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湿也有学问

 温暖南方 2019-04-28

李奶奶是个老风湿患者,每年换季时,膝盖骨都疼得站不直,在她的观念里,风湿是治不好的慢性病,索性根本没去过医院,疼得厉害了就贴点膏药,有时候能缓解一下,有时候却一点用也没有,只要听到有关治疗风湿的偏方,她都想要试一下,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漫画引自网络

其实,对中医有所了解的人们都知道,中医讲究辨证施药,对于风湿,它也需要辩证。

导致风湿骨病的原因有很多,中医药学上分为寒痹和热痹,风湿寒痹多指的是患者受风寒后,寒气长期不能透出,起初寒气积于表,久痛则渗入脉络气血,久而久之便落下了风湿的病根。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疼痛症状不同,用药也完全不同。

像游走性疼痛的风湿,叫行痹,需要祛风活血药;痛剧有定处,也就是某个固定的地方总是会剧烈疼痛,则称为寒痹,需要用祛寒温经之药;当风湿疼痛处沉重麻木,称之为着痹,需要燥湿祛风之药。

伸筋草

祛风散寒之药,多性温,温经自然散寒,常见的治风湿寒痹的中药有伸筋草、老鹳草、海风藤、独活、威灵仙等等。

其中,单从字面上看,伸筋草就是专门通筋活络用的祛风湿药,它性温,味苦辛,专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擅长治疗风湿筋脉挛急症;老鹳草是传说从将四川盆地很多有腿疾的村民治好了,它性平,味苦辛,跟伸筋草差不多,也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但它偏重于除痹止泻。

老鹳草

海风藤性微温,味辛苦,专祛风通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关节不利等症,而同样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的威灵仙则更偏走肌表,通经活络治行痹,性温的独活则通痹止痛,偏治在下、在里的风湿。

独活

风湿热痹则是寒湿久郁而化热,火郁于内而致不通,脉络不畅自然疼痛难忍,常见症状是关节红肿热痛。

图片来自网络

热痹需要寒凉之物进行清热解毒、除湿祛风,跟前面介绍的寒痹症用药完全不同。

常见的性寒祛风之药有:秦艽、防已、桑枝、海桐皮、路路通、丝瓜络、络石藤等。

秦艽

秦艽祛风湿退虚热,能润风火,不管是老病根还是新痹症,均有疗效,同时它还能治疗骨蒸潮热,是退热祛风除痹的要药;防已性寒味苦,善于梳利三焦(上中下三焦)水湿,使风从外出,水从下去,另外,治风用木防已,治水用汉防已。

防已

桑枝是常见的,用于治疗肩周炎的要药,因为它的药性偏上行利关节,主要治上肢关节痹痛偏热者;海桐皮则偏下行通经络,治风湿腰膝疼痛;路路通是枫香树的成熟干燥果实,擅长祛风通络、活血下乳;丝瓜络功效跟路路通极为相似,但它没有利水消肿之功;络石藤跟上面介绍的治寒痹的海风藤功效相似,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但络石藤与海风藤不同的是,络石藤性寒,偏于凉血消痈治疮疡,所以用法不同。

丝瓜络

所以,每一种病和药,都是一门学问,虽然风湿都很痛,但疼痛的症状不同,可能用药就完全相反,因此,不管是什么症状的疼痛,最好去正规医院,让医生进行全面诊断后对症下药才好,不然就容易像李奶奶一样,乱投医,有可能用药不对,反而加剧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