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中曲:一诗一曲皆有情,人间难得几回闻

 影曳香弄 2019-04-25

​​文:可快

诗言志,诗词,品之有物,读之有味,以文字为载体,以情感为灵魂;歌咏言,音乐,听之有声、视之无形,以声音为肌理,以情愫为骨血。无论是吟咏的诗词,还是悠扬的音乐,都有着摆脱历史局限的强大力量,尽管它们已走过千百年的沧桑,还是能够触及我们的灵魂。

在诗词中状写音乐之灵动,在音乐里表现诗词之美好,既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是一次听觉的满足,在诗香氤氲中,任音乐的旋律拨动心弦,在曲曲含情里,任诗词撩拨情绪……

最惆怅不过秦观的曲终人散,独自倚靠着高高桅杆,在月色中,在清风里,在漫天星辰映寒水的景象里,耳边是凄清的瑟声,仿佛正在低低地诉说着千古的幽情,一曲终了,可听曲人却不在,只剩下青峰一座江上孤耸,正是“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湘妃的瑟声,满是对无常世事的哀怨,全然是对舜帝缱绻的思念,当然这曲子里不仅仅是湘妃的深情,还有词人秦观的怅惘,还有古今有情人的共鸣。

最惊艳不过李延年的北方佳人,李延年是御用乐师,音乐造诣极高,既可以演唱,也可以演奏,还擅长作曲,这一首《李延年歌》就是他为妹妹李夫人创作的。诗圣杜甫夸他的演奏“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才子李端夸他的水平“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他的作品朗朗上口令人赞叹: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并未直接宣扬佳人的美貌,而是从倾国倾城这一个侧面来突出佳人之美,可哪怕是愿意倾一座城,倾一个国,这样的绝世美人也很难再寻到了。在唯美的音乐中想象美人的绝世无双,简直使得音乐更动听,佳人更具有魅力了。

可真要来说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那就不得不提到白居易浔阳江上飘荡着琵琶声、李贺深秋冷夜里凝滞的箜篌声以及韩愈听到颖师弹琴的冰火置肠了。这三首作品同样属于唐朝,同样状写音乐,同样极尽笔力之生动。

《琵琶行》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对音色强弱缓急的描摹,琵琶女在弹奏时的情绪变化以及动作细节,白居易卓越的音乐鉴赏能力,演奏者与倾听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体验一起打磨出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这样的千古名句。琵琶曲中自然有复杂、细微的改变,以急雨、珠落玉盘、花下莺语、冰下泉流这样密集的一连串比喻来表现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乐,旋律有所重复但不失其美妙,鲜明快速的节奏变化更容易调动我们的感官。

《李凭箜篌引》看似只是单纯地描摹音乐,可通过浪漫瑰丽文字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却比许多融汇了诗人情感的作品还要精彩。“吴丝蜀桐张高秋”,吴地之丝,蜀地之桐,单单是制作乐器的材料就很是珍贵,更不要说弹箜篌的是那个“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的李凭,“昆山玉碎凤凰叫”的凄寒,“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冷艳,女娲炼石、老鱼跳波、瘦蛟起舞、吴质伐桂……这一个个奇幻的神话,浑然是诗人塑造的独特的音乐世界。

《听颖师弹琴》既有对琴声起落变化的摹写,又有对情感和体验的抒发,既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又有直抒胸臆的感受。“昵昵儿女语”的卿卿我我,“勇士赴敌场”的轩昂豪迈,“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的迷茫彷徨,“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无奈悲凉,写的是声声含情的琴,也是句句悲怆的诗,一时间情感涌上心头,于是乎听琴的韩愈“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试问,谁人可以有这般高超的演奏技艺,直让听者“无以冰炭置我肠”?唯有颖师而已。

曲声不再,可诗歌却流传到现在,我们没办法亲耳倾听这些音乐是何等地动人,但通过诗中细致的描写,以及诗中人听后的反应,也能够窥见千百年前的绝艳的音乐!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