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放弃50万,也要供孩子读书!

 小蓝2266 2019-04-28

“放弃50万,也要逼孩子去读书。”这个话题一夜之间成了人们探讨的话题,什么?有没有搞错??50万???没错,是50万人民币!

我们经过粗略的计算,一个人从小学读到本科,在这16年里,需要花费50万人民币左右的费用,这还不包括出国受教育的费用,现在,国内一所不错的本科院校,有的四年花费就多达20万元人民币,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如果,50万人民币去供养一个大学生,未来不知会收获几何,再或者让你用50万去做投资,你会怎样选择?

这个题目似乎看起来很无解,或者干脆直接把问题给问死了。

如果我回答50万人民币去供一个大学生读书,一定会有人说:“那你毕业以后多久可以赚回这么多钱反哺父母?”如果我选择50万投资赚钱,而不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一定有喷子会说:“唯利是图,对子女的教育这么不重视,未来怎样去建设国家,回馈社会?”

这个问题似乎真的无法让人做出选择,但我如果再给你一个现象解释,你就会明白大多数人的选择了,我们身边很多人的父母没有念过书,早早遍进入社会谋生,有部分人赚到了钱,但他们会认为:“如果自己当初有文化有知识,发展要比现在好的多。”

他们这一类人对自己的子女的教育从来不手软,一律安排并给予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甚至出国念书,除了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遗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读书,可以让你站在很好的角度看待问题

坦白说,读书不一定会让你大富大贵,但读好书,再加上自己的个人奋斗达到中产阶级没有什么太大难度,像四叔这样的本科毕业,班里专业不算拔尖,六位数的年薪不成问题,而在同学里,我的收入还是那么的平庸。

收入并不是我们读书的源动力,如果你只是为了改变命运去读书,大可不必读,抱着读书的功利心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领会知识的奥秘,汲取知识的精髓才是读书的根本。

读书不能给你十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他却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看待事物的角度。

读书即是智慧的体现,储备充足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看待事物的广度与深度也有全面的提高。我们身边经常遇到某些领域里的“专家”或者是“高手”经常回去学习进修,其实很多时候是他们遇到了专业方面的瓶颈,如果尝试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会对专业有全新的认知了解。

我们不能断定读书、上大学会不会让你大富大贵,但他足以让你受益终生。

读书与收入永远成正比

如果你经常抱怨:“专科、本科毕业的我也就比别人多2-3千元的收入。”那我想告诉你的是,不是你收入没提高,而是你书读的不够好,顶级名校毕业生似乎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大三、大四毕业时就被领域内的顶级公司签下。

四叔当然口说无凭,我特意去查了统计数据:

硕士学历以上的家庭比高中学历家庭的富豪比例高30倍。博士学历的人比高中学历的平均收入高6倍。换句话话说,如果你是高中毕业,月入4000元,那么你读到博士的同学大概月薪是24000元,你们同样付出劳动一天,他的薪资比你多出6倍。

虽然我们不是以金钱论英雄那样庸俗的人,但必须认真告诉你:金钱可以衡量出你文凭的价值。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古语一直沿用至今必有其中的道理,所以,以后别再用摊煎饼越入3万或者硕士生给小学毕业生打工等低概率事件来博弈精英人群了,我只想说,幸存者法则看多了,如果这是大范围现象,那岂不是很多人都去做小摊小贩了。

来自网友的留言

只有好好的读书,才会有好的人生

读书时我们都在发愁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当我们毕业时,成年后才知道读书好的人可以拥有很好的人生,而没有读书的人不一定人生会很糟糕,但他们绝大多数人都羡慕那些读书好的人。

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拥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