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坛风流「醋」的觉醒

 youxianlaozhe 2019-04-26

'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

论吃醋,山西人不会缺席,作家汪曾祺见识过。

一方水土一方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保宁醋、永春老醋并称中国 ' 四大名醋 ',名声与历史兼具,各地的口味也被割据。

在资本市场上,镇江香醋的代表恒顺醋业(600305)却独领风骚。

恒顺醋业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2018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创下新高,近期股价也逼近历史高点,市值突破 100 亿元。

很难想象,几年前,恒顺醋业在资本市场上还 ' 浪 ' 得想起飞,四面出击,结果处处受挫。

醋业江湖混战

酱油行业诞生了市值 2300 亿元的超级白马股海天味业,食醋行业的江湖也不平静。

食醋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各地口味有差异,工艺也不同,这也造成了食用醋有很强的地域属性,即使恒顺醋业有 ' 中华老字号 ' 的恩宠加身,也难搞定全国市场。

时至今日,各路诸侯仍各盘踞一方。

' 四大名醋 ' 中,山西老陈醋醇厚浓郁,如北方人的性格;镇江香醋柔和微甜,是华东地区的最爱;保宁醋是唯一的药醋,从四川阆中辐射西南地区;永春老醋以糯米、红粬、芝麻为原料,福建人民比较偏好。

一个食醋派别养成了一方口味,行业的特点也就凸显了出来——高度分散。恒顺醋业占据着食醋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也仅为 10% 左右;行业前五的市场总份额还不到 20%。这是一个远未成熟的市场。

按照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食醋企业依次为恒顺醋业、水塔醋业、紫林醋业、保宁醋,以及以酱油为主业半路杀入的海天味业。在全国 6000 多家醋企中,年均产量超过 10 万吨只有恒顺醋业、水塔醋业、紫林醋业。

此三家之外,全国多为区域性、作坊式的中小醋企。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在食醋行业,作坊式小企业的产量占比高达 70%,品牌企业仅占 30%。

作为行业龙头,恒顺醋业最主要的市场一直在华东地区。2018 年,华东大区收入 8.25 亿元,同比增长 20.32%,而华北大区在增长了 13.22% 的情况下,也只有 0.98 亿元的收入。

恒顺醋业多年前就产生了外延并购的想法,携资进入老陈醋的大本营山西,布局老陈醋的生产销售,但是似乎并未上心,至今尚未形成气候。截至 2018 年,恒顺醋业持有山西恒顺老陈醋有限公司 65% 的股权,产生净利润 52.27 万元,同比减半。

大鱼吃小鱼,迟早的事。有分析认为,大企业拥有资金、品牌、渠道等优势,行业整合、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食醋行业 CR5 就已达到 68%。

一坛 ' 风流 ' 醋

恒顺醋业是一家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为镇江市国资委。

到 2018 年,恒顺集团持有恒顺醋业 44.63% 的股权,系恒顺醋业的第一大股东。恒顺集团的股东为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开发基金有限公司,分别持股 83.93%、16.07%。

上市十几年,恒顺醋业的业绩却如过山车一般。2001 年至 2013 年,这 13 年间,恒顺醋业累计实现了 98.45 亿元的营收,但是仅实现了 2.10 亿元的净利润,算下来净利率只有 2.13%,而扣非净利润累积仅有 6602.74 万元。

为什么会这样?市界发现,恒顺醋业并没有完全将资金实力用来深耕主业,反而在主营业务还没有站稳的时候,刚一上市就大举实施不相关多元化,致使其失去了十多年。

恒顺醋业 2001 年上市实际募集资金 2.75 亿元,当年就斥资收购了恒华彩印包装公司、恒顺集团沭阳调味品有限公司、恒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部分股权。

如果说这些投资是对产业链的完善,那么第二年开始的不相关多元化,就直接打破了恒顺延续了上百年的醋生意。

2002 年,公司在股权投资上花了 8351 万元,其中包括 LED 产销、医药制造、房地产、汽车贸易等项目。至 2002 年末,募集资金已使用 2.56 亿元,算是快花光了。

彼时的热门行业恒顺醋业都不想错过,只不过换来的竟是亏损。2003 年,其参股的光电、医药、汽车贸易等公司几乎全部录得亏损,严重拖累了上市公司。当期,恒顺醋业的净利润不到 500 万元,同比下滑超过 80%。

一番折腾没有产生盈利,恒顺醋业又开始了大甩卖。光电、汽车、医药项目逐渐被清理,保留了房地产项目。

2008 年赶上了金融危机,房地产行业遇冷,上市公司当期亏损 4922.69 万元。到 2009 年,恒顺醋业的房地产业务营收占比达 45.77%,而调味品只占了 42.82%。

这时候的恒顺醋业,你说它是一家房地产公司也没啥毛病。

在投资者的一片嘘声中,恒顺醋业多元化的心不死,一边喊着回归主业,一边又涉足传媒公司、又参与镇江农商行的增资等。

从两项核心财务指标的变动,可以直接看出奇葩多元化战略带来的恶果。

营收上,不相关多元化在一开始也带来了快速的增长,如 2004 年,增长达 60.13%。2008 年出现负增长之后,基本上原地踏步好几年,从 2009 年到 2013 年,五年时间从 11.74 亿元增长到 11.11 元。

