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养生之肺经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刘芳讲经络养生

 阳光灿烂u80b 2019-04-25

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通讯员王美淇 刘芳)中医认为经络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的作用。《黄帝内经》言“夫十二经脉者,人之可以生,病之可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主管着我们的生老病死,可以调理百病,调整人体虚实,不可以不通,说明经络在疾病防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调理经络是养生保健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们就从“十二正经”开始谈谈经络养生,首先来说说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麻木酸痛等症。

一、肺经藏象浅说

中医称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什么叫华盖呢?大家都看过一些古装的电影,皇帝出巡的时候,他在前面走,后面会有几个宫女举着一个伞盖,在他的头顶上替他遮阳,这个就是华盖。还有大家到庙里去看到的佛像,身后都有一个光圈,这也是华盖,华盖有什么作用呢?由于它处于一个很高的位置,就是说它可以像盖子一样把五脏六腑保护起来。

肺最主要作用是主气,司呼吸。我们知道,肺是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身体里的浊气。这样吐故纳新,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也调节着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

如果肺的功能受到影响,那么必然引起呼吸运动的减弱,也就影响了人体气的运动和生成。会出现咳嗽、气喘、少气懒言等症状。

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做“治节”,即治理调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之官是个什么官呢?傅同辅,就是辅佐、协助的意思。一个国家有主席,有总理,过去是有君王,下面还有丞相,相辅之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过去的丞相,它起到协助国家的主席或者是君王来管理天下的这么一个作用,所以人体中的的肺,相当于是协助心脏来统一管理五脏六腑的这么一个器官。中医切脉所选的寸口,位置就在肺经上。通过寸口能诊察各经脉、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

肺脏还有一个功能,叫做“通调水道”。中医治疗疾病时,有一个很有趣的治法,非常形象的表现了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叫做“提壶揭盖法”。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每天用到的茶壶,在盖子上都会留出一个小孔。当我们用茶壶倒水时,空气可以从小孔进入,水就会顺畅的流出来了。如果把这个小孔堵住,这时再想把水倒出来,就很难了。其实在物理学上,道理其实很简单,是由于的大气压的作用而已。但在中医学中,古人却根据这个生活中的现象,把他用到医学的领域,成为一种治疗小便不利的重要方法。肺的形态像一口大钟,不但护卫着心脏,而且护卫着下面所有的脏腑,与茶壶上的盖子相似。当肺的功能正常时,人气与天气相通,就像壶盖上留有小孔。肺脏一旦受到病邪侵袭时,肺脏主气的功能受到影响,就像壶盖上的小孔被封死了,就可以出现小便的不畅通。此时我们无论用多少通利小便的药,效果都不会明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壶盖揭下来,也就是宣通肺气,让天气与人气相通,小便就自然会顺畅的流出来了。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也就是说肺和皮毛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当我们身体的皮肤觉得粗糙的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肺津不足了,肺的津液是不是充盛,是不是肺气不足了。

肺与大肠相表里。什么叫相表里呢?简单说,就是肺与大肠关系有经络相连,它俩在五脏六腑里面最亲,是亲哥俩。所以肺脏的问题可以通过调理大肠经来获得改善,而大肠腑的问题,也可通过肺经来调理。

中医讲心藏神,肝藏魂,而肺藏魄。魄是指人的魄力、气魄、体魄。人的知觉和工作都是魄的作用。在人的生活中,我们常听到骂一个不成事的人为“窝囊废”,而中医认为:“窝囊废”也可称“窝囊肺”。如果一个人肺气足了,就有魄力,就能做成大事。而肺气不足的人,连说话的声音都很小,其魄力就小,自然就成为成事不足的“窝囊肺”了。

肺在志为忧,这个最典型的莫过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了,林黛玉因和贾宝玉有感情纠缠,一直忧思难解,最后咳血而亡。咳血现在看就是一个肺部的一个疾患,所以,“肺在志为忧”,经常的忧思会伤到肺脏。

二、肺经养生要穴

中府

穴位定位:在胸部,平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中府穴是肺经的募穴,募穴,即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最能反映肺的情况,所以它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经常用来诊治咳嗽、气喘、胸痛等疾病。

点按方法:将穴位一侧的手臂抬起,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中府穴的位置轻柔地旋转按压,每次按压可以先顺时针转一百下,然后再逆时针转一百下,这样补泻就均衡了。

云门

穴位定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处。

云门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云气所出之门,大家知道,天空中的云是水气形成的,而肺经上的云指的是肺的精气,所以,当您感到气不够用,憋气、呼吸困难时。不妨多按摩按摩这个穴位。特别是当您出现了咳嗽,哮喘,胸痛,胸闷等病症后,多刺激云门穴,是非常有好处的。另外,对于肩背疼痛,甚至肩周炎等疾病,云门穴都具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点按方法:点按的时候可以将中府穴和云门穴这两个穴位搭配起来一起推,用大拇指按着中府穴,然后向上推至云门穴。有心血管病的人或者经常咳喘的人,推这两个穴位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痛,慢慢把这痛的地方给推开了,把气给它散掉,会立刻感觉胸腔里面特别舒服。

