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汉茂油桃 2019-04-25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三毛说,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每每看到这句话,我都会想到《朗读者》里的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节目中的她优雅大方,每一个微笑,每一次动容,都熠熠生辉。而我最喜欢是她《朗读者》每期开头的自白,带着对生活,对世事,对爱的思考,温柔不失坚定,华丽而不失内蕴。

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锺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朗读者》“遇见”大家,就会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陪伴

为什么我们需要陪伴?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么简单而美好。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学生时代,同学之间几年的陪伴;比如夫妻之间,相濡以沫几十年的陪伴;比如父母与孩子,生命与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

在这个主题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杨乃斌,一个在八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的孩子,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样地成长,他的母亲从他上小学的那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一直陪了他十六年,所以说,陪伴也是一种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选择

选择无处不在,小到今天我们吃点什么,大到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决策。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到最后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在这个主题,你会看到徐静蕾选择了挑战和变化;耶鲁村官秦玥飞选择了希望的田野;“红丝带”校长郭小平选择了呵护和守望。最让人感动的是麦家,曾经叛逆的他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选择持久平静的善良,都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问题。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过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礼物

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在这个主题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赵家和教授。虽然他已经在五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所播种下的那颗善的种子,是留给这个世界所有孩子的最好的礼物。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第一次(朗读者2)

人这辈子要遇到很多很多个第一次。刘震云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拿到了七十多块钱的稿费,立马就请女朋友去吃饭;许镜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场音乐会,他为这一天等了三十年;王学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当导演了,可是这部电影拍到最后就剩下了三个人,让他欲哭无泪。

这都是非常宝贵而难忘的第一次,因为它们意味着我们的成长。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说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但是第一次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它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所以说,如果你的人生能够拥有更多的第一次,也就意味着你的人生更丰富、更多彩!

其实细想来,每一个人都是在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在这条不能回头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许多不可复制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眼泪

说到眼泪,你会想到什么呢?软弱吗?眼泪,有时候是软弱,有时候是坚强;有时候是忏悔,有时候是宽容;有时候是羞怯,有时候是勇气;有时候是失败,有时候是成功。听到“眼泪”这个词,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做什么,都会产生丰富的生命联想。就如同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而当我们要谢幕的时候,也将会在别人的泪水里告别一样。

张家敏是一位和乳腺癌抗争了二十三年的老太太,她说,她过去到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昂起头,不让眼泪流下来;导演陆川是个泪点很低的人,爱流眼泪,所以有时候,他会抗拒眼泪;斯琴高娃,一位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的优秀演员,在《朗读者》的现场,她流下的每一滴眼泪,都属于她自己。

人的心灵应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勇气、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风华长存。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的色彩!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告别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

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琬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先生引述这首诗,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

在这期节目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间都在作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勇气

就像茨威格说的,“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勇气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

莎士比亚说,“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勇气,那很多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在“勇气”这一章,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文物史家樊锦诗,一位瘦弱的南方女子,从北大考古系毕业之后,她用了五十四年的时间坚守在大漠深处,而她为敦煌所做的一切,也被季羡林先生誉为“功德无量”。

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朗读者》开头文案,我好喜欢(建议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