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辰光5122 2019-04-25

前几天收到一位读者妈妈发来的捷报: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我收到后心情特别激动,马上和我们的课程团队分享,很感谢这位妈妈发来的信息,也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不过同时我和Hebe老师(咱们思维导图课程的主讲老师)也隐隐担心,虽然平台做过不少思维导图的分享,课程也开展了好几年,但还真未必所有的读者家长都能Get到它对孩子的帮助呢。

这不奇怪,一开始逃逃在美国这边的学校里接触思维导图,我也不觉得它有多么特别。不过后来,我越是深入地接触他们各科的教学、实践、学习过程,就越发体会到这种思维训练的好处。

思维导图对孩子的影响,是整体思维的提升,不但表现在记忆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合作、创造力等方面的优势,对学习成绩提升也有很直接的影响。

习惯使用思维导图的孩子,就等于习惯了做知识梳理、分类归纳、联想比较、因果分析……而且,这些影响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一个习惯使用思维导图,思维清晰、条理清楚,的孩子,后劲真的挺足!

今天这篇文章,我和Hebe老师将会结合美国学校的践行,和我们的课程经验,和大家再详细掰一掰思维导图。

1、这件事,美国从幼儿园就开始做

在掰思维导图之前,我想先讲另一件在美国教育中更基础,更备受重视的事,那就是——整理

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被告知,左下图的情况是不被接受的。东西要摆放整齐,用过的物品要放回原处,教室里、课桌上要随时保持右图的状态。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所以,整个幼儿园阶段和小学1、2年级,美国老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学习整理。针对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整理工具和整理方法,有些要放在篮子里,有些要放在盒子里,有些还要贴上各种标签……

不过,收拾东西,整理教室,这和思维导图有关系吗?

有的!因为在教孩子整理物品的同时,老师也开始引导他们整理思维。

跟教室不能出现一片混乱一样,要保持头脑清晰,也需要时不时整理思维,避免出现下图左边的情况。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因为他们坚信,学会整理,是有序人生的开始。整理物品在外,整理思维在内,内外需兼修。

整理物品好理解,但思维那么抽象的东西,怎么整理?

既然要整理,首先就得把思维“放出来”,让它“看得见”。于是有了“可视化”,就是用各种花花绿绿的图示、图标,把孩子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这方面老美特别在行,随便在网上一搜,整理知识要点的Anchor Chart、各种各样的Graphic Organizer,T-chart,Concept-map,KWL chart,Storyboard,Venn diagram....一大堆。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但是太多样式的图表是不是也很让人抓狂?这本身就该整理整理了!

终于,1992年,一位叫David Hyerle的美国教育学博士受不了了,他发明了一套图示,把人类在思考问题时最基本的8种思维过程,发散、描述、整分、分类、比较、顺序、因果、类比,用8个图逐一对应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Thinking Maps每个图对应的思维过程和功能都很明确,非常切合低龄孩子的思维特点。所以很快就在全美幼儿园和小学中推广开来,乃至风靡全球。

噢,对了,这里要稍微提下另一个很热门的Mind Map(心智图),很多人会把它和Thinking Maps混淆。因为中文翻译有时也把它称为“思维导图”。

Mind Map长这样: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它和Thinking Maps最大的区别是,用同一种图去表示多种思维类型,例如发散联想、分类、顺序等等。正因如此,Mind Map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思维基础,理解怎样用同一种表现方式,去区分不同的思维类型。所以Mind Map的使用者以成年人居多

2、最适合孩子的思维工具——Thinking Maps

说回我们的主角,Thinking Maps。

Thinking Maps最大的好处是和8种基础思维一一对应,简洁、完备、清晰明了,孩子容易理解,也几乎能在所有的日常生活、学科学习中应用。

下面我每个图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有大概印象了。

1、圆圈图Circle Map - 发散思维

圆圈图用于发散、联想。

它有两个圆圈,里面的小圈是联想的主题,外面的大圈是用来记录任何和主题有关的东西。圆圈图对孩子的联想思维、口语表达特别有帮助。

比如用圈圈图列出“我”的特点,这样整理一番,相信孩子做起“自我介绍”时就能侃侃而谈了。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2、气泡图 Bubble Map- 描述思维

气泡图用于描述事物的特征。

它能帮助孩子观察、了解和分析某一事物的具体特征。对积累描述性词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

比如对低龄孩子来说,可以这样来描述“天气”: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而长大些,词汇更丰富时,则可以描述得更加生动和有文采: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3、括号图Brace Map - 整分思维

