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 浙江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解析

 昵称32901809 2019-04-25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谈,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评分细则】

一类卷(55—60分),审题准确,对题意有自己的理解和生发,论说有层次感,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语言流畅。

二类卷(50—54分),审题准确,对作文题所涉及的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方法,对文中的概念能采用定义、归纳、演绎等逻辑证明的方法较好地论证观点,论说色彩较为明显,语言流畅。

三类卷(45—49分),审题基本准确,偏重使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其观点,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力,语言通顺。

四类卷(40—44分),审题部分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语言较为通顺,结构较为完整。

五类卷(36—39分),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题目的范畴中,内容相对单薄,缺乏深度,结构不太完整,语言有一些语病及错别字,字迹尚清楚。

六类卷(35分及以下):套话作文,一般为30—35分,但如果内容与作文题相去甚远,一半是套话,一半为离题,则为25—30分。离题作文,完全偏离题意的,20分以下。抄袭作文,10分以下。

【名师解读·命题解码】

今年浙江卷仍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第一段是说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第二段写的是“虚拟生活”加入现实生活的未来前景。第三段才是作文题的关键所在。“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里列出了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也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的看法。所谓“拥抱新世界”,就是说人们对现实生活越来越虚拟化持肯定态度,并且全力投入其中。所谓“远离”,就是说人们拒绝这种虚拟生活,不介入这种生活。所谓“保持适当距离”,就是说人们不走极端,既不拒绝,也不全身心投入。

题目中的“VR”,指的是虚拟现实,它是一种正在逐渐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考生在写作时,无需对这种技术有深入的了解。题目中的“虚拟世界”,只是对应于现实世界而言,涵盖了我们目前所熟悉的网络生活,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网络生活。文题中的“虚拟”一词不能单独拿来做文章,否则视为离题或部分离题。

之所以特别强调“论述类文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考生具有突出的理性思维,以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就高考作文而言,论述类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论述严谨,体现思辨性、逻辑性、客观性的思维论述特点。

【审题误区】

题目中已经列出了三种基本的态度,“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也就是说,考生只要从这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来论述就可以了,但是,仍然有许多考生在审题时出现了偏差。有的大谈尺度,有的则讲高度,有的讲适者生存,有的讲一步之遥,有的讲不做生活的盲人,有的说虚实结合,有的则说合理位置,有的说勿失自我才是真,有的则讲距离产生美,有的讲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历史淘汰,有的则大谈要有一颗纯正的本心,有的说世界如此多娇,有的讲别将影子住进心房,等等。

2015年的浙江卷作文题就明确要求“阐述你的观点”,尽管没有说要写“论述类文章”,但文体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写成论述文,或者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今年则直接提出“论述类文章”。但是,在实际的高考作文中,仍然有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写成了记叙文或夹叙夹议、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理性不足的散文。今年对文体的要求比去年明显高了很多。这一方面是一种导向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要加强文体意识,促使学生学会书写纯正的议论文。

学生审题错误还在于对文题的理解出错。文题中“这个新世界”,是指虚拟世界,有很多学生则忽略了“这个”,把文题理解为拥抱新世界或远离新世界。还有的学生把“虚拟”理解为“虚幻”“虚假”“虚构”,因而在文中引用了文学作品的例子;有的学生则把“虚拟”等同于网络,因而大谈如何对待网络,等等。

(命题解读:庄平悌)

【标卷范文】

现实一种

浙江一考生◎

虚拟,以一种模仿现实的姿态,诉说着超越现实的梦想,却不敢回过头来,直面现实。

的确,虚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现实。关上灯,戴上“眼镜”,你就可以置身各个具体的场景。技术越发达,逼真度就越高;技术越成熟,真实感就越强。VR,就是一种技术。

然而VR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态度。它在本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种种需求。

