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这套养殖技术,让对虾养殖脱离高风险!

 tssenpujgg 2019-04-27


大多数人对气候变暖并没有深刻的体会,而在对虾养殖户面前,气温升高是一种挑战,并且已成为夏秋两季养殖的瓶颈。对虾是一种对环境极为敏感的生物,长达4个多月的养殖周期容不得一次闪失。在上洋镇南山海村的对虾养殖户有一套能摆脱对虾养殖高风险的技术,养殖对虾取得了良好效果。下面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

日前,记者跟随养殖户许宏章走进他搭建好冬棚的高位池,在棚内看到,一排水泥杆横贯整个高位池,并与交错的钢管一起,搭建起整个冬棚的骨架。两台开动的增氧机正在给水体增氧,一个工人划着小船在池内投放虾料。许宏章告诉记者,所谓冬棚养殖,就是每年农历10月份在高位池上搭建塑料大棚,通过营造温室环境使对虾顺利过冬。

  “在高位池的基础上盖冬棚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温又可以养反季节的虾,属于高密度养殖。”

南山海村常年无雾,整个冬季阳光充足,使得冬棚在接受阳光照射下能维持对虾所需要的温度。因此冬棚高位池,让冬季养虾成为了可能,还规避了夏秋养虾的许多风险。

“南山海的地理环境比较优越,水质比较好,最关键南山海的总碱度比其他地方偏高,阳光比较充足。”

据了解,近年来,夏季的高温天气,造成藻类和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对虾大量死亡,给对虾养殖带来了重大损失。许宏章介绍,对虾养殖的密度越大,高位池内的水质变化就越快,而水质的变化超过阀值,就会引起对虾的大规模死亡。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抑制水中有害菌和藻类的繁殖。


 “(对虾养殖)对水质有很多要求,比如藻类、菌类、总碱度、酸碱度、水温都有要求的。”

为应对这种状况,上洋镇南山海村的一些养殖户转为采用冬棚养殖对虾,取得较为不错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县共有4.4万亩虾塘,其中冬棚养殖主要集中在上洋镇。

附:冬棚养殖的九大关键点把控

▲冬棚养殖的总体原则是维护和优化水环境、强化阶段性的营养。

一、底环境

▲ 保证底环境的优良(减少、极大控制有机废物的过度积累、合理投喂、必要控料)。

我们说底环境的处理和保持优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投苗前,也就是预先处理,减少氧债,具体措施是:通过排干水、清除过多的淤泥(酸式硫酸盐土壤要另行处理)、碱化、暴晒、翻耕、挖沟、纳水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后再暴晒、翻耕、填埋整平槽沟等。另一个是养成阶段中,底环境的保持主要体现在合理投喂、保持合适透明度、合理开机、保持底部溶氧供给足够,这样底部的环境才不至于出现低氧、厌氧下的恶化或发酵。当然,有针对性的问题还需要针对性处理。

二 底氧

持续保证底氧的充足(合理开启增氧机、适时使用化学增氧剂、保藻、适时搭棚、合理通风、保持光合作用、少用或不无序使用消毒、杀藻产品)。

开放性露天环境下养殖的池塘,溶氧的来源主体上都是光合作用的副产品—溶解氧。因此,要保证底部溶氧的足够,需要保持好藻体的鲜活,不老,不浓浊,冬棚阶段的光照弱,水温低,有棚(可能还有灰尘覆盖)的阻隔,加上棚内的有时出现的水汽等(水温高于气温时),都会极大地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的投喂,减少有机废物的积累,也就是减少了微生物生存的底物基础,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氧债负担,所以合理投喂非常重要,关键也就在“控料、控料、舍得控料”上。我们要知道的是:投入的饲料如果没有作为能量消耗或者“长成虾体组织本身”,多下去的就是氧债,不但一定程度上“浪费钱”、还恶化底环境、增加底部氧债。