鱼际

穴位定位:在手外侧,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家里有哮喘病人的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穴位,如果您不会针,不会灸,点按、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定喘效果,夜里哮喘了,赶紧揉揉这个鱼际穴,通常也都会有缓解。

点按方法:当病人哮喘发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大拇指点按鱼际穴,因为拇指的刺激力度比较大,如果用其他手指的话太轻了,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在哮喘缓解期,可以每天坚持按摩,一天按摩3次,每次20分钟,轻柔和缓,不要太强,不要太剧烈。

列缺

穴位定位:列缺穴的位置是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的凹陷中。

列缺穴是个很重要的穴位。中医有一个四总穴歌,叫“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就是说头部和脖子所患的疾病我们都可以通过列缺穴来解决问题。

列缺穴除了治疗头部和脖子的疼痛,酸麻胀痛以外,还是一个排毒和美容的穴位,具有排出和分解毒素的功效,对身体皮毛的光泽,都有很好的养护作用。还可以治疗痤疮,黄褐斑等皮肤疾病。若能够再睡前轻轻的敲打足三里和列缺这两个穴位并长期坚持的话,可以明显减轻黄褐斑和痤疮等皮肤疾病。

点按方法:刺激这个穴位,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如果只是简单的掐揉,由于穴位处骨质太多,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刺激方法——敲打法。首先是用上面所说的方法找到穴位,食指和胳膊全部放松,食指用弹劲儿敲打就可以了。有的人一敲,整个食指和拇指会有电击样的感觉,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这个穴位的经气。至于敲打次数,每次敲打个50~60次就可以了,注意手法不要太重,因为这个穴位很浅,不需要很强的刺激。

少商

穴位定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旁0.1寸。

少商穴是肺经的井穴。由于井穴均分布在指、趾端的部位,处于阴阳交接之处,又是经脉的终始穴,所以有清热急救、沟通阴阳的作用。

具体说来,少商穴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促进肺把肺里面的燥热清除在体外,二是可以治疗顽固性的呃逆等呼吸疾病。

点按方法:少商是在拇指的指甲盖后韭叶宽的位置,这个位置很敏感,而且骨质又很薄,因此适合用切法进行按摩,所谓切法就是用指甲切按穴位。

如果是呃逆患者,点压少商穴时,注意用意念把身体上逆的气机向下引入丹田,同时咽下口水,这样往返数次就可以把呃逆控制住,这个时候点压少商穴的力度要稍微强一些,持续一分钟左右即可。

三、肺经锻炼法

对摩鱼际,预防感冒

对摩双侧鱼际可激发肺经的经气来预防感冒。这种方法在我国传统典籍中就有记载,但现在这种方法运用得最多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很多日本人在等车、等地铁的时候,都会用两个手对搓鱼际穴。日本专门做了这方面的研究,搓鱼际穴后,人体的免疫功能显著提高,于是在全国推广这个办法。

所有我们在等车或者闲暇的时候对搓几下,别看就这么几下,对保持肺经的畅通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般搓到觉得头上或者身体上有微微汗出的感觉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对改善易感冒、易疲劳等所谓的虚弱体质很有效,而且对咽痛、打喷嚏、流清涕、咳嗽等感冒初期症状,具有一治即消的功效。

在运用两侧鱼际对摩的同时,再加上我们上面介绍的点按中府、云门的方法,配合扩胸运动,可以很好地激发肺经的经气。用鱼际提高我们整体的免疫功能,在有肺脏实质性疾病,例如胸闷、咳嗽、气喘的时候,一边扩胸一边点按中府、云门,效果很好。

左右开弓似射雕,按摩心肺

在中国传统的导引术“八段锦”中也有一个动作,叫“左右弯开似射雕”,这个动作不但加强了下肢同时还充分调动了上肢的肩肘、腕等多个关节,增加了呼吸的深度,可以预防和治疗肺部疾病。

这个动作可以调节肺经经气,给予心肺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胁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非常适用于患有甲状腺亢进或者减退、哮喘、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急慢性扁桃体炎、颈椎病、肩周炎、胸椎小关节紊乱、失眠等患者。

刘芳: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2015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哈尔滨市传统医学手法学会针灸分会理事,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

擅长:针刺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运用针刺、灸法、中药等调理亚健康状态。

出诊时间:每周一到周四、周日

出诊地点:治未病科门诊三楼(A316室)

健康咨询:880293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