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生儿脐部疾患小百科!

 为什么73 2019-04-26

我相信对于很多即将进入产房的准妈妈来说,心里必定是紧张万分的。不过,也不要过于担心,毕竟生宝宝的时候有好几位训练有素的医生和护士为你忙前忙后、保驾护航呢。其实,对于家长和医生来说,当孩子哭泣的第一声响起的时候,战争才真正的开始。

其实,新生儿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今天就本着给大家科普的目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的一种疾患——脐部疾患。

脐部疾患是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或先天性异常而发生的脐部病证。包括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的脐疮、血从脐中溢出的脐血、还有脐部突出的脐突。脐疮和脐血的发病与接生护脐不当有密切关系,不过脐突大多是与先天因素有关。


脐部疾患多发生在新生儿期,一般预后良好。但是,除了脐疮处置不当可酿成败血症等重症以外,也应小心脐血是否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发现脐血应主动进行全面检查。

下面就脐湿、脐疮、脐血以及脐突的病因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及基本的治疗方法给大家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首先是脐湿和脐疮,造成宝宝得这两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断脐后护理不当,感受外邪所致。比如婴儿洗浴的时候,脐部被水湿或者尿液浸湿,或者脐带未干且脱落过早,或者衣服摩擦损伤等,都会导致湿浊浸淫皮肤,产生脐湿。而脐疮则是因为从脐部侵入的湿气郁而化热导致的,典型症状就是脐部红、肿、热、痛,当湿热酿毒化火,且毒聚成疮时,还会有脐部溃烂化腐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脐疮一般为脐湿进一步发展,所以碰到宝宝脐带脱落以后,脐部创面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发红时,家长就需要注意看自己的宝宝是不是已经得了脐湿。针对脐湿和脐疮,治疗原则上一般以祛湿生肌、清热解毒为主,中成药一般是小儿化毒散疗效比较好。单方验方也有,比如鱼腥草5g,野菊花5g。水煎,1日3~4次服。不过中成药和单方验方在使用之前应先询问医师,待医师肯定之后再进行使用。

然后是脐血,导致脐血的病因可为短期结扎失宜所致,也有因为胎热内盛或中气不足导致的。详细拆分开来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情况:断脐时,脐带结扎过松,可致血渗于外;结扎过紧,伤及血脉,亦可致血渗于外。或因胎热内盛,血液蒸腾,不按照正常的方式运行,以致断脐不久,血从脐溢。部分患儿先天禀赋不足,中气虚弱,脾不统血,亦可致脐血不止。治疗脐血应分清原因,不能见血止血。因脐带结扎失宜所致,应重新结扎;因胎热内蕴,迫血妄行宜凉血止血;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而致应益气摄血。宝宝出血脐血的话,中医上可以用云南白药或者三七片来治疗,不过不要忘了,一定要究其根本,不可随意用药。

引起脐突的原因主要主要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由于初生儿腹壁肌肉嫩薄松弛,或先天发育不全,脐孔未全闭合,留有脐环,或腹壁部分缺损导致的。而外因多为啼哭叫扰,屏气所致。啼哭叫扰过多会使小肠脂膜突入脐中,成为脐突。

如果宝宝肚脐上的肿物突起久不回纳,再碰上外邪侵入,可导致邪毒化热化火,宝宝可能会出现高热、腹胀、腹痛等症。家长碰上了脐突可千万别自己较劲,因为治疗这种疾病的手段大多是手术,家长需要注意。

再来看看家长们应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的是脐部疾患?又是哪种脐部疾患?通常患有脐部疾患的宝宝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首先,脐湿、脐疮临床上应辨常证与变证。仅见脐部发红,创面肿胀,有脓水渗出,一般情况尚好为常证;若脐部红肿,有脓性或血性渗出,伴烦躁不宁,甚则昏迷抽风为变证。对脐血一病应辨轻证、重证。轻证一般出血量少,患儿精神,吮乳俱佳,无明显全身不适症状;重证则出血量较多,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拒乳,甚而同时出现吐血、便血。脐突包括西医学所称的脐疝与脐膨出。脐膨出为先天性脐疝,除脐部突起外,往往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膀胱外翻、肠旋转不全等。

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保持清洁干燥,脐部残端应让其自然脱落。另外,要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减少婴儿啼哭叫扰。若啼哭频频,肿物久不回复,应注意检查其原因,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好了,以上就是一些简单的脐部疾患知识。其实,现在的医疗技术很发达,宝宝出生以后,医院的消毒措施非常到位,家长只需要掌握一定相关的知识,便可保宝宝周全啦。

作者简介

圆力,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临床中医学,曾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时喜欢学习传统文化和佛法,今后会在公众号内与大家分享更多的中医知识。

文|圆力

编辑|圆力

漫画|八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