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教学内容的定位类型角度谈绘本教学——以绘本《中秋节》为例

 昵称32937624 2019-04-26

摘 要:绘本“创读创写”是儿童成长的必备“维生素”“加油站”。引导儿童在读写中唤醒儿童创新力,激活读写创意点,点燃创造思维火花,培养超常写作力。营造儿童立场读写模式,改变儿童的读写状态。培养儿童读写能力,为儿童的精神成长助力。

关键词:创读创写 独创读 推想读 探索写 创意写

一、问题缘起:从“读写之困”到“创读创写”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名著导读”等阅读指导理念与策略,从理念到方法给师生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和百花齐放的生机,引发了课外阅读指导的热潮。

在此期间,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教师们普遍反映儿童习作缺失儿童语言;部分家长因为儿童读了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而焦灼不安;当前儿童也绝非无忧无虑,写作文时总感到不是自己想说的话……

这一系列问题,极易影响儿童的读写观,也容易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很有必要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与深入探究。“创读创写”绘本教学范式研究正是源于当前读写困境。

二、价值探寻:绘本“创读创写”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意蕴

“创读创写”,顾名思义,就是创意读写。创意,即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与构思。“创读创写”,对于儿童来说,就是超越常规去进行阅读,由“阅读”到“悦读”至“跃读”。同时,超越常规,在此过程中寻找写作的“魔法”;超越常态,在唤醒自我读写中紧抓写作的契机,不断升级、升华自己的文章。

1.绘本“创读创写”丰富儿童读写。

卢梭说,儿童的教育就是要把儿童当作儿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绘本故事短小精悍,意蕴悠长,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它是“人生第一本书”,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用绘本进行“创读创写”,不仅能为儿童提供丰富、精彩的习作材料,还能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及审美情趣。这是真正的儿童教育,让儿童真正拥有童年。

2.绘本“创读创写”丰厚儿童读写。

儿童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图的感觉,超过成人。绘本之所以深受儿童喜爱,就是因为这类书的图非常有冲击力,文字的简洁凝练也更加吸引儿童百读不厌,因此绘本被专家学者们评说是“图×文字”的智慧,而不是“图+文字”。

绘本“创读创写”就是从儿童视角出发,所有课堂活动都站在儿童的立场展开,这样教师的教学意图就能与儿童的行为产生共鸣,丰厚儿童读写,让儿童享受读写: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字。这样何愁儿童没有儿童语言?

3. 绘本“创读创写”丰盈儿童读写。

书是一位好的作文辅导老师。孔子当年为完成《春秋》,先拿鲁国编年史作为参考,后来他不断创新立义,有了自己的写作思想,就独立创作,因此《春秋》得以成为古代经典典籍。

绘本“创读创写”,重在写作思想的浸润,写作技巧的悟出,不断丰盈儿童读写。

三、实践建构:探寻绘本“创读创写”的教学范式

绘本“创读创写”为儿童量身打造。引导儿童在读写中唤醒儿童创新力,激活读写创意点,点燃创造思维火花,培养超常写作力。营造儿童立场读写模式,改变儿童的读写状态,提高儿童读写能力,积淀语文素养。

(一)整本书独创读,唤醒儿童创新力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整本书阅读”。他认为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整本书独创读,不仅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在不经意间唤醒儿童创新力,让儿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我每两周进行一次绘本“整本书阅读”。在教学绘本之前,先自读多遍,然后把绘本拍成照片,用图片处理软件把文字去掉做成PPT。

绘本《一本没有人打开的书》常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师:亲爱的同学们,老师这里有14幅图,其中第一幅图是封面,封面上有书名、作者等,第二页与封面非常相似,接着连续的12幅图就构成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老师请大家一幅一幅思考性地读,也就是以创新的感觉去寻找、发现,看看能否也创说、创写一个故事与作家比一比。

(全班分成12组,每组4人,每组完成一幅图的一段话。)

(每一组的儿童都动了起来,大家各抒己见,不到十分钟,他们就完成了任务。)

