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城资料摘要

 燕赵琴书 2019-04-26

富弼安撫流民
  河北路發生嚴重水災,當地老百姓流離失所,離鄉背井,大量逃亡到京東路,致使河北、,京東二路社會秩序日益不穩定。皇祐元年 (1049)二月,在京東路青州(今山東益都)擔任知州的富弼,下令所轄地區內五個糧食豐收的州勸誘當地人民拿出糧食,共計十五萬石,加上官府倉庫的糧食,在京東地區逐處儲存,以贍養河北路流民;征集公私房屋十萬余間給流民居住,委派官吏到流民聚居區分發糧食,救濟饑民;同時還臨時決定,凡山林、河湖等可以使流民生存下去的地方,其主人一律不得禁止流民進入這些地區;下令召募流民中的青壯年為兵;流民死亡後,由官府修造墳墓予以掩埋,並常年派人加以祭祀。經過富弼的精心安排和照顧,五十余萬河北流民得到安置和妥善處理。宋仁宗得到京東地區的報告後,立即派使者前往犒賞富弼,還提拔他為禮部侍郎。

包拯答詔
  皇祐元年(1049)三月,宋仁宗下詔詢問戶部副使包拯有關河北邊防策略的問題。包拯上書中認為,河北路是宋朝最重要的邊防地區,尤其是高陽關(今河北高陽)等三路,控制著遼朝入侵之路,這些地區山勢險峻,布滿溏濼;然而,河北路兵驕將惰,所用武器極不精良,而一些統兵將領主要是年少的紈褲子弟,或者是年老體弱的昏庸老將,對士兵的訓練往往有名無實。因而包拯建議盡快提拔一些有冀才實學的將佐代替前兩種人,一旦宋遼戰爭爆發,才能使宋朝立於不敗之地。而且近年以來,黃河天塹日益毀壞,黃河沿岸之民流離失所,導致河北地區生產萎縮,軍糧匱乏,而河南地區災荒頻仍,不可能供給河北地區,包拯建議朝廷應及時設法轉輸軍糧到河北地區。包拯還談到河北士兵問題,他認為河北地區戍邊士兵不下三十萬人,但年邁體弱者過多,宋遼一旦爆發戰爭,宋朝不可能派遣這些老兵去抵御遼朝的進攻,而且河北地區缺乏軍糧,士兵鬧事的可能性極大,朝廷對此應該有所警惕和防備,他建議轉運司、安撫司等機關迅速斥退老弱之兵,挑選一些體魄健壯之人當兵,並將這些士兵的一部分安排到農業發達的地區就糧,這樣,即可減省政府大筆軍費開支,還可以加強邊防力量。

《太平寰宇记》释云:“广阿泽一名大陆,一名钜鹿,一名大麓,一名沃川……,郑康成注云大陆泽在钜鹿北……,尔雅曰晋有大陆,吕氏春秋曰晋之大陆,赵之钜鹿是以,十三州志云赵有钜鹿,今其地即广阿泽也。”

《宋史》原文:

       二年五月,霆上免夫之议,大略谓:"黄河调发人夫修筑埽岸,每岁春首,骚动数路,常至败家破产。今春滑州鱼池埽合起夫役,尝令送免夫之直,用以买土,增贴埽岸,比之调夫,反有赢余。乞诏有司,应堤埽合调春夫,并依此例,立为永法。"诏曰:"河防夫工,岁役十万,滨河之民,困于调发。可上户出钱免夫,下户出力充役,其相度条画以闻。"(应为八月)丙申,邢州言河决,陷钜鹿县。诏迁县于高地。又以赵州隆平下湿,亦迁之。

  ——宋城发现:抗旱掘井说、打基建房说、挖土脱坯说

  ——巨鹿当今:631平公里;7镇3乡1区、291个行政村;

  ——3基4新5特1中心:

     3大基础产业——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4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医药、新兴生态旅游、新型健康养老服务;5大农业特色产业——中药材、设施蔬菜、小杂粮、肉鸡养殖、食用菌种植;1中心——邢台东部商埠中心。

  ——1982年7月河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巨鹿故城 。划定4个区。  

  ——1993年省文物勘探巨鹿宋城:南北712米、东西300米,文化层距地表3米深。

  ——16字文物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三明寺妙严殿记》:大观二年(1108年)秋,河决旧堤,流行邑中。寺之所存,塔与罗汉阁尔。水既东下,退淤之地高二丈……