对充实感的需求。前一秒你在试衣间,后一秒你在候诊室。手表的嘀嘀嗒嗒再也不会对你造成“时间不够用”的困扰。你一刻也停不下来,像一只旋转的陀螺。

对超越感的需求。它给你带来偌大的力量感,赋予你在时空经纬网间自由穿梭的能力,让你摆脱了现实逼仄的平凡,感到无所不能。

对新鲜感的需求。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劳作没了。在这里,你拥有多重生活,感受着不同的情景,走马观花地领略各种可能。

就像海绵,抱得越紧,就越难以松开。一切对于现实的不满,对于无限可能的向往,一切远方,一切诗意,都在这块海绵里。

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指出,这样频繁地将“眼镜”戴上摘下,不仅让人模糊了虚拟与现实,还可能加深人们对于现实的不信任,使人们愈发认为,只有在虚拟中根据各人喜好需求“创造”出来的新现实,才是最好的现实。它,剥离了人们与当下的联系。那些对于充实感、超越感、新鲜感的追求,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追求吗?

更多的是一种假象,一个购买主义的循环。根本上,一个人的时间无法增多,一个人也只能拥有一种生活。充实感的背后是用今天支付明天,新鲜感的背后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看别人活腻的地方”。

它给人提供了很好的出口,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只是,人终将面对现实,当“眼镜”不得不摘下,开关不得不关闭之时,习惯了虚拟的你,又将怎样面对这个陌生的现实呢?

那么,我们应该摒弃它,扔下它,远离它,不去看它?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宣扬自己热爱现实的背后,是麻木、漠然于现实的心灵。

事实上对于充实感、超越感、新鲜感的追求,人皆有之。它们与现实构成了两个看似矛盾的维度。

而真正所应做的,不是舍弃一方追求另一方,而是让VR回归到一种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另一方面。

虚拟,源于现实,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实的一种。用海绵自主地擦掉虚拟与现实的界线,让虚拟完善现实,成为一种现实。

【阅卷现场】

作者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分析了人们何以如此热情地对待“虚拟世界”的缘由:对充实感的追求,对超越感的追求,对新鲜感的追求。进而指出,这种追求其实也是一种假象。在此基础上,作者顺势发问,习惯了虚拟的人们该如何面对现实?但作者并未直接回答,却在这里来了一个逆向思维,从如何对待虚拟世界的角度,指出摒弃或远离虚拟其实都是另一种逃避。至此,作者的思维已直逼人们的心灵,他指出,宣扬热爱现实的人们,其心灵也是麻木而漠然。如此一番分析之后,作者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人们不必纠缠于虚拟与现实,也无须舍弃一方追求另一方,所要做的就是让虚拟完善现实,使虚拟成为现实的一种。

从论证思路上,本文从现象到本质,透过人们热衷虚拟的现象,揭示出人们心灵逃避的实质。最后亮出自己的观点,也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本文值得称道的是,语言简洁精练而富有哲理性,论证思路清晰而富有思辨性,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点评教师:庄平悌)

【考场佳作】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浙江一考生◎

自“二战”中第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法尔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将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身有残疾的人,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野。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地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地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作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与我们创建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他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当在VR的帮助下,更好地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们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论证过程层层深入,逻辑性强。从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说起,指出虚拟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利处”。接着作者提醒,我们不能沉迷于虚拟,否则,我们就将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以哲学的高度,思考“人”的出路何在?即,“人”要借助虚拟,使自己超越虚拟,成为“超人”。

表达得分:引用得当,恰到好处。引用尼尔·波兹曼的话,恰好论证了沉迷于虚拟的危害。而引用尼采的话,则又恰好论证了“人”借助虚拟的目的所在。

发展得分: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之所以要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应当被超越”“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高分关键点】

思想深刻,论证富有逻辑性,语言简洁精练。总分60分

(点评教师:庄平悌)

与新世界同行

浙江一考生◎

虚拟在现实的土壤里发芽开花。

科技的发展似乎快过了人们的想象。当现实的便捷都不足以满足需求时,虚拟现实便萌生开花,走进生活。当“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时,却有人欣喜拥抱,有人刻意远离。而我,则选择与新世界保持距离,从容同行。

