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午流注原理复原

 老丁老不老 2019-04-26

对于子午流注的原理解读,历来都是猜测,没有真解,现将本人对于子午的推演完整的呈现出来,让大家能够理解这一古圣传下的至宝,也有助于澄清历史上对子午流注法的误读。——樊佳如

子午流注取穴法体现了少而精的中医治疗特点,它不需要遍布人体的那么多穴位,只需要专注于四肢末端的五输穴,就能达到以简驭繁,以一驭万的功效。但是由于古人传承隐秘,子午流注法呈现在世人眼前的虽然已是一个完备的技法,但是对于其根源原理却语焉不详,例如纳甲开穴如何定出来的,原理何在?这些东西历来都没讲清楚,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是如何定出来的,其依据的是什么原理。

子午流注出自《内经》,经云:“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黄帝曰∶诸原安合,以致六输?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输”。此段文字就是论述流注五输穴的,脏腑各有井荣输经合,六阳腑外加原穴为六,故而云六六三十六,不少后世医者俱认为流注法出自元代,素难不载,实乃井蛙之见。

《素问·方盛衰论》里的一句话“奇恒之势乃六十首”。其上文云:“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 下文则有“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等语。所谓“五中”即《素问》“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其中还有一个中五未明言,合之即五中,即五行。因此“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就是推算阴阳五行。阴阳指三阴三阳,即十二地支,五行即天干五行,因此干支相合成六十甲子即成“奇恒之势”,“乃六十首”。

但是由于“六十首”一词在《黄帝内经》中仅此一见,所以唐代王冰作出了“奇恒之势乃六十首,今世不传”的论断,故而后人皆不知何意。直到《子午流注针经》中贾氏云∶“阳日气先脉外,血后脉内;阴日血先脉外,气后脉内。交贯而行于五脏五腑之中,各注井荥俞经合五穴,共五十穴。惟三焦受十经血气,次传包络,又各注五穴,通前十二经,共六十穴,才合得十六难内六十首也。越人言∶三部九候,各有头首也。及《素问》言六十首,今世不传。既言不传,其文不载六十首字也,故圣人留此六十首法,令后人穿凿也。” “或曰:因何名曰六十首也?答曰:谓气血一昼夜过六十俞穴也,各分头首,十日一终,运行十干,皆以五行元建日时为头是也”。

因此内经”奇恒之势六十首“,其实它就是干支六十甲子配六十穴的子午流注法,只是历代秘传不宣,非人不传,致使其内涵原理几乎无人知悉,直到《子午流注针经》的出现才露出春光。

但是当今流传的《子午流注针经》都缺少《针刺定时图》及《十二经穴内行注穴图》二图,此二图至少在明代也有不少针家见过。

在明高武所著《针灸聚英》中云:“上子午流注开阖时.原有方圆二图.今直录之.以便记诵.旧方图以甲己为九.乙庚为八.巳亥为四.圆图无此.而缺三焦包络.大抵书之有图.所以彰明其理耳.今反晦之.是以不录.窦氏井荥俞经合应日开阖.有图有说.今人泥其图而不详其说.妄言今日某日.某时其穴开.凡百病皆针灸此开穴.明日某日.某时其穴开.凡百病针灸明日开穴.误人多矣.今去其图.直录其说.使人知某病宜针灸某经某穴.当用某日某时开方针.如东垣治前阴臊臭.刺肝经行间.用乙丑时矣.又刺少冲.则宜丁未日矣.岂东垣治一病而有首尾越四十三日刺两穴哉.此又不通之论也.大抵医自素、难之下.皆为旁曲径.非周行也”。

可见即便在当时二图尚存情况下,身为针灸名医的高武还是看不懂,竟然自作主张删去二图,此二图的缺少给后人理解子午流注带来障碍,下面我根据古人经文的只言片语复原方圆二图。