师:请每个组的代表朗读你们创作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12位儿童把故事读完,12组创作的新故事,真的挺有意思。同学们边听边笑。)

师:请大家给听到的故事取名,也就是书名。

生:《一本被丢掉的书》《一本让人做梦的书》《一本让人真正笑起来的书》……

【设计意图:“先写后教”“先创后读”。】

接下来,我就把作家创作的这个故事大声读给学生听。听完之后,他们非常惊讶,原来这本书叫《一本没有人打开的书》。书中描写了风把这本书一页一页地吹开,兔子、野鸡、老虎、野猪、熊、松鼠路过就是不读,这时一个小女孩捡到了这本书,看了起来,并高兴地跳了起来。当母亲叫小女孩回家时,小女孩把书放回原处。而那些不看书的兔子、野鸡等一齐过来看了那本书,并且高兴地都笑了,因为这本书写的是“我”。

读完故事后,我们进行了讨论,做出如下小结:这本书有一处特别有创造性,体现出独特的“创作智慧”,那就是捡到书的小女孩,母亲让她回家,她没有把书带回家,而是放回了地上。按照常规思维,这本书肯定要带回家。激活创新思维,后面的故事就会创意不断。另外,这本书中有“我”,同样是我们想不到的,每本书都是“我”写的,都是写“我”的,这能激发学生好好读“我”,好好写“我”。这种概括就是对孩子的点拨。

(二)故事情节推想读,激活读写创意点

2017年秋季,全国开始启动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儿童学会“猜测与推想”。教材告诉儿童,这种阅读方法能使儿童的阅读之旅充满乐趣。那如何引导儿童在阅读中进行“猜测与推想”呢?教材提供的策略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其实,这种阅读策略我在平常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直在使用着,特别适合一二年级儿童,如果用于习作,适合三年级以上的儿童。儿童读一年级时,我们给家长培训,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一定要多用这一方法。如果孩子猜对了,可以买50本书让他们继续读,继续猜;如果猜不对,没有关系,买上 100本让孩子玩起来。家长们都笑了,这样做,目的不是逼着孩子必须猜对,而是通过这一方式,训练儿童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蛤蟆爷爷的秘诀》生动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世界上到处都是饥饿的敌人,因此蛤蟆爷爷教给孙子三个自我保护的方法。

这个故事创造性特别强。爷爷说,面对敌人时,要勇敢、机智!如果遇到特别强大的敌人,怎么办呢?我停了下来,问:“孩子们,你们认为第三条秘诀是什么?”他们一起说:“跑!”我给家长们读这个故事,许多家长也认为是“跑”!

接着往下读,小蛤蟆在看到这个超级敌人时真的逃跑了,但是爷爷却被那个超级敌人抓住了,小蛤蟆也因此跑不了了!这个超级敌人准备将爷爷做成“蛤蟆三明治”吃呢。此时躲在灌木丛中的小蛤蟆,情急中想起了爷爷的话:勇敢、机智!机智,勇敢!他看到红红的野莓,突然灵光一闪……

爷爷被孙子救了下来,那个超级敌人逃走了。蛤蟆爷爷非常高兴,与小孙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爷爷卖了个关子:“你知道我给你讲的第三条秘诀是什么吗?”前面儿童说是“跑”,只对了一半(两个蛤蟆,只能跑一个)。到底第三个秘诀是什么?此处最适合来第二次推测。

面对小蛤蟆的做法,大家都不敢举手。因为从小蛤蟆救爷爷的那一故事情节,真的很难找到一个特别恰当的词来概括第三条秘诀。

最后,我揭晓答案:“紧要关头,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抵得上千军万马。”所有儿童恍然大悟(给家长讲时,家长们也是如此)。绝大多数的读者想不到爷爷与小蛤蟆也是朋友,因为他们是爷孙关系啊!而此处更能展现出作家独特的创造力!