我们自然欣于接受虚拟带来的便利。人类的祖先曾赤足奔走于蛮荒大地,凭借智慧与勇气,他们驯服走兽供己利用。同样是智慧与劳动的碰撞下生出的火花,马车、火车、飞机,把我们的生活带入新的节奏。如今业内人士所指出的将来,通过虚拟设备让人们足不出户却能试新衣、问病情、看球赛的新世界,无疑将便利与快捷带到了全新的高度。正如引力波的探测将带来巨大发展一般,虚拟同样以划时代的意义进入生活,并将以万钧之力冲破阻碍。而刻意远离之辈,莫非是要效法乾隆帝将西洋机械玩意束之高阁?

诚然,若过分依赖于虚拟,现实将受到巨大冲击。这或许便是许多排斥者所担忧的,然而,虚拟既生于现实,便不会吞噬其根本,而吾辈所要做的是如何让虚拟之花盛开,将现实点缀得更加多彩!

二十世纪的国人也曾受“新事物”的冲击。王小波先生虽针砭时弊,也批判人心不古,而他又能巧用新生科技,编写先进的软件用于写作。可见当新世界呈现在眼前时,“新青年们”应更有信心与勇气。我们不畏也不拒虚拟,我们更不会丢失现实。当时代潮流涌动时,何妨从容徐行?

因此,当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时,不如利用虚拟,修炼自身。

龙应台女士曾劝诫世人:“最细致的观照需要最为宁静的体验。”众多不愿静心研究的人却选择抱怨生活的喧嚣与忙碌。而新世界里,虚拟不正给你提供了洞察现实的机会吗?如果你足不出户,也能遍览名山大川,也能指点时事,又何以抱怨因为不得“源头活水”,才无“清澈流水”?可见,虚拟生于现实,也将滋养现实。我们更应把握其带来的机遇,修炼自身,提高自己。

当新世界踏着旧山河一步步走来时,我愿以一肩的距离与其谈笑同行。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文章开头即提出观点:“与新世界保持距离,从容同行。”随即论述虚拟带给人们的便利,顺便也反驳了那些刻意远离虚拟的观点的荒谬。接着以王小波巧用新生科技促进写作,以及引用龙应台的劝诫,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

表达得分:语言流畅,有幽默感,在轻松而略带诙谐的语调中,令人信服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发展得分:考生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来论证虚拟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说服力强。

【高分关键点】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总分58分

(点评教师:庄平悌)

虚拟吃灵魂

浙江一考生◎

蚜虫吃草,锈吃铁,虚拟的世界吃灵魂。

当今,人工智能日益发达,人们渐渐得益于智能的现代化,可以足不出户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当人们都在为这些技术叫好的时候,我不免有一种惶恐,真的要拥抱它,让它发展下去吗?

虚拟世界的确对于人来说有一种无法阻绝的吸引力,像一个黑洞不断将我们吸向它,一旦吸入便一发不可收拾。拿网络游戏来说,不少青少年选择将自己血气方刚的青春献给这个无底洞般的虚拟世界,他们愿意将原可以飞奔在篮球场上的身体变为电脑前那几近曲折的佝偻的躯壳,早已没有那神采奕奕的灵魂,灵魂在里头,躯壳在外头。

虚拟使灵魂空虚,将来的一天,我们将全方位生活在虚拟里,难道我们就没有恐惧感吗?全地球都缩小到了一个屋子,从地球村转变为地球屋似乎触手可及。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息数字组成的社区中,我们在其中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串数字,一串编码。我们似乎是被人控制,根据编程在生活。在虚拟世界,我们不用动腿,不用走路,交谈的对象是数字,穿的是数字,吃的也都是数字,真的不可怕吗?想想进化论吧,到那时候的人类,都退化得只剩下那个只有脑子在动的肉团了。

船停在码头上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待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存在的意义,也不是我们所要的追求。难道我们的追求就是生活在一片虚拟之中,在舒适的虚拟世界里安乐死?

