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议上焦宣痹汤治疗湿热咳嗽的临床应用

 金坛区 2019-04-26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七年制中西医临床2014级邓石坤

提要  《温病条辨·上焦篇》云:  “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上焦宣痹汤主之。”宣痹汤由枇杷叶、郁金、射干、豆豉、通草五味药组成。本方是吴瑭根据叶桂治疗某姓“肺气郁”一案整理而来。因其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故又名上焦宣痹汤。虽是为治疗上焦湿热所致哕症所立,然而此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探讨其治疗湿热咳嗽的应用。

关键词 上焦宣痹汤  湿热咳嗽  临床运用

1     组方特点

1.1  组方源流

      上焦宣痹汤虽是由《临床指南医案》某医案遣药中去贝母而定名,但其组方思想可以追溯到仲景的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是治疗无形之热郁于胸膈证,症见烦扰不宁,甚则心中懊憹,反复颠倒。栀子苦寒,清热除烦;  豆豉其性轻浮辛散,二药合用以轻宣胸中郁热。叶桂对此方理解透彻,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叶桂认为此方能“解其陈腐郁热”,且常加杏仁、郁金、瓜蒌等药,并云:  “宗仲景栀豉汤,一升一降,以开其结。”叶桂运用栀子豉汤治疗上焦郁闭,需微辛微苦,轻清宣泄的思想,利用栀子豉汤化裁治疗肺气膹郁、署湿内侵,脾胃不和等等”[1]。比如,《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  “某,面冷频呃。总在咽中不爽。此属肺气郁。当开上焦之痹。盖心胸背部,须藉在上清阳舒展,乃能旷达耳。”故药用枇杷叶、炒川贝、郁金、射干、白通草、香豉。其中郁金、豆豉宣痹通阳行气,枇杷叶、射干降肺气且化痰浊,一宣一降,畅通上焦郁闭,其中包含了栀子豉汤的组方思想。至于方中为什么没有栀子,笔者认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云: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之。”这里的栀子汤是指有栀子一类的方药,因栀子药性苦寒,对平素脾胃虚弱,大便经常稀溏者,应配伍辛温药物一起使用,如栀子生姜汤”[2]。而在上述药物中,多寒凉药物,故去栀子,防其过于寒凉而伤脾胃。

      吴瑭在继承叶桂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发挥。认为此病案中的患者是由于湿热之邪留滞上焦气分,郁阻清阳,肺气失宣,冲逆于喉间所致。故他认为此病病位在“太阴”,病机是气分“痹郁”。因贝母为清润之品,恐其有碍化湿,故去贝母,并定名宣痹汤。

1.2  方义分析
      肺位最高,为华盖,主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宣发卫气,且肺为娇脏,朝百脉,故无论外感或内伤都容易伤肺。若湿热之邪郁滞于肺,则肺气壅塞不畅,宣降失职,或气逆动膈而为呃逆,或气机郁滞而不行为胸闷,或气逆挟痰上壅而为咯痰,或清气闭郁,气道痹阻,痰气互结而咽喉中不爽,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湿热郁阻气机,气不开则湿不化,湿不化则诸病难去。
      方中射干善降火祛痰;枇杷叶味苦降泄,性寒清热,入肺经善清肺热,降肺气,化痰止咳平喘,入胃经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逆,故枇杷叶与射干配伍能降气化痰浊。郁金味辛能散能行,入血分能行血凉血,入气分可行气解郁;香豆豉质轻辛散,善宣郁热,则郁金配豆豉,宣痹通阳化浊。《本草纲目》中记载通草“入太阴经,引热下降而利小....... ”  [3],通草善走上焦入肺经,能开泄水之上源而通调水道,引热下降而利小便,故利上焦之湿。正如叶桂所言:.“....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博,势必孤矣。”使湿从下分利,不与热相搏,热自易解。故枇杷叶、射干微苦降逆,郁金、豆豉,微辛通痹,加上通草利上焦之湿,诸药共奏解郁开气,化湿清热之功。本方均为轻请流动之品,具有轻开不伤气,苦泄不损胃的特点,善调肺气而开上痹,大凡肺气膹郁所致诸证,均可酌情应用。

2     湿热咳嗽
2.1  病因病机
      湿热咳嗽的病因可大致分为三点。其一,  外感湿热邪气。夏秋季节,阳热尚甚,雨水尚多,由于热蒸湿动,湿热邪气较重,平人易感湿邪,湿邪入里,郁而化热,湿热内蕴,或是外感温邪,复感湿邪,致湿热互结,或是平素体虚,痰湿停聚,又感温邪,致湿热内蕴,正如《温热经纬》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温。”其二,饮食不节。其人素食辛辣,或肥甘厚味,或素爱饮酒,致湿热内生。其三,情志因素。《素问·举痛论》云:  “思则气结”  ,思虑太过,气滞水停,郁而化热,故生湿热。而肺处上焦,居位最高,且为娇脏,开窍于鼻,与外界直接相通,  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若温与湿合,  郁而化热,湿热蕴结,或热蒸湿成痰,痰热交阻,闭郁上焦,清阳不舒,肺失宣降,则为咳嗽。其症咳嗽喘促、见发热、汗出,且多见但头汗出,痰稠量多或粘腻,多见口干不欲饮,胸闷纳呆,苔白腻或黄或黄腻,舌质红,脉或濡或滑数。
2.2  治疗原则
      叶桂在《幼科要略》中所言“治肺痹以轻开上”  ,为肺痹的治疗提供了治疗思路。吴瑭在此基础上,演绎成“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  [4]。故治疗上焦湿热咳嗽,宜以微辛以宣透,微苦以肃降为原则。选方方面,若选用清金化痰汤、千金苇茎汤汤虽能化痰却不能宣肺气,用桑菊饮虽能轻宣肺气却不能化痰湿[5]。故选用上焦宣痹汤为治疗湿热咳嗽的主方尤为适宜。

