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东南旅游日志5——访青岩古镇

 边关风雨图书馆 2019-04-28

黔东南旅游日志5——访青岩古镇

清岩是黔桂川重要的交通咽喉,古代茶马古道一个驿站。

        青岩古镇与镇远城、丙安城、锦屏城并列为贵州四大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在贵阳市南郊。清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颇具魅力。青岩古镇因明朝屯兵据守而设镇,明初,青岩古镇设屯堡。明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 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青岩古镇作为军事要塞和其所占特殊地理位置而闻名于黔、桂、湘、川等地,地处几个方面交通咽喉,位置十分重要,清岩在其后的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兴建了不少土木工程,把泥土垒搭的城垣改为清石砌的城墙,雨季满是泥泞的泥土街巷道路改用青石板铺就,还修建了市镇排水系统。   

在使用冷兵器年代,建城选址应选择地势险,易守难攻,汲水方便,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环城是一片开阔地,囤积必要的粮草,如遇外寇来犯,在实力不济时,可以固守城池,静候援兵,清岩古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墙虽然不高但是城外地势开阔,还有一段挺长的坡道,用以对付来犯匪类和外寇,城廓范围大小还算可以,有三平方公里。

其城郭皆以青色岩石所建因而得名,清岩:是一座因山区据点防守需要而演化的山地小城,素有贵阳“南大门”之称。

清岩古色古香的街巷

明中央王朝为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贵州山大沟深,历来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中央政府对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统治一直是非常薄弱的。虽然派官建制,但只是名义上的统治,实质上的管理还是依靠世代相传的土司和少数民族的首领。所以,这些地区一直被叫作糊涂郡,意即其情况特殊﹐去烦就简,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比现在的自治区自主权大一些。

直到明中后期,才逐步改土归流,也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派官员管理的方式。刘铭枢在贵州巡抚任上时,就“先后请改石阡、丹川、西堡、宁谷、平州、大华诸土司,设流官。”后清朝中央遂实行实际控制,取消地方建制,因为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也就是人称驿站,递送六百里加急公文,军事塘报的人和马,都在清岩驿站换人、换马、歇息,住宿,城外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它就是现在的清岩古镇。

后因要对军需提供必要的服务,各地商人纷纷前来经营业谋利,逐渐演化成比较大的军民混居的镇店,附近的有广袤的郁郁葱葱山峦,有不少可耕地,百姓做生意,马帮驮队在此出售或者补充货物,随着岁月流逝小镇日渐繁华,城内牙行、商铺,客栈、酒肆,茶馆,饭馆,戏院,再加上走江湖打把势卖艺的,青楼,那时的清岩就已经很繁华了。

清岩的寺庙

这是清岩的定广门,北城门。

      古镇布局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佛家庙宇众多,文昌阁,慈云寺万寿宫等等,香火兴旺,庙宇结构精巧,庄严肃穆,每到庙会时善男信女蜂拥而至,求神拜佛;天主教在此也有不少信众、巍峨的西式教堂尖顶耸立于蓝天白云中,逢到礼拜日,早晚弥撒,教堂钟声远震山川,余音缭绕。一个不算大的古镇,竟有这么多文化、宗教设施,它说明了从明初开始,这里已经被中央政府有效统治,边塞不再封闭,各种宗教与多元文化和谐并存,商贸和社会发展也有明显变化。清岩成为中西方文化在黔桂云川地区的一个融合点。清代末期发生的第一桩教案就是在清岩发生的,且轰动一时,震惊中外。这件发生在东西方宗教文化的汇聚点的:清岩,发生冲突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本人没有深入了解过,所以不能随意妄下定论,我想什么事物都有一个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发生一次事件也不算是太糟糕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对中国后来的社会发展多多少少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清岩的西门

      古镇人文荟萃,古建筑众多,历史可以追溯到六百多年前,这里有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人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斑驳陆离的古建筑,里面不知藏了多少故事。

      着岁月的流逝,清岩古镇位置愈加重要,南来桂、粤,北往贵北、川渝的商旅驮队,东走鄂、湘、赣;西去云南的马帮,都要从这里走。特别是抗战期间,很多人逃难来了西南,衣食住行供不应求,因而物资运输格外繁忙,清岩更加显现其存在的重要性。

清岩特色一,特色食品:卤猪脚,又名状元蹄。状元蹄的来历,状元蹄自青岩镇出了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清末)就是明证。状元蹄就此名声远播,赵以炯曾经多次进京赶考屡试不中,一次家人为了预祝他金榜的中特意用猪蹄煨炖,以犒劳他读书的辛苦,小火长期煨炖,熟烂之猪蹄非常爽口,吃过猪蹄后赵以炯心情大好,告别家人出发进京赶考,没成想一举中的,金榜题名,十字披红,快马报捷。后来清岩地区的秀才进京赶考,必须吃状元蹄以此讨个吉利,成为约定俗成规矩,现在的状元蹄就是因赵以炯爱吃的卤猪蹄而名这“蹄”与“题”同音,金榜题名嘛!其实,他能中状元和刻苦学习分不开,让它和状元蹄挂钩就有点牵强了,状元蹄外形红艳艳、香喷喷、软糯糯,筷子一挑还颤巍巍的呢,它的外观很是诱人,在那个年代谁不想吃一口?不过到了现在就剩个口彩,因为状元蹄过于油腻,胆固醇高,讲究健康的人不爱吃了。制此卤猪脚,需选散养饲养一岁左右的猪之蹄,取十余种名贵中药入味,经文火温煨,精心卤制,吃时再辅以青岩特产的双花醋调制蘸汁,入口肥而不腻,糯香滋润,酸辣味美。

