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子成龙,历史上的四大贤母教你怎样做到的

 苍海一文 2019-04-26

导读:这几天新闻报道了一个事件:一个17岁的学生,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在回家的路上又被母亲批评了,一时冲动,跳下来高架桥自杀身亡了,令母亲痛哭崩溃。如何教子?这是一个摆在父母面前的重要课题,究竟要怎样做呢?这里一文给大家介绍一本书:

賢母大功——讀通札記(485)

从母亲的角度,和大家一起看看古代四位母亲是如何教子成龙的。

一、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她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她被列为“四大贤母”之首。她的儿子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她是如何教导孟子的呢?最有名的就是孟母三迁了。

因为孟子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母亲为了抚养孟子就立志不改嫁,最初他们是住在孟子父亲的墓地附近,而孟子经常看到出殡的人哭丧,就学了起来,孟母看到后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于是就搬到附近的集市上,但是到了集市居住后,孟子看到人家做生意,他又学着吆喝起来,这时孟母还是不希望儿子成为市井之人,于是再搬到了学校附近,让孟子靠近学习的氛围,此后,孟母时常督促孟子要好好学习。

有一次孟子顾着玩耍没有做作业,孟母就拉着孟子来到自己的织布机旁边,拿着剪刀把正在织的布匹一刀剪断,然后告诉孟子,这样织到一半而断的布是不能缝制衣服了,等于浪费了,就好像人少年的时候不努力读书,长大了只能做苦役,是没有出息的,听到母亲的教导,孟子心中甚为震撼,终于努力发奋读书,成为一代学儒。

一文认为孟母三迁,诠释着一个道理,就是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二、陶母的“截发筵宾”,“封坛退鲊”。

陶母,她是东晋时期陶侃的母亲。陶侃是东晋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局势上很有建树。陶侃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家境贫穷,陶母一个人靠着纺纱织麻来维持生计,并且供陶侃读书,她教育陶侃交朋友一定要交有真才实学的人。

有一天同乡的举人范逵来访,因为当时天气寒冷,没有马的饲料,陶母就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还偷偷剪去自己的长发去卖,换钱买酒菜招呼客人,后来客人范逵知道了情况后很感动,就推荐陶凯去做官了。

陶侃做了官后治下严谨,深得百姓爱戴。一天一个下属送来了一坛腌鱼给陶侃,陶侃想到在乡下穷困一生的慈母,就派人把腌鱼送回乡下给母亲。但是陶母却原封不动地把腌鱼退了回来,并写上一封信,告诉陶侃不要用别人送的东西来送我,这不会让我高兴,还让我很担忧你的前程。

一文认为这是陶母用自身的行动来告诉儿子,做人要清白,为官要廉洁。

三、欧母的“画荻教子”

欧母,她是北宋时期大文豪、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母亲。欧阳修的父亲也是在他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只剩下陶母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欧阳修成长,加上当时他们的家境很贫穷,孤儿寡母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但是,欧母并没有放弃对儿子欧阳修的教育,没钱买文房四宝,欧母就用芦苇杆代替笔,在地上铺一些细沙子,然后在上面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认字,在陶母的悉心教育之下,欧阳修学习成绩优秀,终于高中进士做官了。

后来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而被贬职,但是欧母并没有因此而怪儿子不会做官,她跟儿子说:“你是为正义而战,没有什么不光彩,我们本来就过着了清贫的生活,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自己没精神负担,就什么都不是问题”。

一文认为有这样的母亲,儿子怎么可能没有作为呢?

四、岳母“精忠报国”

岳母,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母亲。在国家面对外敌来侵的危难时刻,岳母和其他母亲不愿意让儿子上战场不同,她大义凛然,主动让儿子从戎报国,为了让儿子牢记:大丈夫应该精忠报国,毅然用绣花针在岳飞的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的训诫,岳飞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奋勇杀敌保卫国家,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让后世传颂。

一文认为母亲的言行,会影响子女的一生。

结束语:

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有着深远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微小的细节里,体现出一个母亲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四大贤母的教子之道,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资料:

《三字经》

《晋书》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传》

《宋史·欧阳修传》

钱彩评的《精忠说岳》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苍海一文》,请多多指教,(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苍海一文”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