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丨非洲黑暗料理怎么这么像 shǐ 啊…

 茂林之家 2019-04-27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环形星球(ID:huanxingxingqiu

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这也许是每一个中国人

在面对一个陌生生命体时的灵魂三问

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

这灵魂三问的答案往往

让我们这些来自古老吃货国的人民

也常常感到灵魂颤栗

先来看看下面这一锅难以名状的糊状物

如果你在其他什么地方看到这张图片

也许你会以为这是家畜饲料

或者是羊胃中的半消化物

但是既然它出现在了今天讲非洲食物的文章里

那它一定是……给人吃的

我还清晰地记得关于这道加蓬名菜的故事

我的非洲朋友常常会因为

手头拮据交不起话费而处于失踪状态

因此有一回我一个朋友「失踪」时

我便去他家里找他

不过当时他不在家

他和蔼可亲的老母亲热情地挽留了我

然后给我端上来了这一锅

似乎能嗅到死亡气息的黑暗料理

本着客随主便以及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原则

我以非常淡定和从容的姿态

将一勺这糊状物送入了嘴中

我想起了朱元璋在落魄时期

被一碗烂菜叶汤所救的故事

一碗人嫌狗弃的烂菜叶汤

在快被饿死,被蒙在鼓里的朱元璋心里

成了日后什么山珍海味

都无法替代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我在想,如果给我眼前的这一锅

明明有着还算说得过去的味道

却看起来像羊屎的半成品的东西起个类似

「镶金翡翠膏」这样的名字

它是否就会赢得一个异邦人对它应有的尊重

/镶金翡翠膏拌饭/

这道黑暗料理叫做Feuille de manioc

它同时也是这道菜的主要原料的名字,即木薯的叶子

木薯叶是作为主食被种植的木薯的副产品

在加蓬、刚果一带的餐桌上很常见

新鲜的木薯叶会被搅碎

加入盐、棕榈油和其他调料

和掰碎的熏鱼肉干搅拌在一起成糊状

/手动捣碎/

/机器捣碎/

/已经捣碎的半成品/

这就成了如图所示的这道加蓬名菜

不但可以款待客人,还能馈赠亲友

就像阿姨在招待我吃完,又打包送我了一盒那样

光线不同

拍出来的「镶金翡翠膏」颜色也不太一样

找了一张照得清新些的供大家品尝

当地人似乎特别钟情于将食物搅碎成糊状

像镶金翡翠膏这样的迷之糊状食物

刚果盆地的森林和草原里你还能找出一打

L'oseille,一种被称为酸模的草

被当地人用同样的方法搅成浆糊

和熏鱼肉拌在一起

草酸的诡异酸味和鱼肉的腥臭味

在赤道低压带的空气中混合发酵

散发出像是消化不良后打出的嗳气的味道

/原始状态的酸模/

一口就能让人梦回

西非贫民窟凌乱嘈杂的菜市场


Koumou,一种我连中文叫什么都不知道的草

也被做成糊状,生涩难嚼

以致吃的时候我都能感到自己似乎变成了一只正吃草的羊

这些包括木薯叶在内的糊状食物

经常作为配菜与主食木薯一起拼成加蓬人的营养午餐

木薯是养活非洲上亿人口的重要粮食之一

/左:木薯;右:木薯叶/

尽管是主食

但木薯从地里转移到胃里的过程并非那么简单

生木薯有毒性

因此需要经过泡水等方法处理过后才能去毒

在去毒后,还需将其磨粉

然后像包粽子一样把它包进一种宽大的叶子里

再经过一系列工序

使其成为和年糕有着一样外形和口感的木薯糕

唯一和年糕不同的地方在于

木薯糕闻起来有一点酸臭味

尽管吃起来并不是这样

/木薯糕/

许多妇女以制作和兜售木薯糕为主业

她们携带着成筐的木薯糕

