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募基金马太效应,私募基金压力更大!

 亲斤彳正禾呈 2019-04-26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基金业协会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9591家,备案私募基金66422只。其中,证券投资基金7218家,占比36.84%。

有数据显示私募证券基金(自主发行)按照规模分布看,不到10亿元的占比超过九成,其中,1亿元以下的私募占比为78.82%;1亿~10亿元的私募占比15.36%;1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占比5.83%;50亿元以上仅有3.31%。


(私募的压力今年更大)

与公募基金不同的是,私募基金往往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股市和其他市场,而且私募基金往往是相对大资金高门槛为主,以往这些相对高净值的客户,是看不上货币市场低风险低收益的“小钱”。而私募基金,特别是阳光私募的主要客户群体往往是高净值高风险承受人群,他们有风险承受能力,但是也往往更注重绝对收益。

因此,以往不论是如王亚伟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公转私”也好,还是诸多基金大佬“奔私”也罢,其实每次到了牛市时期,不论是06--07年,还是14--15年,在每一轮牛市的背后,都会迎来私募基金大爆发和私募基金规模的扩张。


(多少基金只能靠天吃饭)

但是,一旦牛市终结,市场陷入震荡和低迷,那么私募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因为私募客户追求绝对收益的更多,一个几百万净值甚至上千万净值的客户,不论是在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都会有更多的理财方式的选择,而且很多的投资标的是低风险的,比如目前货币基金的无风险收益假设是4%,银行理财产品低风险的是6%左右,那么对于一个上千万净值的客户,投资股票私募的理由,预期收益往往需要到10%以上,否则高端客户根本没有冒风险的必要和冲动。

特别是今年资金面偏紧,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收益高企的环境下,高风险的股票类私募基金面临的收益压力更大,而在银行,公募基金等诸多理财产品诸多竞争对手“抢钱”的围攻下,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运营在2017年则遇到了更大的压力。


(2017年,私募基金业压力山大)

从目前7218家证券投资基金来看,1亿元以下的私募占比高达78.82%。也就是有5千多家私募基金,近2000--4000亿规模的私募很有可能随时在今年遇到清盘的风险.

在流动性宽松时,我们似乎很少注意到私募基金集中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而在2017年,在诸多公募基金频繁清盘的背后,私募基金的马太效应将继续发酵,投资私募也要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