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节过后,大连医大二院急诊挂号的一段视频刷爆网络。负责挂号的医务人员置患者的焦急、痛苦于不顾,暂停挂号服务,因前一个挂号遗留问题,自顾自寻找几元钱的零钱。 ![]() 无论患者怎样焦急、指责、理论都无果,最后引发严重语言冲突,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都很一致,医者仁心,一般患者看急诊都是病情比较突然、严重,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因为无谓的等待导致病情延误,让患者痛苦甚至威胁生命,那岂止是失职! ![]() 虽然最后这位负责挂号的医务人员被医院解聘。但是这件事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尤其是在急诊看病这方面,正规医院固然要有一个规范的流程,但是鉴于急诊的特殊性,是不是应该把长久以来先挂号,再排队,“先来后到”这个流程调整一下呢?如果因为急诊患者病情紧急,而前面等待处置的患者又比较多,尤其是比较危急,该怎么办? ![]() 最近有个利好消息传来,北京市大医院的急诊看病将会迎来新变化。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发布的消息,从今年5月1日起,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北京市属三级医院将统一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 ![]() 也就是在急诊上,先有一个病情的轻重缓急预诊判断,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优先处置急、重病情的患者。打破了过去的“先来后到”的急诊诊疗办法。 根据北京市医管局的要求,在急诊分级判断上,先将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这四个级别,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从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来合理安排就诊顺序。 ![]() 为什么这么调整?大家都知道,医院的急诊科本来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但是现实情况是还有很大一部分非急诊患者占用了这个有限的急诊资源。 据调查显示,在急诊的就诊患者中,大约有30% 到50% 的患者其实并没有达到急症这个程度,个别医疗机构占比甚至高达80%,这个比例充分说明,对真正的急诊患者来说,是个重大威胁和耽误。急诊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大量占用意味着,急症、危症患者的生命之门将会被堵死。 ![]() 大家愿意看急诊,有一些情况是患者病情难以忍受,其实还有一个心理,觉得急诊的医疗水平高,或者看急诊节省时间,不用长时间等待。 ![]() 基于这个情况,个人觉得除了有分诊的判断,还应该有急诊的准入标准。通过科学、合理的甄别,这样才能有效节约急诊医疗资源。 ![]() 随着北京市大医院的急诊看病的新变化,相信更多城市也会借鉴并采取同样的办法。我们有理由通过这样的预诊流程,让病情危重的患者得到优先、及时治疗而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