周国平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只有在乡村里才保留着上帝创造时的样子,它是岁月与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已经被抽象了,它是日历和数字。”城市好比虚拟的世界,在虚拟之中,一切都已被抽象,不是原本的东西了,因为虚拟吃的是灵魂。

人的生命之中总有些历练,总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体验,不能像未来有虚拟现实设备那样所有的事都可以一体化完成,这样的生活未免太好了。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过,北欧人有理性的思维,但这个地区却是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就是因为太好了,有些人就不想再活下去了。

如上所述,我们不要被一片大好的虚拟所诱惑了,虚拟吃的是灵魂,不要做虚拟的奴隶,不要做行尸走肉。

现实世界有明月陪伴着我,有微风轻抚着我,有无涯的大海让我观望,有无数的回忆尽我思量,若孤身活在虚拟之中,是乐,还是痛苦?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思想深刻,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文章开头直接提出观点:“虚拟的世界吃灵魂。”接着就论述虚拟世界带来的严重弊端——灵魂被虚拟吞噬,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认识。

表达得分:文字富有理性,体现了作者对问题的客观冷静的思辨能力,因而文章也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发展得分:考生充分论述了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诱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高分关键点】

思想深刻,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富有理性。总分58分

(点评教师:庄平悌)

渴望现实,绽放灵韵

浙江一考生◎

纵观当下,“虚拟”正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该如何对待它?在我看来,过分沉浸其中和过于远离排斥都是片面的,我们应承认它,但也不过分崇尚。

不可否认,虚拟常常给我们带来便捷,即时通讯,放松自我,将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美好。但不可忽视的是,它是转瞬即逝的,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成了虚无缥缈的微粒,飘散于无形。因而,虚拟现实固然能带给我们足不出户的便捷,我们也应适当与其保持距离,避免割裂了主客之间的关系,成为“虚拟”的奴隶。

值得关注的是,现实中的我们常常会沉入虚拟的泥潭,机械时代重复的我们,正如本雅明感慨的一般,经历着“灵韵的凋谢”。

虚拟现实设备的出现,能够方便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甚至,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这过于荒谬,成了爱因斯坦口中的“猪栏理想”。我们是大地的孩子,是自然孕育出的生命,是真实的,倘若我们一味地生活在虚拟之中,我们便驶离了千百年来绵绵不绝的文明轨道。

洛克曾在《人类理解论》中指出个人真实感受的重要性,他表示:“如果人类不运用自己的思想,就好像用别人的眼睛来看,用别人的理解来了解世界。”虚拟世界正是一双“别人的眼”,倘若我们不能真实感受这个世界,我们便无法控制自己。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把人的灵魂比喻成“一叶小舟”,而此舟行至何处,行至多远,是行于静水深流、鸟语花香的像素中,还是行于亲切真实、美丽而荒凉的真实世界,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认识与选择。

现代科技的宏伟是显而易见的,但它同时也在侵蚀着我们的灵魂。王开岭曾在《仰望》一文中指出科技的弊端,科技令我们遗失文明,遗失我们绚烂漫长的文化底蕴。“虚拟世界”也正如一只巨大、无形,且野蛮的手,将我们点点剥蚀,令我们一味沉浸在空洞的“乌托邦”之中。确乎,现实是残酷的。萨特也曾意味深长地说过:“我们对它既是不能忍受的,同时也与它相处得不错。”但现实才是令人踏实,值得人细细品味的。

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在《金蔷薇》中引述过一位画家朋友的话:“冬天,我就上列宁格勒那儿的芬兰湾去,那儿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答谢的元素,倘若我们一味沉迷虚拟,真实的生活便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渴望生活,渴望真实,唯有真实的世界,才能让我们绽放生命的灵韵。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思路清晰而严密。作者的思想非常清晰,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着重论述虚拟世界的危害,并指出现实世界才值得细细品味,有许多值得答谢的元素。因此“唯有真实的世界,才能让我们绽放生命的灵韵”。

