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

 我读吴敏树 2019-04-25

  秋之气清以肃,氛雾收而天高,田禾毕登,原野空旷。其季之月,清霜始降,鸿雁南来,落叶辞树,黄菊敷荣。此远怀高寄之士,所以必于其时升高骋望,以写其忧。而骚人赋客,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以益其悲,盖皆有乐乎是时者也。予疑夫重九之日,所以为四时之节序者,由来殆不可晓,而古今人士,多以其日为登高之会,亦乐其时而已。

  岁在甲辰九月,毛君西垣馆于余家。谓我曰,凡古人所以乐乎时者,吾等亦愿之,非欲相仿效为名,顾其中诚有不可已者。且吾观唐以来诗人,所为赋重阳者,类皆违去乡里,睹物思家之言。今吾与子幸适乡居,又近侧洞庭,易为胜游,其可无有为哉?余甚然其言。是时馆中生徒,皆往郡城应官试,西垣既闲无事,而孙子由庵在鹿角,遂偕访孙子,至,于其馆宿焉。其次之日为重九,天晴云开,风披树有声,因携酒一壶,以登将台之山。山临湖上,绝高而顶平,古屯军壕堑存焉,志称宋岳忠武擒杨太时所为者。而湖水犹盛大,舟帆相上下,三人坐饮以观望,如有所怅然以思者,既久各无言。余乃称曰:“嗟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兹屈子之辞云也,何其状物之无穷,而感人情之不可聊者与,而晋卫玠临江叹曰:“对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斯言实伤于情,然不可谓无神致者。二子曰:“然哉!然哉!”既乃各以其意为诗,而余叙其事如此。孙子方罢乡举,以此故无闷然,益以见人之所以为乐者,不虚也。

  (此文绝似欧阳,欧公为之,不能过。以无意为欧,故尔神不具,而摇曳以为风神,适臻其丑尔,己巳八月乐生翁记)

  注释

  赋客:赋客是古代对辞赋作者的尊称。出自《示张寺丞王校勘》。

  今译

  秋天的寒暖阴晴现象清爽而肃杀,雾气收起而天空高旷,田里的稻子已经收割完毕,原野空旷,深秋的月亮挂在高空,清霜开始降临,鸿雁南来,落叶离开树木飘落于地,黄菊开着花。这是具有远大抱负高尚纯洁的读书人,所以一定在这时候登高放眼远望,用来书写他们的忧乐情怀的原因。而诗人赋客,又有人喜欢写感时伤物的话,因而更显示了他们的悲戚,都有乐于这时候。我怀疑重九这一天,是作为四时节令的开始,这由来大概不可晓得,而古今人士,多认为这一天为登高之会,也喜欢这时罢了。

  岁在甲辰(1844)九月,毛西垣在我家教蒙学。对我说,古人之所以喜欢重九日,我们也愿意在这天快乐,不想相仿效为名,我看其中确实有不可以停止的意思。况且我看唐朝以来的诗人,所写赋重阳诗的人,他们都离开乡里,才有睹物思家的话。现在我和你幸好适居乡里,又住在洞庭湖旁边,容易作快意的游览,难道可以不作这样的游览吗?我很赞成他的话。这时蒙馆里的学生,都去郡城应考参加官试,西垣又闲得无事,而我的好友孙由庵也在鹿角,于是就和西垣一同去看访孙由庵,到了那儿,住在一家旅馆。第二天就是重九的日子,天晴云开,风吹着树发出声音,就带了一壶酒,去登将台山。将台山就在湖边,穷尽高处而山顶平展,古代屯军壕堑还在这里,志书说是南宋岳飞擒拿杨幺时所修建的。而湖水尚且盛大,舟帆在湖中上下颠簸,三个人坐下来饮酒以观望湖中,好像有所失望地想着,已经很久了都无人说话。我就称赞说:“唉,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这是屈原诗里的话啊,描写物体景色是多么的无穷,而感到人情世故的不可言说啊,而晋朝的卫玠临江叹息说:“看到这茫茫江水,不禁百感交集。”这话确实伤人心情,然而不可以说没有神韵情致。西垣和由庵说:“是这样!是这样!”既而就各以这意思为诗,而我叙述这事在这里。孙由庵刚结束乡举,因此没有烦闷的样子,更可以看见人之所以为乐的原因,这话不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