历来,凡到古镇游览者,皆以品尝此蹄为快,并对此美味赞不绝口。如今,“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旅游文化现象。经过岁月变迁,状元蹄现在仅是清岩一张旅游名片,并无多少实际价值,现在到访人们看看状元蹄会觉得喜欢,欣赏一下可人的色彩,闻一闻扑鼻香味足矣,愿意问津者不多。

清岩街市,很繁华的。

到处都有这样的裂痕斑斑的石板路

清岩铺面

热闹的街市

豆腐圆子是用豆腐捏成圆球状,再裹上面粉做成的。在油锅里微微一炸,出锅的时候黄灿灿的。趁热蘸点贵州特有的沾水,再整个儿放入嘴里,外脆内软,甜中带辣,确是极品的美味。

糕粑稀饭,早餐的首选,藕粉做底,上面放上一个煮熟了的米糕团,看上去煞是可爱诱人,一般吃前先撒上些瓜子、芝麻、花生仁、蜜饯之类的配料,然后用勺子把米糕捣碎,和在藕粉里。

米豆腐几乎西南地区每一个小镇里都有,可到了青岩这米豆腐也不同。当地有一种特殊的米豆腐,用绿豆粉和各种蔬菜调和在一起,色泽嫩绿,这样的配方可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蜜汁猪肘、酸汤鱼等等,玫瑰糖,系平正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

北门里的石牌坊。

清岩特色二:大牌坊,在青岩古城历史上,四门内外有八座牌坊,现保存的只有南门外的“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寿坊”和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寿坊”三座。三座牌坊的建筑造型基本相同,均呈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高9.5米,宽9米,面北背南,属清朝石牌坊建筑风格。

石牌坊,“赵彩章百寿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六月,牌坊建设时都没有挖出基槽,就靠四个长方形柱基直接立在地面上,且一竖就100多年。它位于北门附近,栩栩如生砖雕,描龙画风,甚是精巧,古色古香,几百年风雨难摧。

古代皇封御赐修建石牌坊可有讲究的,没有皇帝册封,不可随意修建,费用由国库拨付,地方官员监督施工,牌坊都是以烈女,节妇,大孝子,在艰难中服侍公婆孩儿,让丈夫心无旁骛的攻取功名,为国效力,百岁高龄老人和学有成就,造福桑梓的人,才有资格得到皇帝册封修建牌坊。

牌坊艺术创意独特,被大师刘海粟称赞为是“实属罕见而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三座石牌坊也成为摄影发烧友的挚爱。

清岩特色三:光可鉴人的石板路,在六百年风雨,冰霜打击下,依旧坚固如初,原先石板的纹路和高低差业已灭失,如今走在下坡路上,似乎感觉青石板像抹了一层润滑剂或者油脂,一点感觉不到脚底与青石板的摩擦系数,身体不由的向前倾斜,我走着走着想停下,看看附近的商铺所售特色商品,脚板似乎要向前滑上几公分才能止住脚,真的是有点心惊胆战,害怕滑倒呢。

光可鉴人的清岩石板路

清岩特色四:背街:是青岩最具古典历史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那嵯峨高低不平青石板条,经过几百年光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像镜面般泛着青黑幽幽的光芒,如在细雨绵绵夜色里走入这条背街,在路旁住户灯光摇曳中,诗意出现了,绿藤爬院墙,润珠落荷塘,花香传四野,谯楼梆鼓响,灯火闪烁处,红袖添油香,伏案无疲意,窗外已曙光。给远离闹市的背街带来一种独特宁静时空感,街边都是住户用层层片石垒成的院墙,路窄,扭曲,环绕而幽静,背街小路沿山势起伏,来到背街就像走入诸葛亮八卦迷魂阵,很容易迷路的,这里是摄影发烧友取景的绝佳地点。



幽静的背街,花香四溢,这里是个游走的好场所。

街也是人文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沿着背街这条历史脉搏前行,我们能看见清岩的前天,也更能看到他的昨天,沿着背街的脉络推演下去,我想明天的背街会更好,更美,更有诗意。

这次在青岩古镇感触最深的是,这里商业气息过于浓烈,有买状元蹄的,当地特色小吃的,有买贵州老酒的,买苗族服饰,更多的是买银饰品。同样的东西价格比专卖店便宜许多,一般是打九折,八折,更有甚者二分之一,五分之一,更厉害的是专卖店的十分之一,令人咂舌,孰真孰假,莫衷一是。这样,一来专卖店制品也少人问津,因为人们觉得他卖高价;二来,旅游点的制品也没人敢买,害怕以次充好。后果是旅游商品,乏人问津,生意每况愈下。

商铺规模一家挨一家,游人在街上走,感觉非常不舒服,热闹的似乎有点让人窒息,浓烈的商业气氛无形中冲淡古镇尘封几百年的优雅,丰富的历史沉积,也让很多来此探幽觅静寻找安宁的人,大失所望,败兴而归。

个人感觉应适当减少旅游景点的商铺安排,留出空间才能挽留客人,让他们在清岩多住几日,夜晚在背街走一走,逛一逛,清晨在城墙上登高瞭望,感受一下贵州高原清岩古镇气息。就可以刺激当地旅馆,饭店生意,不失为一个好举措。来自热闹都市的人们非常喜欢享受静谧中的快乐,享受古藤,石墙,老街,旧宅,让他们在旅游中感受清岩的历史文化,思想得到一次净化,我想这才是旅游的意义。这群人离开清岩后,感觉很好,也许会再来第二次,第三次,还会向身边的朋友介绍清岩,还会写文章赞叹清岩的美和雅致,这样不花钱的软体广告何乐而不为呢。下一节,想谈谈西南的驮队或者是马帮。

本文作于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