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中的王佳芝太美。 旗袍、礼帽、柳叶弯眉,但最吸引我的是口红。 摘下礼服,她在镜子前擦口红的样子,让我想到原著《色戒》的作者张爱玲,一个爱口红到极致的女人。 ▲[色·戒]王佳芝涂口红,外观和色泽很像丹祺 1995年张爱玲于洛杉矶的家中离世,她留下的遗物中,除了手稿、假发之外,最多的就是口红。 雅顿、倩碧、CD的经典款她都有,但我猜,她最爱的还是丹祺。 她曾在散文《童言无忌》中写道: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祺唇膏。 在《海山花列传》中,她还将第九章命名为「小号丹祺唇膏」。 ▲张爱玲与丹祺口红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丹祺Tangee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但在好莱坞黄金时代(20世纪20——50年代),它是口红界的翘楚,好莱坞女星的最爱。 热爱丹祺口红的是女人,而它的创造者却是一个男人——乔治·威廉·鲁夫特。 ▲乔治·威廉·鲁夫特 毕业于费城药学院的鲁夫特是农民的儿子,完成学业后他没有回家乡做农民,在美国西部的小药店工作几年后,搬到纽约做起了化妆品。 他当时不知道,日后研制出的丹祺口红,竟获得克拉拉·鲍、奥黛丽·赫本等女明星的宠爱。 1923年,著名的「它女郎」克拉拉·鲍还是无名小辈时,丹祺口红已登出它的广告。 ▲1923年6月,旧金山纪事报丹祺口红广告 1925年,又登上时尚杂志Vogue,主打变色口红。 这是丹祺研发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唇色改变颜色,使唇色更融合肤色。 是如今圣罗兰、阿玛尼、迪奥等品牌变色口红的鼻祖。 ▲1925年丹祺口红在Vogue杂志上的广告,有管状与盒状两种 1927年,克拉拉·鲍因影片[它]而走红,片中性感的唇型被称为「丘比特之弓」。 丹祺口红因此更加风靡,赶时髦的女人都要买一支来效仿。 ▲1927年影片[它]海报中的克拉拉·鲍 第二年,丹祺换了新的代理商,在广告上加强宣传力度,却没有请克拉拉来代言,而是用了「三张脸」。 意在传达它的变色口红,人人适用。 ▲1928年《纽约客》杂志,丹祺口红首张「三面孔」主题广告 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广告中,丹祺口红的广告语便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口红。」 但与其他同时期品牌口红不同的是,丹祺始终不强调口红的色彩,而是自然。 ▲20世纪30年代丹祺口红「三面孔」主题彩色广告 当时的时尚设计师哈蒂·卡耐基与路易斯·布朗格,都称赞丹祺口红的自然色,认为它是目前最流行且永远不过时的。 美国女性每购买8支口红中就有一只是丹祺,不只是好莱坞女星,只要是女人,便逃不过它的诱惑。 是大多数女孩入手的第一支口红。 ▲1936年的《好莱坞杂志》丹祺口红广告,强调自然。左下的两个头像,是时尚设计师哈蒂·卡耐基和路易斯·布朗格 1939年鲁夫特先生去世后,他的女儿康斯坦斯接管丹祺口红,并在这位时尚女性的带领下走向巅峰。 二战期间(1939——1945年),她推出「战争、女人和口红」的广告。 使得女人们争相购买,为公司带来每年百万美元的利润,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口红。 ▲1942年「战争、女性和口红」的广告 1940年[魂断蓝桥]的费雯·丽,1942年[卡萨布兰卡]中的英格丽·褒曼……都少不了这样一只充满勇气的口红。 对于战时的女人们来讲,这是她们的武器。 ▲1943年二战期间丹祺口红广告 口红使女人拥有一张勇敢的面孔,让她们充满力量与自信。这种口红心理,延续至今。 另一方面,她们也用它来征服男人。 无论是罗伯特·蒙哥马利,还是加里·库珀、查尔斯·博耶……这些好莱坞的男明星,统统迷倒在涂着丹祺口红的女人身上。 他们的妻子,伊丽莎白·布莱恩·艾伦、维罗尼卡·库珀与帕特·帕特森,也都是女演员。 ▲1946年,好莱坞明星的妻子代言丹祺广告 同时二战后的丹祺也不单单崇尚自然,开始增添色号,强调颜色。 ▲展现口红色号的丹祺广告 凭借电影[罗马假日]红火起来的女神奥黛丽·赫本,也将丹祺视为心头好。 一向低调的她,在所有的色号中,尤其偏爱融合肤色的橘色款。 影片上映成名后,毫不犹豫地为其代言。 ▲奥黛丽·赫本为丹祺口红代言广告 但是到了1955年康斯坦斯卸任后,鲁夫特家再无后继之人。 7年后经营不善,市面上再见不到丹祺的任何广告,口红全面停产。 ▲1962年,丹祺口红最后一次打广告 50多年过去,如今几百个口红品牌里再看不到它的身影。据说只有一家美国乡村小店在售卖,不知真假 它似乎随着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而生,也随之而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