2·保持合理的透明度。实践证明过浓、过清的水体,都不利于对虾的生长,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产氧的效率,以及随之而来的底氧问题。通常透明度我们建议要保持在水位的1/3-1/2之间,比较好。在出现过浓的苗头时,采取使用“优质光合细菌”争夺藻类营养源、或晴好天气下的少量排换水(冬棚换水要控制)。过清则通过补充微量元素、磷、适当少量多次地可溶性、效价高的肥料培藻,目的在于保藻不衰,不产生急剧变化,也不是肥水变得很浓浊。肥料本身也不宜多,也要根据具体环境决定采取与否。

3·合理通风,在晴好天气,中午时段等,通过通风,增加棚内气压、减少雾气积累,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溶氧供应。

4·合理开机,充分高效地利用增氧机的搅水增氧的效果。增氧机六开三不开的原则是:六开三不开。

备注:在出现天气突变或由于水肥虾多等原因引起的虾类浮头时,可灵活掌握开机时间,防止浮头或泛塘发生。

5·在脱壳期、天气阴雨、变温阶段、有其他异常情况等之下,特别是夜晚,还要舍得使用“化学增氧剂”,如表面活性剂(解毒增氧宝),投入池底,阶段性地增加底部溶解氧,保证对虾的溶氧需求和底部的溶氧水平。

三、微生物制剂

不过多、无序的使用微生物制剂,特别是异养微生物制剂。

我们知道,大致上温度每上升10度,微生物的活性就会提高一倍(适应期、对数增长形式的指数增长期、平稳期、衰落期),由于冬棚的水温偏低,因此微生物的活性总体减慢很多。如果有办法长期地保持水温以及其他条件稳定,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繁殖曲线不会大起大落,也不太会造成水环境变化的大起大落。但冬棚可能会遭遇寒流南下侵袭造成的陡然降温和快速回温。陡然的升温,如果养殖过程中投喂不当和水环境管理不当,此时再多用、乱用“耗氧异养菌”(例如芽孢菌类)等,则会容易引起水体的急速变化,体现在:

1、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积聚、PH值变化等水质发生剧烈变化,导致养殖动物容易发病;

2、微生物活性加强剧烈耗氧,导致整个池塘低氧甚至缺氧。

通常通过严格地控料减少有机废物的积累,减少微生物繁殖赖以生存的有机物基础。合理增氧以及在回温前必要性投入“化学性氧化剂”(过硫酸氢钾)抑制或延缓底部的微生物数量或活性,就显得有必要或尤为重要。

四、保藻

保藻(合理通风、少用或不无序使用消毒、杀藻产品)。

如上所述,开放性环境下藻是“氮循环”中氮的主要去路,也是产氧的主力军,因此保藻,让其不过渡旺盛生长导致过浓或者因缺乏必要的营养盐而衰败,保藻就显得尤为必要,通常,在一个精养的池塘,随着养殖持续进入到中后期,一般池底或水体是不缺少相应的营养源基础(中后期会有磷、微量元素“匮乏”的问题),但不一定会时时“营养均衡”,比如微量元素从无机可溶状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到藻类菌体等生物体“脱离水体”(或沿着食物链进入到更高级的环节),再从藻体被分解矿化出来,过程相当漫长,而且还需要相当的条件,因此适时通过添加新水(要有优质水源条件、冬棚加水还要考虑到保温及水体稳定,宜少或控制添加量)、或人为使用“微量元素”补充剂、磷等来适时补充。

五、饲料

选用优质全价的饲料,强化吸收率和利用率,减少排泄、浪费,污染环境,促进生长和增强免疫力。

优质全价的饲料不但能充分满足对虾的营养需求,还可以增强对虾的免疫力,增加吸收利用率,减少排泄污染,从而减轻底部的“压力”(积累的氧债)。如上所说,投喂的饵料凡是没有作为能量消耗或者“长成”对虾的机体组织,剩下的都是进入到水环境中的氧债。优质全价的饲料,在科学投喂、严格控料的基础上就能够很好地减少氧债,也是一举多得。