  ——县知事丁惟棠参与倒卖文物,北宋猊枕卖得8千大洋。当地绅士刘荫南、孟瑞玉、张庆余等联名上告到北京政府内务府,受到惩戒。

  ——宋代五大官窑:定、汝、官、钧、哥。

  ——1923年,英国人霍普逊通过研究巨鹿宋瓷提出了“磁州窑”的概念。

  ——1921巨鹿出土了一枚算盘珠,直径2.1公分。中国之最

  ——最早的实木桌椅。靠背椅:宽50,高115.8,进深54.6。桌子:长88,宽66.5,高85.桌面背后墨书:“崇宁3年(1104)3月24造一样桌子二只”。

  ——1920、1923年天津博物院两次考古,主持人:林祥耆、张厚璜于23年合著《巨鹿宋器丛录》,为1920之报告集。磁州窑的重要参考书目。

  ——1921年北平历史博物院发掘,主持人:裘善元。出土宋代桌椅、梁门、瓷器:计240件。

  ——宋代古城建于垂拱元年(685)。

  ——民国时期,天津博物院(1920、1921)两次派人前往巨鹿收集藏品,并编写《巨鹿宋器丛录》,第一编:瓷器题字。国立历史博物馆发表《巨鹿宋代故城发掘记略》。

  ——古董商留有工作笔记,2005其孙子据此整理《回忆巨鹿发掘陶瓷记》,发表于雅昌艺术网论坛。

  ——日本人仓桥藤治郎1932出版《巨鹿出土陶》,介绍外流至日本的瓷器。

  ——公元前272——1985年间(2257),涝灾25次,洪灾41次,平均50年发生一次。

  ——《宋会要辑稿》记载,8月19日,工部言,邢州奏巨鹿下埽大河,水注巨鹿县,本县官私房屋等尽被洽没。

  ——《三明寺妙严殿碑记载》:大观二年秋,河决旧堤,流行邑中。

  ——三明寺始建于开皇十年(590),妙严殿建于宣和三年(1121).

  ——光绪县志记:大观二年黄河决,阖境陷没。政和5年(1115年)复邑。

  ——1915年,西城门砖井附近挖出一对黑瓶,时人未重视。“邑人耕田筑室,往往得古器物者……”。直至民国7、8年,村民掘出数十件瓷器,消息传出,“古董商闻之,趋之若鹜,以故土人均获厚利,阖邑若狂”,这是大规模挖掘的开始。

  ——民国9年夏,旱灾复加蝗灾。“天气亢旱,田禾枯焦,农民无所事事遂相率挖掘”,“城中顿呈繁庶之象”,“顿添饮食店三家,入其城者,见憧憧往来之众,口有言、言宋瓷,目有营、营宋瓷,是亦一观矣”。

  ——“以掘古物出售为生” ,“掘者日众,全城几至” 。俗云——动河卒了

  ——“当发掘时,何处为衢市,何处为房舍,尚可得其梗概。以意度之,今城必即建于旧址之上 ,惜土人旋掘旋覆,不得考全城之形式” ,“原有房屋破坏无余” 。

  ——时任县长丁惟棠不仅未禁绝盗掘行为,而且为古董商提供方便,依仗职权强行低价抢购2000余件古玩珍器,转手卖与外国人,勒取暴利,被讽为“古瓷县长” 。盗掘导致故城城址遭受到严重破坏,原本保存状况良好的钜鹿故城毁于一旦。

  ——出土的遗物大多数经京城古董商之手贩卖到国外,流入国际市场,加拿大、中国、美国、英国、瑞典、法国、德国、日本等多国博物馆和个人均有数量不等的收藏。

  ——钜鹿县当时隶属直隶省大名道,省会驻天津。钜鹿宋城被发现的消息传至省城,迅速引起了天津文化界的重视。恰逢文博界人士严智怡、华学涑等人正在筹划建立天津博物院 ,为征集展品、保证天津博物院得以顺利开馆,时任天津博物院筹备会主任华学涑派遣李详耆和张厚璜两位学者率领考察队来钜鹿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到了一批钜鹿宋城出土的珍贵器物。此次调查始于民国九年冬季,所得遗物颇丰。“各器物之精者,虽为古玩商以重价购去,然搜得普通瓷器多件,其上均有题字,有书姓者,有署押者,有题购时年月及价值者” ,“土人掘得之器綦夥,因购求数百事以归。其间以瓷器为多,

  ——李、张二人将其中有题字的器物进行整理、绘图,编写出《钜鹿宋器丛录第一编:瓷器题字》一书,“以窥宋俗,补宋史,上足徵三代鼎彝亞形之义,下足徵今俗器物书名之风” ,由华学涑交诸天津博物院于1923年付梓印行。

