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墨处皆成妙境

 黄元章553333 2019-04-25

落墨处皆成妙境

书法,是中国人生命里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文人墨客的挥毫下,

薪火相传。

而在风云动荡的民国时期,

书法显现出了

尤为特殊的意义——

民族文化的风度和骨气。

落墨处皆成妙境

“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做字如其人绝非易事,凡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锤炼,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最后才能烂熟于胸,流溢于毫端。

落墨处皆成妙境

当笔墨融于血脉,

绝不可止于当时。

于是,孙中山、谭延闿、蔡元培等

大批文士涌现而出,

他们以墨传心、书写豪情,

民国诸君子的风度、气质、学识,

蕴藏在这行笔之中。

黑白间,尽是无声的呐喊。

落墨处皆成妙境

书法是有“味”的文字

文字是传意的

而书法是艺术

故而讲究“书卷气”

这种“气”能使人赏心悦目

也就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落墨处皆成妙境

书法的“味”更能从生情定势的布局之中体现出来。

精美出于毫端,妙趣在于布白

线条美是单相之美,字体美是个体之美,

而章法美是整体之美,

这种美主要表现在:

联络有序、相承起伏、映带呼应、

韵律节奏、参差变化、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显示出一种音乐美,

余音在耳,回味无穷。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

其“书味”还表现在墨色和书写的内容上。

落墨处皆成妙境

书法要使观赏者产生思想共鸣,

则作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字内功夫,二是字外功夫

字内功夫,即笔墨功夫。

其次是“脱化生新”

在精心临摹古人法帖的基础上,

得形得神之后,不断溶入自己的个性之“味”。

落墨处皆成妙境

第三是文字功夫

要熟练掌握汉字的八个笔画及其变化,

汉字的结构及其变化,

尤其是草书符号及其变化。

还要具有“六书”汉字知识。

落墨处皆成妙境

四是要有艺术素养

书法是一种精神产品,

一个人如果没有几个艺术细胞,

要创作出艺术产品是不可能的,

这种艺术素养,有先天因素,

更主要的是后天的努力,

是要从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培育出来的。

落墨处皆成妙境

五是要有品德素养

善是美的内容,

美是善的表现形式,

这种“美善统一”,

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基本观点,

人的道德品性与书法作品的风格,

及其价值是切切相关的。

落墨处皆成妙境

书法是体现人们心灵美的特殊造型艺术,

书家的道德修养越深,

则书法艺术境界越高。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