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诗论文:阅读理解古诗的窍门

 静水深流JSSL 2019-04-26

古典诗歌是一门高度精练的艺术,为了精练,它把词与词、句与句和层次之间过渡的文字省略了,形成了跳跃性,这往往会使初学古诗的人难以理解。比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小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的前两句写农民用丰盛的酒菜待客,后两句写农村的秀丽风光。乍一看,使人感觉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不衔接,可是,仔细一琢磨,又不感觉松散了,这就是因为诗的结构有跳跃性。这四句描写的纯朴的农民,迷人的风光,构成了一幅人美、景美的山村图画。

为了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解决由诗歌的跳跃性所带来的理解的困难,通常采取下列三种方法:

1.补足——就是补上省略去的成分。比如《春日》一诗的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如果在句前补上“人们在春游中”,全句成为:“(人们在春游中)很容易地就认识了春天的面目”,这样,就同前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关联起来了。再如《江雪》一诗的第三句:“孤舟蓑笠翁”,如果补足为“(乘着)一只小船(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打鱼的)老大爷”,就好理解了。

2.复原——就是恢复压缩掉的词句。比如《出塞》一诗的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如果把它复原为“秦时是这样的明月(这样的边关),汉时也是(这样的明月)这样的边关,(唐时呢,还是这样的明月这样的边关)”,这样就可以透彻地理解诗意:从秦到汉到唐,在这千余年的历史中,守卫边关的士兵面对的都是那样的明月和关口,边关上的战争也一直不间断。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从而表达出诗人对士兵的同情,对边关的忧心。

3.梳理——就是理顺被颠倒的词序。比如《山行》一诗的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如果梳理为“坐爱枫林晚停车”(坐:因为),就是“因为喜爱枫林晚景停车观赏”,这就使诗的语言口语化了。再如《游园不值》一诗的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如果梳理为“应该爱惜苍苔,(不要)让屐齿在上面留下脚印。”这就好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