《流注针经指微赋》云:甲胆乙肝者,谓五脏五腑,拘之十干,阳干主腑,阴干主脏。故《天元册》又曰∶胆甲肝乙,小肠丙心丁,胃戊脾己,大肠庚肺辛,膀胱壬肾癸,五脏五腑,收血化精合处,便是三焦包络二经元气也,合为十二经遍行也。贾氏各分头首,十日一终,营运十干,皆以五子建元日时为头也。

所谓”五子建元“书中载为“甲己之日丙作首,乙庚之辰戊为头,丙辛便从庚上起,丁壬壬寅顺行求,戊癸甲寅定时候,六十首法助医流”这其实是五虎遁诀。这段赋文已经讲出了子午流注推演的术数方法:五虎遁法,所以要理解子午流注你必须有“五虎遁”的概念。

问题是针经莫名其妙的提出这个五子建元歌诀有什么用呢?

因为行针之法必须依照气之行,要明了气的运行就要用到干支推算,此所谓”候日月五星“也。但它不是让你推演星盘,那样太原始繁琐了,古人是让你用干支推算。《六微旨大论》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甲子立的是年岁之气。“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就是候气之法,但是如何才是甲子相合,历来几乎没人知道,不是古人没说而是古人说的很隐晦造成不得传者无门径可入。

子午流注的推演就是古圣演示的候气之法,其推演离不开“太玄数”。在《针灸聚英》中幸亏有高武的一段注“上子午流注开阖时.原有方圆二图.今直录之.以便记诵.旧方图以甲己子午为九.乙庚丑未为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巳亥为四”此数即太玄数,此数是如何运用来推演子午流注的?看下面五虎遁表:

甲己日取甲和己为九四数

乙庚日取乙和庚为八三数

丙辛日取丙和辛为七二数

丁壬日取丁和壬为六一数

戊癸日取戊和癸未十五数

有了上述的数字就能取出特定的日时干支,除此之外流注的推算还牵涉到五运六气。所谓“子午截时安定穴”是告诉你地支对取,此乃五运六气也,《流注针经》有一首《五行造化歌》:

甲犹草木芽初生,

乙屈知同离上生。

原因壬癸为胎气,

翻成十干五行生。

歌意即甲在子位,子乃植物的果实、种子,故而云“甲犹草木芽初生”。离乃午位,故而乙在午位也。壬癸乃三焦心包,十干气血皆从三焦心包而出也。于是便有按照太玄数将上述天干河图数配入十二地支:

甲戌己巳配子午,甲己子午九

乙酉庚辰配丑未,乙庚丑未八

丙申辛卯配寅申,丙辛寅申七

丁未壬寅配卯酉,丁壬卯酉六

戊午癸亥配辰巳,戊癸辰戌五

巳亥无配单四数。

把上面的干支配入圆图,即得出失传的”《十二经穴内行注穴图》,也是在道门内一直秘传的称为“十二支元辰图”:

子上是甲戌,午上取乙酉;甲己土对乙庚金;甲乙东方木,角木也

寅上取丙申,申上取丁未;丙辛水对丁壬木;丙丁南方火,徵火也

辰上取戊午,戌上取己巳;戊癸火对甲己土;戊己中央土,宫土也

丑上取庚辰,未上取辛卯;乙庚金对丙辛水;庚辛西方金,商金也

卯上取壬寅,酉上取癸亥。丁壬木对戊癸火;壬癸北方水,羽水也(不取癸丑,因为要延续到癸酉时结束60时87.5刻)

巳上取壬子,亥上取癸丑。巳亥乃天地门户,气运三焦心包。

以上即十二井穴的日时干支。

从流注口诀的编排看,原作者何若愚或者贾氏师传绝对是看到过地支元辰图的。故而闫明广赞曰:近有南唐何公,务法上古,撰指微论三卷,探经络之源,顺针刺之理,明荣卫之清浊,别孔穴之部分,然未广传于世。又近于贞元癸酉年间收何公所作指微针赋一道,叙其首云,皆按指微论中之妙理,先贤秘隐之枢机。这里的“南唐'是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何令通是金代人。河北是全真教兴盛的地方,故而可以推断何令通与窦太师是出于同门一脉。

《子午流注针经》云“夫流注者,为刺法之深源,作针术之大要,是故流者行也;注者住也。盖流者要知经脉之行流也;注者谓十二经脉各至本时,皆有虚实邪正之气,注于所括之穴也。夫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合。夫开者针之必除其病,合者刺之难愈其疾,可不明此二者乎?”