过往多年,净利润的变化趋势基本呈水平状。为向外投资,恒顺醋业的短期借款在 2012 年达到了高峰,当期仅短期借款余额就达 13 亿元,同期财务费用高达 1.37 亿,直接吞噬了净利润。2012 年,净利润为 -3705.85 万元,增长 -264.11%。

中国食品产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市界,恒顺醋业对自身的定位和战略都不清晰,导致运营出现了问题。

悬崖勒马

孙宏斌在接盘乐视后,对贾跃亭有过这样的评价:

' 主要就是老贾,他犹犹豫豫的,该卖不卖,不坚决。前几天开股东会还说,七个子生态一个都不能少。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一个都不能少,你能做好一个就不错了。'

业务太分散、组织架构不清、管理混乱 …… 乐视被认为踩到了多元化经营的诸多 ' 高压线 '。曾经的恒顺醋业,也是反面案例的典型。

' 花心 ' 的恒顺醋业终于在 2014 年回心转意。恒顺集团原董事长尹名年任期未满就下课,张玉宏接任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剥离辅业,回归主业。

近 5 年,恒顺醋业的业绩已有起色,也相对进入了稳定期。

企业多元化发展是一门学问,毕竟三根筷子绑在一起比一根筷子更能抵抗外力。那么,企业什么时候才适合多元化呢?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告诉市界,如果还没做到行业稳定的领导地位,超过企业认知半径的多元化就很容易失败。

海天味业的多元化战略,是调味品行业比较成功的案例。

同为 ' 中华老字号 ',海天味业以酱油业务起家,等这一核心业务奠定龙头地位后,它也没有跨出行业,只是进行了相关多元化的布局。目前,海天味业三大业务为酱油、耗油和调味酱,成就了其行业巨无霸的地位。

相比之下,恒顺醋业兜兜转转一大圈,资本实力被白白浪费。

腹地被袭

终于等到梦醒时分,不过强敌已环伺。

2014 年,恒顺醋业在年报中表示,调整后的公司领导班子,认真吸取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全面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加快推进由多元化发展向聚焦主业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

卸下历史包袱的恒顺醋业,在 2018 年,调味品收入达到了营收的 90.22%。同期,食醋收入 11.63 亿元,营收占比 68.64%;料酒收入 1.94 亿元,营收占比 11.43%。其中,料酒是一个快速增长的业务,同比增长 26.84%,远大于食醋 12.49% 的增速。

就在恒顺醋业恢复元气、寻求增长的这几年,海天味业已杀入其腹地——镇江。

2017 年,海天味业以 4027 万元受让镇江丹和醋业有限公司 70% 的股权,搅动了醋业江湖。2018 年,丹和醋业实现净利润 720.94 万元。

海天味业在食醋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进入前五,还有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在食醋行业也都有布局。招商证券分析认为,品牌竞争将逐步加剧,对于龙头来说,危机与机遇共存,唯有更加积极抢夺市场,才能确保龙头地位。

相较于海天味业,除了固有的地域优势外,恒顺醋业在管理效率、渠道网络上几乎占不到优势。

海天味业改制较早,已彻底变成一家民营企业;线下渠道网络已 100% 覆盖国内陆级及以上城市。恒顺醋业仍是一家国企,活力有待释放;市场固化,长期偏安于华东地区。

长期以来,海天味业的管理费用率保持在 4% 左右;恒顺醋业高达 10% 左右。海天味业对渠道的管控能力极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常年为 0;恒顺醋业此两项数据动辄上亿。同样是做调味品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在调味品渠道中,餐饮渠道创收比例最大,通常在 45%,其次才是家庭消费和食品加工渠道。食醋作为调味品行业的第二大品类本应大放异彩,但恒顺醋业上市近 20 年,餐饮渠道的构建竟还没有成型。

在 2018 年年报中,恒顺醋业表示还在推动餐饮渠道的开发。有投资者向公司提问餐饮渠道的营收占比,恒顺醋业回复:按 2017 年年报收入口径,餐饮渠道是 2 亿元,公司正在加大餐饮渠道的建设。如果属实,餐饮渠道占比还不到 13%。

2019 年,恒顺醋业的年度经营总目标是,主营调味品业务销售增长 12%,扣非净利润增长 15%。行业竞争加剧,这对于长期跑输行业平均 10% 的增速的恒顺醋业来讲,压力不小。

1 月 1 日,恒顺醋业又进行了一波提价。跟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提价力度最大。前三次提价分别在 2010 年、2014 年、2016 年,提价幅度均低于 10%,此次五个系列分别提价 15.04%、15.04%、10%、10%、6.45%。

恒顺醋业表示,此次提价基于包装材料等成本上涨的因素,也为便于进一步聚焦 A 类产品战略、理顺价格体系,并且提价会对 2019 年度的业绩产生影响。

有分析指出,在不影响该部分产品销量的前提下,提价会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 1%。不过,强敌环伺,大力度提价对销量的冲击,终究是一个不可控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