什么是阅读的力量?它是一股特别神奇的力量。创意读时进行推测,就会激活读写创意点,为儿童自己的创意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中引导探索写,点燃创造思维火花

阅读与写作如同人的呼吸,呼吸均匀,生命才有活力。在绘本的阅读中,我积极引导儿童探索写,从而培养他们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有一次绘本教学,我在黑板上写下“让______高兴的______件事”。第一个空,儿童填上了爸爸、老师、同桌……我让他们用发散思维去填写,如宠物、星星、树木花草,什么都可以;第二个空,有的儿童填写一件事,有的儿童填写二三件事,有的同学填写五件事以上,我让他们继续放开写更多更多的数字。完成这两个空之后,再进行下面的教学:

师:同学们,一篇文章写一件事,我们都知道要把事写清楚、写具体。那写二三件事呢?

生1:最好二三件事都写具体,这样文章会写得很长。

生2:我觉得二三件事不要件件写具体,要详略得当。

师:如果让你写十几件事呢?老师认为件件都应该详细写。

瞬间,儿童的小嘴巴一个个张得很大,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生:那这篇文章不是太长了吗?

师:是的,肯定很长很长,长成一本书,甚至是厚厚的一本书呢!这不可以吗?

有的学生点头说可以,也有一些儿童摇摇头,说自己做不到。

师:我想读一本书来验证一下,请大家认真听。

(老师大声朗读《让爷爷高兴的12件事》。)

师:这本书告诉我们,写一件事,应该具体写;写二三件事,应该有详有略;写很多事,就应该件件具体写,因为一件件事写下来就是一本书,写书与写文章有区别。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儿童创写着这一主题,因为有写不完的内容。在自由选择中,儿童没有生厌,而是坚持写作,这样的过程,就是让他们在具体的一次次实践中对具体、详略得当等写作知识深刻的理解、把握。

其实,可以引发儿童接二连三写起来的绘本有很多,如读了韩国作家崔在淑创作的《喜欢爸爸的理由》《喜欢妈妈的理由》后,可以让儿童写写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写写教过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熟悉的人物写完了,还要写宠物、植物……写完之后,一定要让儿童写写喜欢的理由,如果全部完成,这就是一部了不起的书!

意识决定行为。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儿童在创意绘本中尝试探索写,儿童的思维被点燃,生命活力被激发,由写文章逐渐过渡到写文学作品,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创造吗?

(四)读后升格创意写,培养超常写作力

当儿童的读写像呼吸那样自然,此时就可以指导儿童对某个片段进行升格创意写,把儿童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有事半功倍之效。

2017年11月10日,在四年级“江韵”文学社活动课上,我上了一节《我家缺什么》的读写指导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明天就是“双11”了。大家都准备在网上买东西。你家缺什么呢?

生:我家缺羽绒服,去年的不好穿了。

生:我家缺大电视机。

生:我家缺钢琴。

当孩子们读了绘本故事《图书馆老鼠》后,感悟到写文章或写片段要写熟悉的事。这个故事帮儿童打开了思路,于是,有了下面的升格创新及创意:

(1)我家缺爸爸妈妈的怀抱,他们太忙了,一个星期才能见他们一次。我要请快递小哥快递爸爸妈妈的怀抱。

(2)我家缺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都很忙,没时间陪我,我很孤独。更有一个孩子这样说:

(3)我缺少自由。爸爸妈妈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我每天不是在上学的路上,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

创意读写,为孩子的成长架起了连心桥。

一切写作方法都存在于生动的文章里,真正掌握它们的不是讲解,而是在有效的阅读中一点点领悟,一点点唤醒。绘本读后升格创意写,就是一种极好地培养儿童超越常态写作力的方法。

儿童的读写成长之路不是想象中那样的沉重和乏味,其中也有创新和创意!绘本“创读创写”融合儿童认知世界、肆意想象和舒展心灵的阅读过程,圆融儿童倾诉自我、创新思维、认知世界的写作过程。站在儿童立场,让读与写珠联璧合,同构共生。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