表达得分:引用恰到好处,富有说服力。文章多处引用,如引用洛克的话,阐述了虚拟世界就是一双“别人的眼”,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虚拟对自身灵魂造成的危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这一方面说明作者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准确把握引用的目的,使引用不仅能够论证自己的观点,也使文章更富有思想文化的色彩。

发展得分:思想深刻而富有思辨性。文章对虚拟现实的危害做了深刻的揭示,指出虚拟世界是一双“别人的眼”,“在侵蚀着我们的灵魂”。从灵魂的角度来揭示虚拟世界的危害,这就使文章具有了相当的高度和深度。但文章并不止步于此,而是“破中有立”,指出现实生活“有许多值得答谢的元素”“令人踏实,值得人细细品味”。

【高分关键点】

思想深刻而富有思辨,思路清晰而严密性强,引用精确而富有说服力。总分58分

(点评教师:庄平悌)

看清虚拟

浙江一考生◎

虚拟世界在我们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行业都由线下转到线上。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世界将变得更强大。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虚拟呢?是照单全收还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抑或是带刺的玫瑰?

这就要谈到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了。

虚拟源于现实。目前的很多虚拟服务都是现实生活的网络化。也许其形式与现实生活略有差别,其目的与行为是不变的,如网上购物是为了买到想要的物品,其中也要经过挑选;视频聊天只是将聊天的媒介由空气变为网络与电脑。虚拟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拓展,其本质上并不会改变我们的行为。一个爱打球的人上了网也是去看球,不会去看电视剧。虚拟的存在是为现实服务的,所以现实是虚拟之根,我们不必畏惧虚拟。

虚拟优于现实。虚拟世界去除了许多现实世界的不便。如距离的阻碍、人流的拥挤、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在虚拟的世界中天涯若比邻。我们不必再局限于身边的环境:云南人可以和非洲人聊得有来有往,足不出户的人可以看到世界美景,学生们可以学习各国名校的课程。在虚拟中,圈子与圈子的划分不再依靠地球,而是依靠爱好与共同话题,虚拟让人的身份多面化。人们可以在一个群中共同评价国家大事后在一个论坛中讨论动漫。在虚拟中你的身份地位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发表的言论。同时虚拟世界消除了人们信息上的不对等,只要有手机或电脑,只要有网,人们能够查询的信息量是一样的;在虚拟中人们起点的差距变小了。所以虚拟高于现实。

但虚拟也有其不足之处。太过庞大的信息量让人无所适从,人们只想听他们想听的,只想看他们想看的,偏见没有被消除反而被加深了。同时快速的信息传递速率与每个人平等的发声机会成为谣言的温床。正如福岛核电站爆炸后的抢盐事件。虚拟世界的利变成缺点。且虚拟世界中有血腥暴力色情元素流传。若有人无法分清虚拟与现实,那么迎来的将会是一场悲剧。

虚拟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应善用虚拟让其成为人生的拓展,而不是让其成为人生的主宰。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思想深刻而逻辑性强。文章先提出“应如何看待虚拟”的问题,接着从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入手,指出“虚拟源于现实”“虚拟优于现实”,同时又指出“虚拟也有其不足之处”,从而论证了“看清虚拟”“应善用虚拟让其成为人生的拓展”的观点。体现了思想的深刻性和行文的逻辑性。

表达得分:语言简洁流畅,客观冷静,概括性强。对虚拟世界利弊的分析,令人信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虚拟世界各种事例的表述,富有概括性。体现了作者不俗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得分:文章开头处,考生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问题,引发读者对虚拟与现实关系的思索,值得借鉴。

【高分关键点】

思想深刻而富有逻辑性;语言简洁流畅,客观冷静,概括性强。总分57分

(点评教师:庄平悌)

