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明悟好学 2019-04-27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几年前,一位客人向我介绍贵州的特点,用了“三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佞。贵州之地连同他的介绍有意思,有特点,勾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今年五一前夕决定走贵州。

    到了贵州,接待我们的是亲戚,地道的贵州人,且是文化人--原《贵州日报》总编。闲聊中问及我对贵州的了解,我先是说了黔之驴,黔驴技穷,他说黔无驴,是驴都技穷,在冷血冷静睿智迅捷的蛇面前,我赶忙说自己属蛇,比驴子强那么一点点。我换个路数,一口气喊出了那个“三无”。老人听了第一个“无”点了头,听了第二个“无”又点了头,听到第三个“无”没有点头,倒是皱起了眉头:咦---你哪里得来的“人无三分佞”?我们这里一直说的是“人无三分银”哦!接着老文化人把来龙去脉给我讲了个头头道道,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客人是南方人,发音有特点,硬是把“人无三分银”说成了“人无三分佞”,外语系出身、向来自信听力极好且在南方混过四年的我居然走耳了。“银”与“佞”,一字之差,即使不是千里万里,也不知出去多少里地了。嗨!中国之大,方言多多,唏嘘,唏嘘。况且我读书的南方是武汉,楚国,那位客人是贵州的,夜郎国的,此南方非彼南方,中国之大,南方多多,唏嘘,唏嘘。

    据老先生讲,贵州地处西南山区,土地稀少,气候多雨,光照不足,交通不发达,比较闭塞,加上少数民族多,相对落后,经济不行,所以贫穷,才有了“人无三分银”一说。说来说去,还是“天无三日晴”和“地无三里平”导致了“人无三分银”。好在,因为这些,当地一些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了传统风俗习惯,民风比较淳朴,环境也比较原生态,跟发达地区比起来。但这几年,随着旅游经济的兴起,不少古老村寨也旧貌换新颜,第二春第N春接踵而至,倒像发情的驴子,商业气息日渐浓郁。特别要提到黄果树瀑布,记得中学地理课本里就提到,说是亚洲第一大瀑布、世界第三大瀑布。想来势必恢宏壮观,瑰丽无比。此次来黔,出游首站就是它。兴奋得早早就起来准备,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经过途中导游的热情介绍和自己的热情遐想,阴雨中热血已近沸腾。终于,从远处看到黄果树瀑布了,觉得不太对劲,丝毫没有梦里、影片里、广告里那种气势磅礴。怀疑距离的影响和自己近视眼的弱项,直至走近了,甚至穿过瀑布下半山腰的水帘洞,结论是:不过尔尔。忽悠,瀑布也忽悠!据说黄果树瀑布是贵州开发最早,也是最成熟的景点,难怪。也因此,当地接待水平也很发达,发达到了精明得惊诧的地步。那个饭菜啊,,量小,可以,精也行啊。没有肉,可以。没有油,可以。没有调料,可以。但盐总得放吧?怎么就是水煮的滋味啊?!很纯很纯的水煮味道,毫无味道的味道!美其名曰:革命传统饭!想起小时候的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稀里糊涂当了一回“红军”:当年国民党白匪军围困红军,让我们的革命前辈连盐都吃不上,那样人就有气无力,打仗没劲。潘冬子人小鬼大,用棉衣夹带盐巴,帮助红军打胜仗。现在,富裕了可以旅游的中国人民在黄果树瀑布这里,“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多么生动难忘的一课!此地的山民恐怕不是“人无三分银”,而是日进三分银吧?长此以往,黄果树瀑布会不会成了黑果树瀑布?

    后来又去了几个古镇、老寨子。有的还好,保留了传统的东西,但也有些变色和变味。这个也可以理解,如今的时代很浮躁,浮躁就像赤潮,可以覆盖大海滩,何况小小村寨。当下的商业观念就像台风呼啸而来,可以席卷道德、情操、信仰,连根拔起,何况老弱的传统。当小聪明很吃香的时候,大智慧就得闪在一旁,就像正房干不过二奶、小三一样,后起之秀往往来势汹汹。当物欲的力量被人为无限放大之后,精神的操守简直就是薄薄的白纸,经不起一戳,大风一过,千疮百孔。这是一个先进到了靠现金献金说话的时代。这是一个进化到了为献人不要先人的时代。

    有了银,似乎也就来了佞。当不再“人无三分银”后,还有多少“人无三分佞”可作时代与民族的奢侈品了?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有文化的老总编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我不花,树花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看看哪个是年轻人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商业街道,钢筋混凝土外包着做旧的木板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现在商业还未发展到山尖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着绿色衣,随大流,下半身半截黑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苗家妹子面若桃花,施了粉黛,少了高原红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俺的苗妹子媳妇(伪苗族、真媳妇、不化妆)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竹子不直立,我挺拔一小下下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瀑布与辫子,蒹葭与枯木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身后吊桥,悬着,心境与命运,好在不是独木桥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谁像谁闭眼都知道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老小伙与大丫头,不是自恋的自诩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黄果树之恋不像山楂树之恋那么酸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水木年华,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带点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这家伙如此缠绕纠结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1979年,他为她画了素描,35年后贵阳聚首,他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她已不是当年12岁的小模特。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小家历史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瑶族的谷仓,里面无米,有电脑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原生态的商业演出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打猎归来阿里里
贵州之行之“人无三分银”与“人无三分佞”

阿哥阿妹舞蹁跹,惟愿瑶寨不变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