六、脱壳期管理

冬棚脱壳集中期前,投喂营养全面、蛋白优质的饲料,强化营养积累,补充脱壳素前体(利于脱壳素形成)添加,脱壳期控制好投喂。

尽可能地通过物理操作(如投喂、集排抽污、适当排换水、通风等)、增氧、营养等措施来保持水体平稳。任何一种生物生存和繁殖都需要合适的条件,冬棚养殖阶段的对虾,受总体水温偏低或突然的寒流侵袭降温的影响,体内酶的活性和激素的分泌随之受到严重的影响,当水温降低时,对虾根据能量供应充足与否,非条件反射式主动控制采食饵料量。但温度(稍长时间)过低或短时间降温过快则可能出现冻伤、昏迷甚至冻死,由于体内酶的活性和激素的分泌受到严重的影响,如遇上集中脱壳的阶段,则会出现严重的偷死。

在集中脱壳前一段时间,注重在饲料中添加利于“脱壳素”形成的物质(如固醇类)、强化高蛋白营养的投喂,脱壳开始增多时,严格控制投喂量,保证溶氧供应,甚至化学增氧。有助于提高脱壳成功率和减少相应的问题产生。

脱壳过程中,淡水池塘,使用必要微量元素补充剂,以及视硬度水平,使用可溶性分散度高的钙镁补充剂等。

七、控料原则

视天气、水环境变化、虾自身的状态,严格控制投料,做到既吃好,又不浪费污染水底。

合理的投喂,无论冬棚还是白水塘,都显得尤为必要,多投对虾利用不了,就成了氧债,增加了成本,坏了水质。少投,长势慢,周期长,影响养成计划安排,成本相应地增高。在没有底部集排吸抽等物理方式除去部分有机废物的土塘养殖上,合理投喂更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投喂的关键就在于控料,甚至严格控料,只要我们想到这个事情,一切都觉得好理解,只要饲料等饵料没有变成能量供应而消耗、或者没有“长成对虾机体组织本身”,剩下的就是氧债,合理的粪便等代谢物排出是必然的氧债使然,过多的投饵投料溃散浪费,无论溶解的还是沉底富集的,则是百分百的氧债。

八、回温前的关键点控制

由于水体的“比热”最大,吸收和散热都相对比较慢,因此,在气温陡升,阴雨天陡转晴的情况下,气温上升,带动棚内的水温上升,而且水温的波动较之气温就会略慢一拍,“保温”的能力比起金属制品等相对强很多。上述说到,回温就等于打开了“禁闭微生物的牢房”,温度每升高10度,大致微生物的活性会提高1倍,甚至白水塘雷阵雨后的次日大晴天,天气(温度)恢复高热,都是回温和给予一段时间的条件后,微生物的活性和增殖等于挣开了最后的枷锁,氨化作用加强,在很快或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池塘的低氧甚至局部缺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容易积聚和超标,低氧、无氧又引起连串的连锁反应,从而引起水质的剧烈变化,引发问题。在回温的那段“有限时间”里,我们人就得跟“异养型微生物”活性和繁殖速度“赛跑”,来做一些如上图所述的有效的措施。

九、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我们说冬棚养殖总体微生物活跃程度不如白水塘,但是冬棚养殖阶段,由于水温偏低等,对虾的体质相对较弱,病毒性的疾病(红体、白斑)在20多度时更容易爆发,夏天的病毒性感冒也比春秋两季甚至比冬季少,也是一样原理。

而减少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我们要从病毒疾病赖以传播的条件上入手:

a.传染源(感染死亡的病、死虾,携带病原的病蟹、摄食死虾的鸟的粪便等)

把池塘病、死虾、蟹等完全清理干净,或设置防护条件,谨防野生螃蟹类、飞鸟等进入到池塘,低密度的池塘还可以通过投放底栖杂食性鱼类来一定程度上清理病死虾。

b.传播途径(媒介:经口传播)

措施同上,减少经口传播的机会或途径。

c.易感体(体弱的虾)

总体要求就是按照三圈的理论,把水环境持续通过有效的多种措施进行优化,比如合理投喂、因地制宜创造和利用集排抽离部分废物的条件和操作、合理增氧、维持必要合理的透明度,保藻活水,择优选择全价饲料,合理控料,管理好每次的脱壳,以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做好异常问题的预先处理。

备注:冬棚总体管理思想是积极防控、合理干预、关口前移。

END

来源:阳西广播电视台、无锡渔状元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