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英语真相

 wlr6688 2019-04-25

英语也是语言,具有语言的共性。语言目的是为了交流,本质上属于社会行为,既然语言是行为就有其目的性,要实现行为的经济化。所有语言行为由经济化原则支配。经济化原则可以追溯到George Kingsley Zipf,当时他做了个实验,发现木工总是使用离他最近的斧头,于是提出最省力原则。

首先,谈英语听说。之前我们上过很多课,知道英语发音中的爆破、连读、吞音什么的,学的很吃力,因为我们不懂为什么有这么多变化。今天,我们了解了,其实这都是因为语言的省里原则在作祟,直白的说就是人本质上太懒的原因。说话者,要容易发音,自然会出现语音的变化。知道这个,对我们口语和听力具有指导作用,知道了为何要爆破和弱读。那么有人会问,说话者能不能随意变化,省略呢。猴哥说,完全有可能,前提是对方要能听懂。这就引起省里原则的第二话题,省里原则中的平衡。说话者,又要省力,还要听者听懂,说话者必须平衡,不然交流失败。所以,一个英语母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交流时,自然会放慢速度,并用词简单。那么下面通过省里原则,谈口语学习。口语也是英语,具有语言的交际功能,在语音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发音本身也不是那么重要。与其花大量时间模仿语音,不如搞点实际的,去提高表达的内容。在中国,又有几个人说汉语像个播音员?既然大部分做不到,为何我们学英语要那么在乎发音?有的老师可能语音不是那么标准,但教英语不是训练播音,除非专职教语音。

其实,Martinet发展了这一原则,提出经济原则,和省里原则异曲同工。简单的说就是说话者试图以最小的努力表达自己。猴哥今天就从这个角度谈谈英语的一些语法现象的本质。英语中很常见的代词、省略、插入等现象一直是英语的难点,我们为了学替代而去学替代,不知为何要替代,这也要归功于经济原则。有人还说,英语注重词汇变化,一词多义很普遍。猴哥也提出,第一次在自媒体文章提出––同义词的替换使用也是由于语言的经济原则在起作用。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词表达,很方便,从而使交流不会梗阻,难道这不是人懒的表现吗,为了使自己说话舒服,我们不得不去记忆那些同义词。试想想,如果没有多义词、同义词,那么一个词一个意思,还不累死你。最后,经济原则在翻译与写作等领域有多大运用价值,还有待更多学者去解密。需要交流英语学习体验,请关注我–英语悟空之道。

解密英语真相---是不是英语我们学反了

经济就是,希望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