抬头。低头和抬头构成反义。 第三种方式叫做连义推想。最典型的就是三国名将赵云,字子龙。龙飞在云端,是有相连关系的。还有岳飞,字鹏举。鹏是一种鸟,自然是会飞的。鹏对应的就是飞。还有苏轼,字子瞻。轼和瞻,一个是指车的横木,一个是看,看似毫无关联。然而,《左传僖28年》有一句话叫“君冯轼而观之”。这就是轼和瞻的联系。当然,这也体现了苏轼老爸深厚的文学素养。 那么,为什么现代人没有字这种东西了呢?因为,字需要父辈有一定的古典文学素养,而现代人很少有人学习那些儒家经典了。所以,也就没有人会取“字”了。而且,字这种东西,对于讲究效率的现代人来说,有点麻烦,不如直接喊名字来得痛快。 |
|
来自: 炫叶楓雪 > 《历(史)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