针经已经讲明针灸治病原理:邪气或正气都会流行于经脉之中,而穴位就是气的驻扎点。这些驻扎点是有时间性的,得时驻扎点会开门纳气,失时驻扎点会关闭,当邪气居住的时候,开放状态下可以用针刺来驱邪而治病,因此针灸要有效就必须知道流注的时间。《流注针经指微赋》云“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十二支元辰图即“时”也!可以说如果不懂干支推算,不明太乙的运行那么学中医只能流于“谈玄”罢了,如同研究物理却不懂数学。

有了圆图,就知道了井穴的干支,接下来就是探讨纳甲取五输穴的规律。

《标幽赋》云: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合;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所谓“十干十变”即《十变》所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如何理解这段话?

我们看下表:

 阴阳《十变》

井乙庚阴井木,阳井金

荣丁壬阴荥火,阳荥水

俞己甲阴俞土,阳俞木

经辛丙阴经金,阳经火

合癸戊阴合水,阳合土

难经六十三难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息,蚏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历来诸家解释《难经》都是随文演义泛泛而谈。正确解释是冬至日乃配甲己宫土之音,甲己起甲子,此所谓“日数始于甲”也,所谓“先天甲起坎”也,所谓“数起于一”也。甲乃河图东方木也,主春,故而曰: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此所谓“岁数始于春”也,“后天甲起震”也,“首用在震”也,故而气从甲日开始灌入,为始为井也,配合下图更为明晰:

《标幽赋》云:“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使一经而可正。” 取五穴者,谓如阳经用甲、丙、戊、庚、壬时,取一时,分井、荥、输、经、合,五穴既定为奇偶,三经只取一经。阎明广在《指微针赋注》时曰“养子时刻,注穴必须根据。养子时刻注穴者,谓逐时干旺气注脏腑井荥之法也。每一时辰,相生养子五度,各注井荥俞经合五穴。昼夜十二时,气血行过六十俞穴也。每一穴血气分得一刻六十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六杪,此是一穴之数也。六十穴共成百刻,要求日下井荥,用五子建元日时取之。设令甲日甲戌时,胆统气初出窍阴穴为井木,流至小肠为荥火,气过前谷穴注至胃为俞土,气过陷谷穴又并过本原丘墟穴。但是六腑各有一原穴,则不系属井荥相生之法,即是阴阳二气出入门户也。行之大肠为经金,气过阳溪穴,所入膀胱为合水,气入委中穴而终。此是甲戌时木火土金水相生五度一时辰流注五穴毕也。他皆仿此。

《琼瑶针经》云 :阴阳天干日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巳辛癸属阴。

十干所属: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十干相生:甲木生丙火,丙火生戊土,戊土生庚金,庚金生壬水,壬水生甲木,乙木生丁火,丁火生己土,己土生辛金,辛金生癸水。

十二经配合十二支: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乡,午心未小肠,申膀酉肾当,戌与心包配,亥合三焦方,子胆丑肝位,支经配合强。

阳干日:甲丙戊寅壬,丙戊庚壬申,戊庚壬甲丙,庚壬甲丙戊,壬申丙戊庚。

阴干日:乙丁己辛癸,丁己辛癸乙,己辛癸乙丁,辛癸乙丁己,癸乙丁己辛

这些似乎支离破碎不知所云的口诀其实就是流注的五行相生养子之法,我们可以据此,以十天干配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配十二地支,天干以壬癸配巳亥,取三焦心包,依照五运六气《子午流注针经》有如下针刺定穴表,即子午流注方图:

贾氏云∶”阳日气先脉外,血后脉内;阴日血先脉外,气后脉内。交贯而行于五脏五腑之中,各注井荥俞经合五穴,共五十穴。惟三焦受十经血气,次传包络,又各注五穴,通前十二经,共六十穴,才合得十六难内六十首也。越人言∶三部九候,各有头首也。及《素问》言六十首,今世不传。既言不传,其文不载六十首字也,故圣人留此六十首法,令后人穿凿也。”此六十头首者以井为头,继以荣俞经合共成50头也。另有十首,乃十二经脉之头三焦心包也。三焦心包也有井荣俞经合各五个穴位,共计十穴,当知古人没有一个字是杜撰!

