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腾讯新闻联合中国摄影报、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推出了“萤火计划”,为专注于公益报道的摄影师群体提供传播平台。作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萤火演讲”应运而生,每一期将邀请一位纪实摄影师,为你讲述报道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第8期“萤火演讲”由业余摄影师宁舟浩讲述。 “我的照片是和被摄对象相互信任、亲身体验、深入观察、长期相处所进行的真实、准确、严格、系统观察的副产品”。在演讲中,宁舟浩分享了五组曾拍过的选题。他看到了为城市建设奉献血汗的农民工,拍下《我们的民工兄弟》;他在老年公寓里感受到垂垂老者的孤独,记录下《一个人的城市》;他发现了京剧在民间生存窘迫,往返多地寻找《京剧守望者》;他在农村城镇化的对抗中,拍下其中的典型代表《毛家工业园》;他还和一对百岁夫妻共同生活,见证了他们《百年好合》的故事。第五个是关于“百岁夫妻”背后的故事。 视频/Gravity Cat Studio 摄影/宁舟浩 文字/璐遥 编辑/Smart 出品/腾讯新闻 中国摄影报 中国扶贫基金会 2013年,宁舟浩来到了海南省万宁市和乐镇五星村,他要和一对百岁老夫妻生活几周。这对百岁夫妻是时年104岁的阿公罗开明和105岁的阿婆吴关风。 宁舟浩希望能记录下这对百岁夫妻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怎样能够在夫妻关系上维持八九十年的婚姻生活。 这是阿婆的厨房,由三块石头一个小锅组成。 宁舟浩跟他们一起生活的第3天,他几乎崩溃,因为夫妻俩的生活就像在播放录像带,每天每个节点几乎是一样的。 他们生活非常简单,每天只吃两餐饭。每天早上5:45或5:50起床吃早点,阿公到菜地里浇水,晚饭之后偶尔去散散步,穿过自家菜地。 两人都有自己的床,他们睡不着时就互相说说话。 宁舟浩发现,他们吃的东西,并不是保健医生说的所谓科学卫生的食品。比如中午饭是一条鱼,连内脏和鱼鳞都不刮,像切萝卜一样,切了后放到锅里煮。 他们也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老两口对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 有一次,宁舟浩问:“你们都一百多岁了,还有什么愿望没有满足吗?” 阿公说1946年闹饥荒时他就想,如果哪一天能吃一顿饱饭,吃完以后立刻去死都可以。阿婆说,当年日本人侵占海南岛会抓慰安妇,村子里所有妇女都藏到深山里去,如果想回来见家人得等到深夜。他们都表示,现在每天能吃米饭猪肉,过得安心,就很满足了。 为了节省水,老两口在一个盆里洗脚。 当阿公背上痒的时候,阿婆会帮他挠挠。 他们最高兴的时候是全家5代人121口在一块儿拍合影。 对百岁夫妻而言,他们已经依稀看到生命的终点,但一点都不害怕。他们的故事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喜欢的人度过了一生”。将百岁老人的幸福传达给更多人,这是宁舟浩拍摄这组片子的意义。 宁舟浩认为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处在自己体力、智力、精力的尽头,而他也越来越体会到“甘于淡泊,持之以恒”这八个字的辛辣。作为一个业余摄影师,摄影对他足够好,让他体会到捕捉瞬间的乐趣,体验到生命的宽广,还让他可以参与社会的进步,可以有限度地改变一些事情的发展。不过,摄影给他最多的,还是让他更好地认清了自己。 宁舟浩 艺术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佳能中国大篷车讲师。国内最早报道农民工城市生存状态、京剧演员当前生存状态和城市社会化养老问题的摄影师。作品多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作品传播、影响较为广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