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怎么唠叨,孩子就是“不长记性”,看了本文终于明白了

 六六花 2019-04-26
播放GIF

前几天和几个孩子同学的妈妈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发现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不长记性”,这种“不长记性”真的能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找到影子。

球球妈妈说“每天早上出门前都要告诉一遍学校要带的东西,如果有一天早上我没有提醒他,肯定会有一样或几样忘记带的,我上班马上要迟到了,也得给孩子送学校去!”

松松妈妈说:“我家松松也是每天放学回家,我都告诉他把换下的外衣叠整齐放好,准备第二天一早上学穿,可是根本不长记性啊,每天一回家,孩子就会把换下的衣服扔一沙发,我们家的沙发永远是最乱的地方。”

彤彤妈妈:“每天写作业的时候都要纠正她的坐姿,都三年级了,我也纠正了三年,可以不提醒的话,写字姿势还是不标准。”

相信大多数的家庭里都有这样“不长记性”的孩子,让家长哭笑不得,狠心不提醒还担心孩子的成长,心太软的话就要每天重复着一样的话来提醒孩子做这做那。家长朋友们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办法让“不长记性”的孩子“长记性”。

一、为什么孩子会“不长记性”?

1.身体发育尚未成熟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长讲的大道理太多孩子不可能马上记住并做到的,每个孩子的发育速度不一致,每个年龄段达到的理解能力也不一致,所以家长讲的太多理论上的东西孩子是无法达到成人的标准的。

2.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父母每天忙于工作忙于家庭,有的时候对于孩子的心里变化会有所忽略,如果再加上父母对孩子的陪伴较少的话很难懂得孩子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是将成人的想法和思维灌输给孩子,这样孩子就无法接纳家长的思想。

3.父母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对

■如果父母比较强势的话,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比较强,而且是父母越压迫孩子越反抗,孩子面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对事情的决定,内心是不认同的,又不敢反抗父母的权威,所以孩子就会用反复的犯错来反抗。

■如果父母父母溺爱的话,孩子的依赖心理就比较强,父母处处包办导致孩子自理能力、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却一味的宠溺,所以孩子自然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养成“无所谓”的心理。

4.想引起父母的关注

小孩子都是渴望父母的关爱和关注的,当孩子的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又不会表达的时候,发现只要自己“犯错”了,父母马上就会作出反应,所以孩子就会选择通过犯错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5.家长的过于严厉造成孩子的过度紧张

如果日常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的话,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孩子大脑中就会联想到以前父母管教自己的情形,当再次面对父母的严厉批评时,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紧张,就会越紧张越出错。

二、家长怎么做能让孩子“长记性”?

1.父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父母在和孩子说话的语气非常重要,决定了孩子能否认真倾听,能否听懂父母的意思。比如,父母说“告诉妈妈这件事是这怎么发生的?”如果父母用说教的语气或指责的语气话,孩子会比较难接受这样的谈话方式,父母说的信息自然没有传达给孩子。所以父母尽量选择温和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孩子在比较接受的情况下,沟通效果会比较好,对于常犯的错误也会“长记性”。

2.父母要以身示范

教育孩子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是父母单纯的讲大道理,而是父母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父母都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求孩子必须做到呢?孩子将信息转化成实际行动需要父母的示范指导做依托,从实际行动上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去做,让“不长记性”的孩子“长记性”。

3.要耐心的带孩子反复练习

任何人刚开始学习一件新事物的时候,都不会做的很好,必然会错误连连,改正错误是通过一次次反复实践来完成的。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不能用一些粗暴的语言刺激孩子,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长脑子是干什么的?”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变得自卑不自信,进而就会仍然“不长记性”。

三、在帮助孩子“长记性”中应注意的事项

1.家长对“体罚”的适当运用

体罚对孩子身心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无论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是心理上的伤害都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体罚”手段让孩子“长记性”,比如罚站、自己一个人冷静的独处等,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父母还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2.家长减少啰嗦

■“你怎么这么不长记性啊?一写作业就溜号,明明2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非要40分钟完成,告诉你那么多遍,一次都没记住吧!你什么时候能‘长记性’啊。”

■“我现在给你20分钟写作业的时间,过一会我会检查,期间注意力不集中的话,这一周都不要看ipad了。”

看到这里的父母可以比较一下,哪一种的对话方式效果更好一些呢?家长语速太快,语量太密,音量太大,在孩子听来就是噪音,甚至有时候孩子完全听不懂家长在说什么,更别提让孩子去理解了。

3.一定要学会耐心的等待孩子的反应

父母给孩子下达指令后,不要想着马上从孩子那里得到回馈,很多时候孩子是没有什么反应的,这时家长不要马上又对孩子下达一次命令,这样孩子还是会没有反应的,这时父母的焦虑就会产生。孩子没有反应不代表孩子没有在想,只是他在“消化”父母的信息,父母这时要耐心的等待一会。

有一话说“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也是人类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也符合心理学的逻辑。让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父母对自己的磨炼。不管父母们愿不愿承认,教育子女是一个长久且耐心的过程,越级越适得其反,越急越离目标越远。父母的教导能让孩子听进去,父母的方式和心态也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