大家对照地支元辰图及流注表格结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流注序》去体会古人的论述:

天有十干,地支十二。以干加支(即甲从子上顺加十二支),常遗其二(轮空二支甲戌乙亥空亡也)

二一合化,五运六气(壬子癸丑为阴阳动静之枢纽,气数欲兆之时。五运六气在戌亥之间运化。阳时癸亥到甲戌运行87.5刻,阴时乙丑至丙戌运行87.5刻)。

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一而不重壬癸(从甲日到壬日,从乙到癸日,子丑还没有与壬癸相重,即还没到壬子癸丑三焦心包汇合.所谓“子中正者胆为头。丑主生肝寅肺流”戌亥时气入三焦心包,其气血分别于子正开始交于胆和肝)

壬、癸乃重其位(一直到壬子癸丑才重合相交接,如果交接不成则成厥病)。

阴阳不质,五行质气(太乙即是阴阳,是气,五行是气之质)。气质既形,胎生墓死(气与质相合成形,就有胎生墓死兴衰变化)。所以甲犹草木(出自五行造化歌),原因壬癸(水生木也,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三焦心包所生也)。气行于天,质具于地。质气之分,阴质阳气。故阳主变化,阴主专静而莫自制。

是以阳腑示原(阳腑用原穴),阴脏隐秘(阴脏用俞穴)。然夫自子至巳,六阳化合(六阳腑);自午至亥,六阴变化(六阴脏)。惟壬得一,癸二从之(壬得子一,为气先归三焦,癸得丑二,为血后归心包),为阴阳动静之枢纽(壬癸子丑即三焦心包和胆肝,他们是气血运转枢纽),气数欲兆之时(子丑气血运转的开始于胆肝,之后从寅时水下初刻开始从手太阴肺经云门穴出)。

故气运一周,一会于壬癸(汇于三焦心包),交接挥持,莫为其纪(三焦心包与经脉互相交接都是遵循这样的规则)。故子午流注针诀,甲始于戌,而壬癸为终,壬子、癸丑为终始之地(自己对照上六十首表格看是否是终始之地)。一顺一逆,一纵一横,一起一止,一变一互,一合一化,一君一臣,一佐一使,一生一克,一母一子,一夫一妇,交神合气,变化无穷。所以一岁(十二支)总六十穴,月、日、时,刻,一刻备六十穴(此言人之气脉,行于十二经为一周,除任、督之外,计三百九十三穴。一日一夜有百刻,分于十二时,每一时有八刻二十分,每一刻计六十分应60穴)。岁明月日如之,其何以然哉?日月三十日则一会。于河图,一六居北而括万极,此皇极先天之数所由起,五行五气所由化合,子午流注针法之心要也,神之变化渊乎哉!'

皇极先天数即太乙数也。针经古诀《天元太乙歌》云:'先师秘传神应经,太乙通玄法最灵。句句言辞多妙典,万两黄金学也轻。'开宗明义就云太乙即此也。邵雍之64卦元运乃太乙64卦元运学说也。故而学习古人之书未明术理之前最忌动则斥为伪作,附会,衍文,而是要首先考虑自己是否未得此道。古人流传下来的经典赋文,是得道高人对天地之道的体悟,每一篇都是瑰宝,其中蕴含深刻的天地运行规律,我们后学之人只要能体悟其赋文就能得睽道之真意,即便千年以后也能隔空得传道法。道法不失,待时而传也。观此篇序文论理与六十六首开穴表丝丝入扣,何来某些专家教授所谓附会穿凿敷衍之说?

