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为何越来越贬值?

 上海海文 2019-04-27

第一,纠正题主一个错误概念:钱并非越来越贬值,相反,在我国历史上,也就近百年,出现过若干次钱在国内升值的情况。

这个历史阶段,就是我国的清末民初的阶段。

这里涉及一个金融概念——磅亏。

这段历史很屈辱,而且那个时候我国的金融人才很少,所以我们在随后回顾历史的时候,历史书上也很少讲(大概研究历史的人也不太懂金融吧)。

这个背景是,晚清签订了很多屈辱条约,包括还数亿两白银。而这数亿两白银,晚清无力偿还,所以就只能借国外的银行。

这个背景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当时的欧洲,用的货币不是白银,而是黄金。

用今天的话叫做,欧洲是金本位,中国当时是银本位。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晚清虽然是要还白银,但是借钱合同上,却是用金本位下的“英镑”作为签订货币的。

这个过程就是,每个月大清还钱的时候,还的不是白银,而是需要用白银在国际货币市场上买英镑,用这个英镑来还钱。

这个大家都懂了吧,所以每当大清要还钱的前后几天,国际上的炒客,就会疯狂的炒英镑,把英镑的价格(相对于白银)炒的很高,而大清必须用更多的白银,才能买到同样的英镑来还钱。

这种因为英镑汇率而产生的亏损,叫做磅亏。

可见,国家没有货币权,没有金融人才,只能任人宰割。

故事还没有完,而在这个时候,大清国内的白银供应量就会减少(还债了),这种货币量减少,在当时,就是货币紧缩。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时的钱(白银),在那个阶段,其实是对国内是升值的。

问题是,这种不正常的升值,我们要来干嘛?

同样还有一段日子,我国的钱也是升值的,清朝中后期,这里比较复杂,涉及到美洲白银开发,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拿破仑战争后白银中断流入中国而导致的白银流通量变少(中国很少自产银),这段时间严格意义上来说,白银在中国也在升值。——这段历史比较复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我再详细补充。

好,但是我们还是要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为什么钱(这些年看来)越来越不值钱。

【根本原因】是:最后一个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撕毁。

我们今天叫美金,是因为美元在建立的时候,是真的可以用美元换黄金的(大家注意,刚刚说了,西方是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点就是,美元与黄金是对应关系。

但是在上个世纪后期,美国因为自身的压力,无法承担这种对应关系,所以撕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仅仅以美国的信用作为背书,发行美元。

我们知道,黄金的产量相对稳定而缓慢,所以只要是金本位,就很难出现钱不值钱的情况,但是一旦货币与黄金这种相对稳定又确定的物质脱离,那就脱离了锚点,长期来看,一定是通过膨胀的。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其他一些答案大家随便看一两个就知道了,什么通过通货膨胀来收取财富啦,什么刺激手段啦,什么M2之类的术语——但是大家要清楚,这些把你脑子弄糊涂的术语,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货币已经脱离黄金这种与现实世界对应的,难以快速产生的物质的对应关系,才有可能被美国等国家,以及其金融机构创造出来的一个个金融概念以及理论所解释。

坦白的说我也很奇怪前面几个答案没有提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大概几个大V都觉得大家应该知道吧,但以我平时的沟通,身边的人对这段时间的历史不太了解——就像不了解清末民初的磅亏一样。

最后我再说说对通货膨胀(钱不值钱)的个人看法。

从个人角度来说,钱更值钱是好事,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不见得。

为什么呢?

我们想一个道理,钱的本质,其实是与整个社会上的商品对应的一种数字符号,如果钱一直在升值,意味着每生产一个商品的价值就在下降,这样长期下去,生产商品的生产者,就难以再有生产的欲望,而转向不断存钱(因为钱总会升值,我干嘛还要生产东西呢?)

这样会带来整个社会上层面的商品的减少。

而社会的平均财富增长的本质,恰恰是商品的增长——而不是钱的增长。

这意味着,钱越值钱,整个社会创造的财富(长期来看)就会越少。

这显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所以这里就有宏观和微观的矛盾。

当然,以上的描述并非学术上的严苛描述,但是我想这样说更直白一些,毕竟我们不是在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课对吧?

实际上,微观上的获益与宏观上的共损往往是伴生关系(既微观上的获益是以宏观上的损失为代价的),比如我最近一直发文的996,就是这个典型特点。(具体可以关注我看我别的文章和回答)

好了,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到此为止。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没有和大家讲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而是在讲故事,原因是我觉得,金融相关的东西,我们平时本身就接触的少,如果谈一个就要说原理,很多人都被吓跑了。

当然如果大家不喜欢这样的讲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随后我会改进。

原创不易,大家觉得不错,麻烦点一下下方的广告支持一下沐雨。

我是江南沐雨,《众神聊斋》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