括号图用于分析、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它就像一个天性好奇的孩子,喜欢拆东西,碰到任何东西都想拆一拆,拆开了,也就更容易搞明白它的每个组成部分了。括号图适用于帮助孩子理解任何新学到的概念,知识点。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4、树形图Tree Map - 分类思维

树形图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或分类。

最顶端是被分类事物的名称,下面列出次级分类的类别,依此类推。特别适用于孩子用来整理归类自己学过的知识。

比如对“立体几何图形“的梳理: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5、双气泡图 Double Bubble Map - 比较思维

双气泡图用来理清两种事物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它能帮助孩子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做出选择。还能让孩子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两个相似的事物,这可是很重要的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比如对“地铁”和“公交车”这两种公共交通工具进行比较分析: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6、流程图 Flow map - 顺序思维

流程图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等,其中每个框框表示事情发展中的一个步骤,它能够帮助孩子理清一个事件发生的顺序。

比如暑假和孩子出国旅行,不妨让他用流程图记录下登机流程,不但对下次出行有帮助,如果要给老师同学分享这段经历,或者写作文,都大有用处!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7、因果图 Multi-Flow Map - 因果思维

因果图用来帮助孩子思考一个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它导致的结果。

它能让孩子的思路清晰,更有逻辑。

比如“长蛀牙”的原因和结果,有了这个分析,估计孩子平时就会更加认真刷牙,保护牙齿了。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8、桥形图Bridge Map - 类比思维

桥形图主要用来进行类比和类推。

类比关系对孩子来说相对陌生,不太好理解,而桥形图的优势在于,通过一座长长的桥,把一对又一对具有类似关系的事物连接起来,简明扼要地帮助孩子用已有知识去类比理解新知识。

比如当孩子对“平板电脑为什么要充电”有疑问时,可以用桥型图做这样的类比,秒懂。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以上例子选自我们的思维导图新书《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

3、怎样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以上的8种图示,看起来都不算复杂吧?正因为它简单,而且每个图示准确地对应一种思维过程,所以对于刚刚接触思维训练的孩子来说,不难上手。

但要注意的是,学招式容易,要养成思维习惯却不简单。

怎么才算养成思维习惯呢?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时时处处会用这样的图示去整理思路,甚至在没有纸笔的时候,脑海也会下意识地呈现出分析问题所对应的图示时,就差不多到位了。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状态?

一是 要早,思维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机,就是小时候。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曾发布过一张“人类大脑发展”曲线图,其中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更高认知能力,其中包括概念形成,发散联想,因果分析,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早,在4-5岁左右达到顶峰。

在这个时机开始进行思维训练,效果特别好,也容易养成习惯。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幼儿园在孩子还不会写字,甚至还不怎么会涂画的时候,就用贴纸的方式引入思维导图: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二是 要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坚持训练。

养成一个习惯至少要21天。所以,有一段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坚持练习很重要,最好还有一群志同道合,一起学习的小伙伴。

比如我们的思维导图课程,除了有课堂直播讲解,还有课后挑战练习,老师点评,微信群学习讨论,引导孩子画图、读图等等,为的就是让孩子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频度比较高的练习、巩固、深化,逐步养成思维习惯。

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变化是感觉得到的,比如这位妈妈的分享: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在美国,思维导图的学习会一直贯穿着每个学科。比如逃逃现在5年级,他们做阅读的精读练习时,每一个阅读技巧,都会用到一个对应的Thinking Maps图示。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文末留言,我下次再来详细掰。


记得有次参观一所学校的学前班,我印象特别深刻。一进教室,墙上一幅大大的树形图迎面而来,上面有紫、蓝、红、黄、绿5个分支。

那些思维清晰的孩子,早就赢在了起跑线!

老师介绍说,这5个颜色的图形分别对应着班上的5个team,每个孩子都在一个特定颜色的team里,他们平时的小组讨论、活动,都是按照这个分组来进行。孩子们平时使用的铅笔、彩笔和文具,也放在对应颜色的盒子里,每次用完之后,也要归位。

能让一群5岁左右的小毛头如此井井有条,真心佩服!

我问老师花了多长时间?她笑着说“开学以来的这一两个月,我都在忙这事了~”看到我面露惊讶,老师继续补充“没关系,这是值得的,孩子的行为和他的思维是连动的,有良好的习惯,清晰的头脑,后面就快了!”

想起刚来美国时,我总觉得这边的基础教育教得太简单,太慢,后来才渐渐体会到,其实他们把很多功夫花在了不容易被看到的地方,养好习惯,练好内功,慢即是快。

思维培养尤其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