此篇序文必然抄录自原始子午流注针经,乃得道高人所论。根据考证有一本已佚的针经-北宋许希所著《神应针经要诀》。据宋史记载,许希谓其术得之扁鹊,故其书名以神应,而窦太师所传《玉龙歌》首句就说:扁鹊授我玉龙歌。窦文卿的再传弟子王国瑞著书《扁鹊神应玉龙针经》应该是与此本失传针经有渊源,所以王保留了其中的原序以及失传的口诀。

自金代阎明广著《子午流注针经》(1153年)系统阐述子午流注针法以来,历代不少医家对子午流法针法提出了质疑。种种质疑皆因为不明子午流注真意,不知其推演模型,误认为日干纳甲为一法,一个时辰只有一穴,养子时刻为另一法,一个时辰有五穴。其实看懂上述子午流注定时开穴术数原理,即知纳甲法实乃推演方法,而养子时刻才是真正用法。

那么到底子午流注一个时辰可以取多少穴?《子午流注针经》“或曰:因何名曰六十首也?答曰:谓气血一昼夜过六十俞穴也,各分头首,十日一终,运行十干,皆以五行元建日时为头是也”,可见早已言明一日取六十穴,即一时辰可取五穴。

针灸大家窦汉卿著《标幽赋》亦云“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

六十六穴者,即子午流注井荥俞原经合也。阳于注腑,三十六穴,阴于注脏,三十穴,共成六十六穴,具载五卷子午流注图中。此言经络一日一周于身,历行十二经穴,当此之时,酌取流注之中一穴用之,以见幽微之理。

养子时刻法以时干为主,每一时辰相生养子五度,各注井荣俞经合五穴,每穴约占1.666刻(100刻/60穴),合二十四分钟开一穴,每日十二时辰开六十穴合为百刻。

养子时刻注穴法的开穴规律,是先开与本时辰之时干相应经脉的井穴,然后依照“阳时开阳经穴”、“阴时开阴经穴,及“经生经”“穴生穴一”的原则,开本时辰其它四穴。每时辰相生五经流注五穴。

例如:诸日六甲时即(包括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则依照上表查得甲栏,依次开五穴。比如甲子时,开五穴,甲寅时也开此五穴。但是需要注意,甲申时乃气入三焦时,此时要开三焦五穴。

同理,诸日六己时即(己丑、己卯、己已、己未、己酉、己亥),则依照上表查得己栏,依次开五穴。比如己丑时,开五穴,己巳时也开此五穴。但是需要注意,己卯时乃血入心包时,此时要开心包五穴。

那么,是否甲时只能开阳穴?那如果此时是五脏之疾就没治了吗?己时只能开阴穴?那此时六腑之疾就没治了吗?

不是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云“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用甲、丙、戊、庚、壬五穴,每时相配乙、丁、己、辛、癸。一时十穴”。其法讲究夫妻配合,甲与己合,乃夫妇,故而对于一日来讲,六甲时开阳穴还能开六己时阴穴,六己时也能开六甲时阳穴,可知一时可有十穴可开,包含五脏六腑。

《针经指南》夫妇配合刺法云“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阴日阴时则当刺阴干,阳日阳时则当刺阳干,故阴阳者气血也。阴日血先气后,阳日气先血后。经云∶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故阴日虽遇阳时(如乙日甲时当刺甲之五阳穴),刺阴干(己之五阴穴)者何也?盖阴日血先行引气,后随血入脉中而行,此为妇有气,夫往从之者(己合甲也),故(刺己)阴干(五穴)是也。故阳日虽遇阴时(如甲日乙时当刺乙之五阴穴),刺阳干(庚之五阳穴)者何也?盖阳日气先行引血,后随气流注在脉外而行,此为夫有气,妇往从之者(庚合乙也),故(刺庚)阳干(五穴)是也,如斯之论,此之谓也。”故而《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时日配合穴法云“阳日阳时(可)针阴穴,阴日阴时(可)针阳穴;阳日阴时(可)针阳穴,阴日阳时(可)针阴穴”。如此何来后人“无穴可开”之说?何来“拘于阴阳”“机械死板”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