2.3   分证论治
2.3.1 湿重于热
        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声重,咳吐白色泡沫痰,  痰多易咯出,或胸闷纳呆,或口淡口腻,舌苔白腻,脉濡。以宣畅痹郁,清利湿热为治法。方药可选择上焦宣痹汤合三仁汤加减。以上焦宣痹汤为主方,能宣畅上焦闭郁的气机以止咳。现见湿重于热,故合三仁汤,更能宣畅三焦气机,清利湿热,以助肺气宣降以止咳。
2.3.2 热重于湿
        临床表现多为咳喘气热,吐黄稠痰,胸闷脘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主以宣痹,佐以透热方药可选择上焦宣痹汤加桑叶、薄荷等。叶桂说“清邪在上,必用轻清气药, 如苦寒治中下,上结更闭。”因此对于上焦热盛,用轻清流动之品较为适宜。在上焦宣痹汤的基础上加上桑叶、薄荷等,更能清透上焦郁热。
2.3.3  痰热聚盛
         临床表现多为咳喘气喘,吐黄稠痰,胸膈满闷,或咳则胸痛,苔黄腻,脉浮滑。治宜清化热痰,宽胸散结。方药宜选择上焦宣痹汤合小陷胸汤加减。这多由于失治或勿治,导致上焦湿热俱甚,热蒸湿为痰,导致痰热互结,停于心下,出现痰热互结的结胸证的症状,故合小陷胸汤,增强通上焦之痹的力量。据气机闭郁程度,可酌情加桔梗、枳壳等药物。

3     病案
3.1  病案资料
      朱某,女,64岁。于2017年11月6日初诊,咳嗽1周有余,咳嗽声重,有少量白痰。眼眵多且偏稀。胸闷气紧。二便不调。舌红偏暗,苔微白膩,寸脉滑。证为上焦湿热郁闭,肺失宣降,治宜轻宣上焦,宽胸止咳。处方:枇杷叶15g,射干10g,郁金15g,通草10g,淡豆豉10g,枳壳15g,桔梗3g,前胡15g,苦杏仁15g,矮地茶20g,化橘红10g,青皮10g,桃仁10g。
       患者于2017年11月13日复诊,见咳嗽、胸闷气紧的症状明显减轻。眼眵多、稀的症状消失。仍见咯少量白痰。舌尖红,苔薄白,微腻,脉微数。用药在初诊基础上,增强透热的力量。处方:  枇杷叶15g,郁金15g,通草10g, 淡豆豉10g,焦栀子10g,黄芩5g,枳壳10g,桔梗3g,法半夏10g,竹茹10g,前胡10g,苦杏仁10g, 矮地茶20g。
 3.2  讨论
       本病案总结与郭尹玲老师的门诊病例。初诊时,该病人因湿热郁闭上焦,所以出现一系列上焦的病变,其中以湿热阻滞,肺失宣降的咳嗽为主。兼有湿热郁遏,气机不展,出现胸闷气紧:湿热蒙蔽于上,见眼眵多且稀。湿聚成痰,且热邪未深,故只咳少量白痰。二便调,提示湿热之邪未伤及中下二焦。舌红,苔微白腻,寸脉滑,提示湿热郁闭上焦。此时病位在上焦,且湿热之邪尚轻,故宜微苦微辛以宣通上焦,恢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佐以宽胸理气,“气化则湿亦化”。故处方以上焦宣痹汤原方为主方,轻开上焦闭郁。少量桔梗配伍枳壳,既宽胸理气,以助湿化,又为引经之药,载药上行。苦杏仁,“功专降气”,兼能宣发[6],故既止咳平喘,又能助宣畅上焦,前胡、矮地茶助化痰止咳平喘。化橘红、青皮燥湿健脾行气见患者舌质偏暗,考虑湿热阻滞气血运行,血停成瘀, 故加桃仁,活血化瘀,兼止咳平喘。复诊时,见咳嗽、胸闷气紧症状减轻,眼眵多且稀的症状消失,脉微数不滑,提示湿邪已去大半。舌尖红,提示郁热未除。故在初诊的处方上加焦栀子,少量黄芩,以清透上焦郁热。恐射干较寒凉,有碍肺气宣发,并伤及脾胃,故去之。又恐辛燥化热,故易化橘红、青皮为法半夏、竹茹,化痰降逆。未见舌质暗,故去桃仁。

4     小结

       综上所述,上焦宣痹汤微辛微苦,既能轻宣肺气,又能化湿浊,通过化裁、合方,对于治疗湿热咳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湿热互结,如油入面,所以具有缠绵性,一般病程较长,切忌用收涩止咳药,以免闭门流寇,也需与内伤久咳进行鉴别。

参考文献

[1]陈克正.叶桂诊治大全:叶桂医案研究[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90

[2]李赛美,李宇航.伤寒论讲义[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73

[3]唐德才,吴庆光.中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9,89,159, 225,269

[4]喻平瀛.叶桂治肺痹的特色[J].中国中医学基础杂志,1987,08: 60-61

[5]王雷.论上焦宣痹汤治疗湿热咳嗽之机理[J].医学信息,2014, 26: 202

[6]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第10版.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