三五成群地出没于城市中固定的角落

为城市构建出一道人文景观的同时

也使众多饥肠辘辘却又囊中羞涩的灵魂

以五百西法的低价就可得以被安慰

/制作木薯糕/

香蕉是仅次于木薯的第二大主食

但作为主食的香蕉

并非我们日常认知中的水果香蕉,而是饭蕉

饭蕉与普通香蕉相比,长且扁

生吃时有涩味

所以端上饭桌的,一般是蒸香蕉或者是炸香蕉

此时的饭蕉不再有涩味,口感软糯香甜

很多中国人也喜欢吃

/蒸香蕉/

/经典套餐,饭蕉+木薯叶酱+饭/

如果进一步深入当地人的餐厅和厨房

你就会发现人类在食物上

真的可以做到因地制宜,物尽其用

在当地常见的棕榈树上

有一种可以吐丝的虫子

乳白色,一寸长,像食指般粗

当地人称其为蚕

这种蚕倒不是拿来缫丝,而是用来补充蛋白质

蚕宝宝们一般会被扔进油锅

炸至金黄色后进入你的口中

想象一下炸虾米的味道

乘以两倍的蛋白质,再佐以棕榈油的特殊香味

那就是炸蚕宝宝带给你的味觉体验

/炸虫子/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脑袋

被吐在一边,仿佛是阿兹特克祭神台旁滚落聚集起来的头颅

可以表现出你今天吃蚕宝宝时的勇气与食量

/虫脑袋/

当然,炸着吃这种吃法太过普通

可能还是缺少一点非洲大陆的狂野

这时你需要一点胆量

去尝试另一种更还原生命本质的吃法:

把还在扭动的活虫从灌满迷之调料水的罐子里拿出

放进嘴里,咬到爆浆

感受一个令人恶心的小生命被你用牙杀死

变成你消化系统的燃料的过程

当味蕾尝出虫子汁水的腥味的那一刻

整个人放佛都被非洲草原净化了

然而,真正能体现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

还不是这些蠕动的活物

那些不会新陈代谢的东西才是

比如一种被称为Kalaba的神秘灰白色块状物

在菜市场、小卖部和路边摊

经常会看到它们被成堆摆放

这种出现频率表示

它绝对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据当地朋友介绍

这是一种零食

而且具有一种神奇的功效——保胎

/Kalaba/

Kalaba在嚼的时候有一种曲奇般松脆的口感

尽管并没有什么味道

但在嚼碎后,细小的碎屑不但磨牙

而且和唾液混合在一起后有种放佛在喝泥浆的感觉

等等——说错了,没有仿佛

这就是在喝泥浆

没错,Kalaba就是用土做的,纯土

曾经以为,「穷到吃土」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法

没想到来到非洲的我

竟然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这一句话

除了这些易得的食物来源

羚羊、野猪、豪猪等大型野生动物的肉

也会偶尔出现在当地人的餐桌上

特别是宴请宾客的时候

/羚羊肉/

/野猪肉/

有时甚至还有一些令人不适以及非法的肉类

如猴子和穿山甲等等

以上这些野味通常被统称为「丛林肉」

因为来源不稳定,价格也不便宜

所以并非当地餐桌上的常客

当你去过几家当地街头的小饭馆

领会到那整齐划一程度堪比沙县小吃

单调程度堪比黄焖鸡米饭的菜单后

你就会发现加蓬餐桌上的常客都是什么

鱼肉、牛肉和鸡肉

/牛肉铺/

每种肉、每家饭馆都只有烧烤这一个做法

三种肉类搭配木薯糕、炸香蕉和意大利面三样主食

再加上几道上文提及的糊状野菜

就能支撑起一个饭馆的营生

/烤牛肉加意面/

所以进入一个小饭馆,根本不用看菜单

在三种肉和三种主食里随便报两个

十几分钟后你的老朋友就会被端上来

老板还会在背后默默夸你是内行

非洲美食对生来即站在美食届顶端的中国人来说

就像是活脱脱的黑色幽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