  鉴于钜鹿故城的发现和钜鹿宋器在北京古物市场上交易之火热,国立历史博物馆派遣裘善元等工作人员于民国十年(1921)七月前往钜鹿县,“为一精密之调查” 。由于此前出土的遗物已售卖一空,调查队便和钜鹿当地官绅协商,在三明寺故址附近“乞得公地一区,雇工发掘” 。此次发掘“初冀寻觅该寺遗迹,藉考宋代庙宇之地建筑,以资研究” ,但并未寻到三明寺庙宇遗迹,而发现了宋代董、王两家之民宅。其发掘纪要如下:“掘地二丈,则见器物。厥土分三层,最上层为地面之浮土,中层为褐色土,最下层为黑焦土。门窗虽倒败,其破片犹有存者。最初所得为王姓宅,碗之下面皆书'王’字,字亦明了。继掘者为董姓宅,碗下书'董’字,凡匙箸盆碗以及女子钗环木栉之属皆具。有古钱一,文曰'皇宋通宝’。有土炕制与今同,炕前有瓦盆一,炕上之破席与土相粘,痕迹宛然。有木椅一,木桌一,制均粗劣。箸匙碟犹陈于桌上。” 这次发掘耗资较少,而所获丰富,“兹役也,用款不及三百元,而所得尚多,共获瓷陶杂器二百余件” 。这次考古发掘是国立历史博物馆开馆以来的首次田野发掘 ,发掘结束之后,裘善元撰写了《钜鹿宋代故城发掘记略》,连同符九铭、梁启超所撰关于钜鹿故城的文章作为附录,于1926年发表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上。

  ——1982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巨鹿故城遗址为首批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8年勘测制图、1993划定保护范围,四个重点保护区:1区,县老公安局为主;2区,商场、五金公司等;3区,油棉加工厂;4区,县一中。

     保护区面积:712*300=21.4万平;

     一般保护区110多万平。

  1、天津博物院的收藏

天津博物院筹备处派人两次前往钜鹿搜集遗物,收获颇丰。遗物以瓷器为多,亦包括少量漆、铁、铜、石、陶、木、骨等器,共计数百件。所得题字瓷器共七十三件,包括瓷碗、瓷枕、瓷瓶、瓷洗等 ,《钜鹿宋器丛录第一编:瓷器题字》记之甚详,“盍集其题识,并摹诸器之花纹形状”。,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间发行的《河北第一博物院 半月刊》中也刊载了一批钜鹿出土的器物,包括瓷碗、瓷枕、瓷壶、瓷盘、瓷钵、瓷瓶、漆盏托、漆屐、石温器、瓦砚、壁画、剪刀等 。 

  2、国立历史博物馆的收藏

国立历史博物馆派遣裘善元前往钜鹿进行发掘,出土“宋代桌椅、梁门以及各种瓷器,如瓿、甀、瓶、罐、盘、盂、盆、碗、瓷、瓮、瓷枕、砖瓦、石硙、铜釜、铜鉴、铜镫、铁鼎、崇宁钱币等,连同发掘图片,共计二百十四件” ,《历史博物馆丛刊》中也刊登了出土钜鹿宋代遗物的照片 。

  ——据《回忆钜鹿发掘陶瓷记》记载,民国钜鹿县城南门地区出土瓷器最多、最精,西门稍差,北门内外尤差 。南门内路东有一杨姓人家在其房基下挖出大量宋瓷,贩卖获利达6万银元,县长丁惟棠要求杨某出资唱六天戏,杨某慨然照办。二起脚燃放顶帽垫。

  ——西三明寺后挖掘出石碑刻、罗汉造像、瓷器、三彩器等,极具艺术价值;南门内与十字街口之间挖掘出一个瓷器坑,出土大量瓷器,残破较多;此处还掘出一个药铺遗址,出土一块书有“生熟地造药材——苏东坡作”的金匾以及大量盛药的瓷器,瓷器也多破碎。

 —— 对于钜鹿故城出土瓷器的研究,直接导致了磁州窑的发现,这在陶瓷考古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玛格丽特·卡尼博士

简历简历

   玛格丽特·卡尼(Margaret Carney)是具有博士学位的陶瓷历史学家。亚洲艺术史硕士学位,以及B.A.在人类学/考古学。卡尼博士是美国陶瓷学会的研究员,也是瑞士国际陶瓷学会的理事。收到的赠款包括史密森学会国家美术馆和Renwick画廊的高级研究员,以及瓷砖遗产基金会和康明陶瓷研究基金会。

  她曾在纽约阿尔弗雷德(Alfred)的阿尔弗雷德(Alfred)担任陶瓷艺术博物馆创始人。她策展了50场展览,共举办了100多场公开讲座,共撰写了80本书籍,目录和杂志文章。她在纽约州阿尔弗雷德大学陶瓷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地教授陶瓷世界历史以及其他课程。她是俄亥俄州托莱多的布莱尔玻利维亚博物馆馆长和策展人,长达9年,在180年内写下了第一本关于这个话题的书。她目前担任密西根州安阿堡国际餐具设计博物馆(IMoDD)的创始董事和馆长,成立于201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