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语录体】在内心里,给喜欢的人,留下最好的位置

 老鄧子 2019-04-27


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棵树默默向上生长,一叶草与另一叶草未曾攀比过风雨的惠泽。

不招摇,就是巨大的安静。

从自己出发,然后回到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悲喜。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不必说给谁,也不值得说给谁。安静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

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

文/马德  选自《安静是一种力量》

图/米勒(法国)



人都喜欢带着点疑问看这个世界。

但不同的年龄段,角度又是如此不同。儿童的疑问就是疑问,三个字:为什么。成人的疑问则变成了狐疑,五个字:为什么是他(她)?儿童的疑问主体是事,成人的疑问主体是事背后的人。

从儿童走向成人,最大的变化是,审美变成了审判,一脑袋的好奇升级成了满腹的不怀好意。

文/马德  选自《成人世界有无数小九九》

图/米勒(法国)



人的心理有时候是很古怪的,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更古怪的是,一旦自己得到了,似乎更不愿意让别人得到。

前者,是想在平等中求得内心的平衡。后者,愿在优势中继续保住自我的优越感。

这种古怪,本质上是自私。在人性的窄憋处,可以遇见许多类似的扭曲和阴暗。首先是见不得别人好,然后是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好。最阴暗的一类,恐怕就是:希望自己得到所有,而全世界的人一无所得。

 文/马德  选自《抵达人生的自在和轻松》

 图/米勒(法国)



一个人为另一个人付出,未必求回报,但一定渴望回应。就像朝大山喊一嗓子,尽管一转身走掉了,过了很久,才听到了隐约的回声,你也会高兴。因为,那一嗓子,没有白喊,有一面山,听懂了你的挚诚。

这原本是他人人格的一份答卷。付出的人,却乐于在这张试卷上,看到自己这颗心的轻重。

文/马德  选自/《好让自己优雅转身》

图/米勒(法国)



一个人,总是要在内心里给最喜欢的人,留下最好的位置。没有人可以插队,可以看到灵魂的一点洁癖。没有人可以随意排在前面,可以看到灵魂的一点挑剔。你是一个好人,同时还是一个好玩的人,就一定会长驻在那个最好的位置上。以此解释了,一个人的好,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人类。

总是在相处的舒适感那里,找到最契合的人。或者,你愿意为对方降低自己,去契合他的所有。当一个人心甘情愿地为另一个人纡尊降贵,低到尘埃里,这不是谁对谁的臣服,而是好和好玩,对这个世界的征服。

文/马德  选自/《跟好玩的人在一起》

图/米勒(法国)



解决一件挠头的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睡一个晚上,也不是远走千里万里,而是遇上另一件更挠头的事。

为什么说人要活经历呢?经历带来的最大财富,就是能遇事不当事。或者说,遇事不怕事了。

一个人在江湖闯荡数十载,最大的收获,也不过是有了这样的底气和豪气。

文/马德  选自/《活成个半吊子还是很危险的》

图/米勒(法国)



久在功利场,会看见许多,也会厌见许多。在看见和厌见之间周旋长了,功利场中的人都成了演员。

有的人入戏太深,已卸不下华服,洗不去油彩,他们深陷在各自的套路里,难以自拔。

在这个喧嚣的人世,我相信,有多少功利主义,就有多少道德感,有多少肮脏和糜烂,就有多少干净和简单。

因为,一群人声嘶力竭拼命追逐的时候,也总有人退居一隅装聋作哑,淡看一切。

 文/马德  选自/《不在多余的事情上纠缠》

 图/塞尚(法国)



在相同的气息里缱绻,在相似的气质上惺惺相惜,是人之天性。所以,人都愿意在喜欢的人那里厮守或驻足。尊重,是喜欢的哲学层次。在这个层次上,懂得深入灵魂地去亲近一个人,并为之死心塌地,而不是付诸简单的好恶。这是理性对感性的一次超越,是在自我人格未曾抵达的境地,作此岸向彼岸的深沉遥望。

文/马德  选自/《对自己的体面认领》

图/米勒(法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