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曾侍郎书

 我读吴敏树 2019-04-25

涤生先生元帅大人麾下:

甲寅三月,敝郡湖上,仓卒分张,恨事不可复思。当时敏树逃死,急走入山,深菁丛薄中,日踯躅咄咄,忽探头见人,而湘潭之捷有见告者,此天之终授先生以事也。其秋,先生驱贼敝郡,遂复武汉,军势甚盛,大功垂就。而浔城少北,梗塞至今,闻堵道路,先生之忠勇悲愤,几不顾一世厌覆之忧矣。伏惟兵事反复多端,国之无人,民之无恃,非先生孰匡此大难者?

窃以从来盗贼之祸,皆以非常饥馑为驱合,天之所助,非人与谋。而数年以来,贼虽未除,而风雨时调,年谷乃更丰贱。民之乐祸者,有悔于其心,而胁从者多自出,其从义之乡,争愿奋于行间,见死而不畏沮,此岂非天之所为耶?然则虽军饷绌竭,万计艰难,而时之必平,贼之必灭,其可知也。

先生道义文章,高绝今世,而前日立朝之风,天下人所仰望而欣喜者,固足以树立于千秋矣。又遂驱氛扫逆赫然成此中兴之功,释甲解鞍还归庙堂,究时俗之患源,振海内之昏敝,其为鸿名巨烈,岂三代下人常常睹见者哉!

敏树材薄质衰,不敢图附青云,犹冀以宽闲无虞之日月,尽意文字间,纪述歌谣,稍尽见闻悲喜之实。盖时之方昌,虽一二小儒文墨之气,必不污杂淫厉而益有振兴隆上之风,汉唐中兴之时是也,愿以此自效,且以仰慰于先生,先生军书之暇,亦希有以教之,因便附书,敬请崇安,不宣。

(此文似桠子厚,盖无知之者。乐生翁记。)

                      今译 

涤生先生元帅大人麾下:

甲寅(1854)三月,在我们岳阳洞庭湖上,仓卒分离,感到遗憾的事不可以再想。当时敏树为了逃生,急忙奔走进入平江山洞,深菁丛生的草木之中,天天徘徊不前感慨万千,忽然探头见人,而湘潭之捷有告诉我的,这是老天最终授于先生您以剿贼大事。这年秋天,先生您驱贼来到我老家岳阳,于是收复武汉,军势很强盛,大功将要成功。然而九江打了些败仗,壅塞不通到现在,闻堵道路,先生您的忠勇悲愤,几乎不顾一世车翻人压的忧虑。伏在地上想兵事反复多端,国家没有大将,人民就没有依靠,不是先生您谁来匡救这大难?

就是从来的盗贼的祸害,都因为非常饥馑作为驱使骤合的原因,那是老天的帮助,不是人的谋划。然而数年以来,贼寇虽没有斩除,然而老天使风调雨顺,年谷就更加丰收更加贱价。老百姓中那些喜欢惹祸的,有些人在内心忏悔,而胁从的人大多自愿出来,那些趋就正义的地方,争着愿去奋战于行伍间,见死而不畏怯沮丧,这难道不是老天所为吗?既然这样,那么虽然军饷不足,万计艰难,而到时一定会剿平贼寇,贼寇一定灭亡,这些也是可知的。

先生您的道义文章,高超卓绝于当今世界,然而前日的在朝为官的风气,天下人所仰望而欣喜的,本来足可以树立于千秋万世。又于是驱氛扫逆盛大地成就这中兴之功,释甲解鞍还归朝廷,探究时下习俗的祸患来源,振兴国内政治黑暗腐败,这是鸿名巨烈,难道是三代以下的人常常看见的事情!

敏树材质微薄身体衰弱,不敢去攀附青云,还希望过宽闲没有忧患的日子,尽意地挥洒于文字之间,记载叙述诗歌,稍微写尽见闻悲喜的事实。这时正兴盛,虽然是一二个小读书人的写文章的气势,一定不卑污混杂祸害而更会有振兴兴盛向上的风气,汉唐中兴的时代就是这样,愿意拿这个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用来敬仰先生,使您安心,先生您在阅览军中名册的闲暇,也希有言教我,顺便附信,敬请崇安,不一一细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