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海阳市历史沿革

 天圣我材 2019-04-26

山东省海阳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烟台市境南部,地跨东经120°50′~121°29′,北纬36°16′~37°10′,总面积1886.84km²。东邻威海的乳山市和烟台的牟平区,西与烟台的莱阳市接壤,南濒黄海,北连烟台的栖霞市,西南隔丁字湾与青岛的即墨市相望。现辖东村、方圆、凤城、龙山4个街道办事处,二十里店、徐家店、盘石店、大闫家、发城、小纪、行村、留格、辛安、朱吴、郭城11个镇以及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碧城工业园、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和1个国家级的凤城旅游度假区。2008年全市共有732个行政村,66.7万人(非农人口8.34万人)。

古籍《周书》所记最早的“海阳县”,是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91年的海阳国,一个不为正式国家政权的方国。据史料确证,此后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个“海阳县”:西汉初南越国(前203年~前111年),在秦揭阳戍境内分置揭阳县、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至清乾隆三年(1738年)撤销揭阳县,重置海阳县,隶东官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至北齐高洋天保元年(550年),设辽西郡海阳县(今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三国时,吴元安元年(258年)至280年,因讳吴主孙休,改休阳县为海阳县(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今,清登州府裁撤明朝在山东莱阳县嵩山乡张家庄等渔村的大嵩卫,新设海阳县(包括旧时莱阳县东部,宁海州西南部今乳山市区大部)。可见,今承袭古代“海阳县”地名的是山东省烟台市的海阳市(县级)。

    建国以来,考古部门就在今海阳市发掘了距今约3000年的城子顶远古遗址,说明海阳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据古籍载,原始社会末期至夏商,包括今海阳一带的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称为“夷”、“东夷”。《史记·正义》引《帝王纪》记叙,夏朝时,夏太康王十分昏庸,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东夷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联合东夷其他势力夺取夏朝政权。不久,后羿被其亲信寒浞杀掉。寒浞夺取王位之后,为巩固奴隶统治,把一个儿子封于过地(今烟台的莱州市北20km的过西乡),建立过国,领地囊括今整个海阳市辖区。商朝时期,商王分封莱氏,在今烟台的龙口市文基乡建“归城”,设置莱国,管理今海阳市在内的胶东大部分地区,史称“莱夷”。自公元前567年齐国灭掉莱国到秦国灭齐,海阳地区划于齐国版图。秦朝在即墨市成立胶东郡,管辖胶东半岛。西汉初实行的是郡县侯国并行的制度,胶东地区设有胶东国、东莱郡、高密国等,胶东东南沿海的今海阳、即墨、崂山等地划归徐州刺史部管辖的琅琊郡。

    而后西汉的胶东国又在今山东省海阳市西北发城镇设观阳县,这是海阳辖域内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府衙,并在莱阳县城南设立挺县,在莱阳县城东设立长广县。不久,西汉又改观阳县为长广县,治下范围相当于今海阳市大部分及邻近地区,仍属徐州琅邪郡。东汉建初四年,长广县改属青州东莱郡。建安三年(198年)始置长广郡,长广县为长广郡治所,旋废长广郡。西晋元康八年于不其县境内(今崂山县北)复设长广郡,辖长广、东牟、昌阳、牟平、不其5县和原属北海郡的挺县,为青州府辖区。北魏兴和中时长广郡迁至平度后,东魏于汉晋长广县旧地再置观阳县,属东牟郡,北周复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又复置,为牟州治,隋炀帝大业初属东莱郡,唐初属登州,贞观年间观阳县入昌阳县,五代改昌阳县为莱阳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牟航从今四川省雅安市移民至今发城建村,见此地已无昔日置县时的繁华,百业凋敝,故命名曰“废城”。清初秀才王枫胜取发达昌盛之义,改“废城”为“发城”。

    明朝初年,改省为布政使司。山东布政使司辖六府,其中包括胶东地区的登州、莱州二府。《明史·志第十七地理二》记载,治所仍在蓬莱的登州府统领县七州一: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含现莱西市区)、文登(含现威海市区)、宁海州。明朝中期以后,我国东部沿海频遭倭寇袭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为御倭患,登州府在莱阳县嵩山乡的张家庄等沿海渔村(今海阳市凤城镇属地),建起一座周八里居民五六百户的卫城,因处嵩山之阳,故名大嵩卫,成为一个专门处置御倭事宜的独立署衙(相当于县级),邓清首任指挥使。清顺治元年(1644年)裁大嵩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改设守备一员;裁千户、百户,改设千总、百总。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东总督王士俊清理封疆,奏请核准裁卫设县。西以莱阳县三驾山为界,西北以莱阳县平兰社为界,北以栖霞县水头村为界,东以宁海州崮山为界,将莱阳县行村、林寺、嵩山三乡及宁海州乳山乡和普济、兴善两社归制一县,因地处黄海之北,故名海阳县,时属山东省登州府,县署置知县总理政务。建县之初,全县设嵩山乡(城区)、乳山乡、行村乡、林寺乡,4乡共40社815个自然村,清末增至45社,而乡村建制未变。

    民国元年(1912年),改县署为县公署,改知县为民政长,首任民政长是卢晓东。民国2年(1913年),民政长改为县知事,首任县知事张咸自。民国3年(1914年),废府州制设道制,为省、道、县三级,海阳县属胶东道,民国14年(1925年)属东海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改县公署为县政府,改县知事为县长,首任县长张理堂,废4乡设12区,海阳县直属山东省政府。1937年~1941年,国民政府海阳县属山东省第七督察专员公署和鲁东行署。

    1934年7月,中共海阳县委在岠嵎院成立,书记孙世俭。1941年4月9日,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小店村(今虎山村)成立,张维兹任县长,属山东省胶东区东海专署,1945年5月属中海专署。1945年8月14日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民主政府,设县长、副县长各一人。同年中共海阳县委、县政府迁至东村。9月裁中海专署,复属东海专署。1950年5月海阳县改属文登专署,1956年隶属莱阳专署,1958年10月隶属烟台专署(后改称烟台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改属烟台市。1996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海阳撤县设市,至今仍隶属烟台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