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里雅布依探险之旅(六)

 泊木沐 2019-04-26

车一上路,就开始强烈颠簸,翻越一座又一座沙丘,要不是不久前在库木塔格玩过沙漠冲浪,还真难以承受这样的刺激。先生吓得嗷嗷叫,热杰普依旧时不时地摸摸他的小心脏,不慌不忙地说,捂着,别让它跳出来。

热杰普带我们看了一颗极其伟岸的胡杨,要几个人合抱。可惜我忘了问树龄。

在标志性的枯杨——人称“达里雅布依之门”拍了团员合影照。

这一路另一件开心事是听热杰普讲故事:

我说他长得像德国人,他说很多外国人也这样说,还问他祖上是否有德国人血统?他说,有,他爸爸长得很帅,他旅游到德国,被一个漂亮的德国姑娘看上了,他将这位姑娘带回于田,于是就有了他。我问他,老外信吗?他说他们肯定知道我在编故事。热杰普不怎么会书写汉字,但他的汉语语言表达极其风趣幽默。

当我问到他的驾龄时,他说:“我15岁跟一位55岁的汉人师傅学开车,今年我47岁,你算算吧。”

三十二年,他一直往返在于田和达里雅布依的沙漠之中,最长的一次走了14天,往返一个星期不计其数,遇到的困难数不甚数。至于接送过多少探险者、摄影家以及外国友人,他已记不清了。但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维吾尔族司机,不经意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向不同民族,向外国友人传递友好与和平的信息。

因为走得晚,当天赶不到于田,就在途中找一牧民家过夜,进门见到女主人,就觉得面熟,仔细一看是前一天吃方便的那家,晚上全家人都聚在一起了,两对夫妻,一老一小共六口人,孩子自然成了中心,两位女主人忙着给我们做晚餐,照例是馕、面片汤、还有红柳枝烤羊肉串。

热杰普真是个淳朴厚道之人,就为这一晚,特意为四位女士带了8床干净的被子,让我们在大漠深处睡了一夜好觉。

第二天早餐是稀饭和库麦其,煮了我们自带的鸡蛋。大家端着碗在院子走动,突然发现门框上有几个字“一米阳光”,于是又开始躁动起来,拿起相机要把自己没有洗脸,蓬头垢面的惨状与这时髦的字眼一起记录下来,有蹲的,有站的,有大口啃馕的,那叫一个狼狈啊!大家为自己的滑稽相乐得前仰后合。

最为可笑的是我,跟着热杰普学了几句维语,想乘机显摆一下,临走时对着女主人说krahmat,想表达的意思是“谢谢”,女主人点了下头就进屋了,正在我打开车门准备上车时,女主人拿了一大块库麦其追过来,我一头雾水,我没要库麦其呀。热杰普说: “‘谢谢’是rahmat ,你刚才可能发错音了,她理解成库麦其了”。我连忙做抱歉的手势,热杰普帮我更正了错误。

接下来我们直奔于田县,在县城用过午餐后立刻赶往于田县大巴扎,那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集市,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拍片子比较难,人头攒动,背景凌乱,但随便走走,感受一下这种氛围还是蛮不错的。

摄影:张琦

看到一只小羊羔在街上跑,十分可爱, 我随手抱了起来,它很乖。摄影:张琦

这位卖羊肉的小伙子十分阳光帅气,他的微笑是会被游客带走的。 摄影:张琦

傍晚8点左右车到和田,打扫完个人卫生,全体团员和司机到一家优雅的穆斯林餐厅用过晚餐后整个行程结束。

有人说消除仇恨和不满的最好途径是旅行,也有人说经常旅行的人会变得大度宽容和无私。这次旅途的同伴张琦和司机热杰普就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旅行伙伴,无私、宽容、乐观,和他们在一起每天都会笑声不断。

探险旅程非常艰辛,但收获满满。最深刻的体会是要想了解南疆,了解维吾尔这个民族,就必须亲自来这里,深入到他们中间,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们的淳朴善良,热情友好,他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丰富性。

游记写完了,但意犹未尽,真希望在一个金色的秋天,我和先生能够再次踏上去达里雅布依的沙漠之路,我们坐在铁热木村那高高的沙山上,沐浴着金色的夕阳,放眼那浩渺无垠的黄色沙海,倾听热杰普讲述克里雅人世代的故事和他三十多年艰辛的开车经历以及他与远方朋友同行时发生的一肚子趣事,因为这些故事将随着克里雅人的整体搬迁而划上句号,在不久的将来达里雅布依也许会变成风沙的祭品,探险者的乐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