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望“常回家看看”不要仅仅停留在歌曲里

 WUYOU962 2019-04-25

近日,苏州年近8旬的贾老伯以公证遗赠的形式,将一套市场价超百万元的房产赠送给照顾自己多年的保姆。贾老伯有一儿一女,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保姆一直细心照顾他。目前,老人子女尚不知情。(中国新闻网4月24日)

看到这个话题,大家或许仿佛看到了贾老伯多么的孤独和无奈,他对儿女多么的绝望和愤怒。

从中可以联想到,无论出于各种动机,保姆对贾老伯照顾的无微不至,不是儿女胜似儿女,两个人相依为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能在儿女不知情的情况下,把百万房产通过公证方式赠给保姆不就充分表明了老伯保姆之间由雇佣关系升华为亲情关系了吗?

俗话说“天下没有狠心的爹娘,只有不孝顺的儿女”,假如,老伯的儿女能拿出老伯对待他们的百分之一,让八十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馨,赠房产这一幕就不会发生。


常回家看看的歌曲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 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总操心就问个平平安安

从歌曲中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父母不愁吃不愁穿,父母的要求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


可是就这么简单的要求,却成了父母的奢望!

每到节假日,很多父母就早早买了小时候儿女最喜欢吃的东西,收拾好房间,数着日子期盼儿女的归来。

可是,望尽千帆皆不是,等待他们的是各种不能回家的托辞,什么单位忙啦,工作加班抽不出时间啦……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正式实施。

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规定,被通俗地理解为"常回家看看"。

该法还规定,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而随着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正式实施,儿女若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会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正是因为社会上儿女常年不回家看望父母的现象越来越多,像贾老伯这样的被亲情遗忘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龄化即将到来的中国,才出台让“儿女常回家看看”的法律。

虽然让“常回家看看”做到了有法可依,可是具体运作起来能那么简单吗?

假如贾老伯一纸诉状把儿女告上法庭,法官也能判决让他的儿女常回家看看,可是,在法律的国家强制力的约束下,儿女被迫常回家看看,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常回家看看,贾老伯能感到温馨和幸福吗?

法律管得了人能管得了心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像父母逼婚催生“租个女友回家”一样,随着“常回家看看”入法,社会催生“代替儿女看望父母”的公司,以收费的方式替“”儿女常回家看看”。

亲生儿女租个“替身”,代替自己“常回家看看”,不知天下父母有何看法?

当通过法律手段让自己儿女常回家看看或者儿女租个“替身”代替自己“常回家看看”,这样的“常回家看看”还有意义吗?

八十岁的贾老伯还有几个春秋?做儿女的千忙万忙就不能抽出一定时间看望一下生你养你的父亲?



每个人都会老,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儿女的你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将来你进入年老体衰之时,你的儿女也不可能做到“常回家看看”。

儿女心里没有父亲,作为父亲的贾老伯看来是对自己亲生儿女彻底绝望了。

贾老伯的百万房产公证赠给保姆一事肯定会给自己的儿女一个巨大的冲击,她的儿女肯定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具体什么反应我们拭目以待。

可是,把贾老伯的这一惊世骇俗得举动带来的社会冲击波却是巨大的。

这件事告诉天下儿女:当你眼里心里没有父母的时候,父母完全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财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