主动拥抱虚拟世界

浙江一考生◎

科技让“虚拟”愈发的“真实”,只有接受并且拥抱虚拟世界,才可把握住现实的真实。

不难想象,不远的将来,我们通过虚拟现实眼镜穿梭于各个虚拟商店、虚拟影院是何等的方便。因为有了虚拟现实设备,之前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进行的活动,无法亲身参与的事件都可以“虚拟”一番。不得不说,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是转念一想,虚拟世界中的行为能和现实生活相比吗?那一堆堆数据、一行行代码组构成的世界真的有现实世界里那么可爱的一花一木吗?诚然,虚拟并非是人为地构建一个新的世界,为的并不是与真实的世界抗衡从而取代它,而是让人们在现实世界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只有在虚拟世界才可得到的快乐与不一样的体验。

我们无法拒绝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力的产品,更没有必要与虚拟世界划清界限,保持距离。就像《终结者》中的“天网计划”,想要把每一个人的信息反馈到一个系统中,将世界结成一张大网的令人兴奋的新事物一样,是社会是时代让我们选择去拥抱这样令人着迷的技术。

所以,我们能改变的只是坐在这套设备之后的“我”的态度,以及“我”的行为。虚拟现实确实只是个虚的不实在的世界,但因为“我”愿意接受它,拥抱它,将它化为“我”用,这虚拟才有了它的价值与意义。像是“天网计划”,它也仅是个虚拟云端计算系统,有人将它作为学习体验的工具,而有人却利用它控制人类。不同行为的发生只是因为“我”的态度不同,而主动拥抱虚拟世界就是一个“化虚为实”的过程。因为在虚拟世界中的美好体验,进而对“我”的现实生活产生了美好的影响,我想这才是“虚拟现实”的意义所在吧。

谁又能说,多年后,虚拟世界的虚拟不正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呢?那时虚拟世界真正关注的不再是什么“我”的衣服是不是好看,虚拟影院的影片精不精彩,而是在虚拟世界中的人类科技对现实世界有多大的影响,能为我们全社会、全人类做出多大的贡献。

虚拟现实技术才刚刚起步,未来它还有着无穷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做的不是排斥它,扼杀它,而是要拥抱它,促它成长壮大。难道谁还会问出“婴儿的出生有什么意义”这样可笑的问题吗?

【分项得分点】

内容得分:认识深刻而富有思辨性。作者论述了何以主动拥抱虚拟世界的种种理由。他指出,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我”的态度和行为,主动拥抱虚拟世界就是一个“化虚为实”的过程,它能对“我”的现实世界产生美好的影响,从而很好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虚拟世界的深刻认识,以及行文的思辨性。

表达得分:语言流畅、冷静而客观,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虚拟世界的思考,富有说服力。

发展得分:文章的标题就是作者的观点,并且开门见山,在第一段就直接提出了这个观点。

【高分关键点】

对虚拟世界有深刻的认识,行文富有思辨性,语言流畅、客观冷静。总分57分

(点评教师:庄平悌)

【阅卷老师建议】

1. 加强审题能力训练。很多学生审题能力弱,不能准确理解作文题意,把文题中的“虚拟”理解为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虚幻”。

2. 加强文体意识的训练。许多学生文体意识不强,把文题中明确要求的“论述类文章”写成文化散文,甚至还写成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代替议论。

3. 加强思维能力及论证能力的训练。很多学生就事论事,罗列事实,未能深入辩证分析“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优缺点,即理性思辨能力不足。同时,论证思路不清,存在前后矛盾、逻辑混乱等现象。还存在乱套材料等现象,许多学生不顾材料运用是否妥当,盲目套用屈原、陶渊明、杨绛、莫言等文化名人的事迹,也有的学生大谈历史的经验教训。

4. 加强拟题能力训练。许多学生不会拟题,或题目意思不明,如“幻化”“一街之隔”“不应当存在”等,或偏离题意,如“虚拟与现实的距离”“选择自己”“与时俱进,固守本心”等等。

5. 强化训练开门见山的能力,以及明确提出观点的能力。①许多学生未能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含糊其辞,不得要领;或拖泥带水,冲淡观点。

②铺垫过多,入题缓慢,很多学生往往写了两三百字之后才提出观点,甚至一半篇幅之后才出现观点。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文章的质量。

(撰稿:庄平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