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毁掉你的,不是不学,而是「假学」

 启云_9137 2019-04-27

我朋友圈那个天天打卡学习的薇薇,最近很久没打卡了。

以前总发各种学习心得,读书总结,最近全变成了抱怨,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聊过才知道,最近她工作上出了点问题,公司人员优化,她的岗位很危险。她抱怨地说:「明明很努力地在学习,还是躲不过优化。报那么多班,全白费了……」

唉,薇薇,公司人员调整哪会管你学了什么,企业用人只看工作成果,你每天坚持学英语,但工作又用不上英语,当然「白费」啊!

其实像薇薇这样的人,生活中不在少数。

看到朋友圈有人发课程推荐,怕落后,别人学他也学。

殊不知,正是这种「好学心态」让他们掉进「假学陷阱」

01

学什么

确定学什么,先了解自己,再了解世界。向内了解自己,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向外了解行业,感知行业发展趋势。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和行业趋势来确定究竟学什么。

比如我表姐,她大学是校会主席,也参加过不少创新创业大赛。毕业后她回到母校成为一名高中教师,教学上表现不错,工作一年就拿到了教师技能大赛金奖。然而,教学目标达成后,她却陷入了工作的懈怠与迷茫。

一次学校内训点醒了她,她意识到当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改革、教法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这种形式下,她的经历特长恰好可以发挥作用。

基于自身优势和教学大势,表姐率先摸清了线上协同批改、错题归库和微格教学等新玩法。在学校改革、试错的过程中,她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去年,毕业仅三年的表姐就成了学校最年轻的年级主任。

战术上的勤奋弥补不了战略上的懒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精力真的有限,根据自身能力特长和行业趋势确定学什么,有所取舍,才能学得长久。

当然,还有些学习内容,不一定有很强的目的性,它们就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爱好,比如学画画,学舞蹈。

这些学习,既然是培养兴趣爱好,就别问自己:有什么用?保持初心,放轻松,享受学习的乐趣

调整好学习的心态,我们才能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全神贯注,培养兴趣爱好时乐趣无穷。

02

怎么学

有一个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 10 天搞定线性代数,1 年学习 4 年 MIT 课程的「不可能任务」。下面这本书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

限时特惠点击上图

解读高效学习的秘密

想必大家身边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学霸,你们明明学着一样的东西,他似乎也没费什么气力,但是一检测,你就是被实力碾压。

原因在哪?因为天赋?其实多数天赋都来源于过去的接触。因为努力?很多人整天埋头苦学,时长远超学霸,但是效果……

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在怎样学习?

有效学习要求我们找准外在环境,把握内在过程。

找准环境:情境学习

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该是怎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两百年前的学习。9012 年,我们要懂得情境学习。

❶ 在工作中学

不是只有看书、看课程才是学习,日常工作生活的总结才是我们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材料。

高手与普通人的差距就在于,高手会把日常转化为学习的养料。改善教法,就从实际教学问题开始,提问——假设——检验评价——表达交流。

❷ 在团体中学

变化时代的学习要有开放的心态,学习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找到相应的学习团体。

一个人学,走神、自满、烦躁……团体即能起到激励监督的作用,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参照系,让我们感知自己的状态、水平。进步,被激励。不足,去纠正。我们至少知道自己是否在前进,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

把握过程:刻意练习

我呀,小时候有一阵特迷柯南,那时候看《柯南》,边看边画。剧追了 200 多集,画也画了 200 多张。这 200 多张下来,按理说我该越画越好。但事实是,第一张和最后一张没啥区别。

漫无目的的瞎画,画再多也只是简单重复,无法提高。同样的,走马观花看书听课永远原地踏步,刻意练习才有效用。

刻意练习如何进行?

❶ 走出舒适区

做刚好超出你当前能力的事,敢于打破固有模式给你带来的安全感。做 PPT,套模板填字是舒适区,放下模板自己设计是走出舒适区。开始固然不易,但这是你成长进步的第一步。

❷ 找个好老师

你想练肌肉,天天举铁,方法错误,可能拉伤比肌肉来得更快。学习也是一样,错而不知,越学越差。那么,正确的方法哪里来?

自己找?你要付得起那个时间机会成本,最好的方法是找个好老师。好老师知道学习的最佳次序,示范正确的学习方式,并且能设计一些活动帮你克服自身缺陷。学习初期,这些指导和板正非常必要。

❸ 番茄法专注学习

如果你一直走神,那你一定不会学好。学习要有专注严谨的态度,这里推荐番茄工作法:

专心学习 25 分钟,没有任何干扰

25 分钟结束后,休息 5 分钟

开启下一个番茄钟

每四个番茄钟,休息 25 分钟

注意了,番茄工作法的重点不是 25 分钟和 5 分钟,而是专注。

我们要避免把重心放到了学习时长而非效果上,造成一种我很努力的假象。番茄任务完成后,该玩就玩,该耍就耍,不用天天苦大仇深,人间不值得。

❹ 反馈提升

练习最大的意义在于获得如何改进的反馈,这也是前面我们说要找老师的原因,老师的指导本身就是一种高效反馈。

如果没有老师,记录下自己的练习过程,用观众视角,参照正确的事例去看,这样也能起到反馈效果。

03

知识内化

同事莉莉学软件非常快,她从来不看教程,自己摸索就能掌握操作。原来总羡慕莉莉有「天赋」,后来仔细了解过才知道莉莉原来学 PS 下了狠工夫,理清了 PS 各项操作原理,现在这些软件道理都相通。

认知结构是「天赋」的密码,那些一点就通,一学就会的学霸,并不见得比我们更聪明。他们只是更早形成了相应的认知结构,在你这里零散的知识,在他们那不过是认知树木中的一环,归类就好。

所以,要想越学越轻松,就必须将知识内化为结构。

怎样内化、形成认知结构?

搭建基本框架

积累相应领域的基本结构,学习基础概念。

比如做高中阅读,先弄清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题型,理出常规答题框架,基本框架是之后学习的基础。

树立结构意识

树立知识结构化的意识,生活中遇到新知,主动把它填入相应的框架,不断丰富框架。

比如,看到议论文新题型,有意识的把它归入议论文答题框架。

运用输出

看懂≠掌握,表达出来才是掌握,自己写文章,做讲演,总结并输出。

记住:

我教你,你听懂了。只能说明我会了,而不是你会了。

学习不是缓解焦虑的工具,发朋友圈的配图,自我安慰的谎言,而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