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瓷器的时代特点(上)

 五彩翡翠999 2019-04-28

明洪武时期瓷器的特点

明洪武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状或大片伙食红斑。这种火石红斑,自元代开始出现,在明洪武瓷器表现突出。

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

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叶纹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期则明显缩小。

瓷器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元代器足遗传。

明代洪武瓷器纹饰,大多简练娴熟,豪放生动,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风格。

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

明永乐时期瓷器的特点

永乐时期瓷器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要时期,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代的典型。

永乐瓷器的造型清秀、圆润、灵巧。

永乐时胎土淘连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

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白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色或黄色,釉汁厚聚处闪浅淡和虾青色。

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厚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凹凸不平状。

圆器中的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感。而后仿的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我们断定年代的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

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代初期明显。

常见器足有: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高深外撇式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碗类,器心多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

永乐时,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四字篆书。

明永乐 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

明宣德时期瓷器的特点

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始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匀净,造型工整,凝重浑重,胎质细腻,多西砂底,器型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釉面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青花用三种色料,进口苏泥勃青料,国产料,进口和国产混合料。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厚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矾红彩始于宣德,瓷釉为寻得创新品种之一,仿哥釉也是从宣德开始的,黄釉是宣德是烧制成功的,青金兰釉又称“雪花兰”或“酒兰”,为宣德时景德镇能工巧匠又一杰作。

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之状,可为明、清两代之最。

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亦有四字的,书写部位不定,亦采用篆书。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彩瓷楷书“德”字无“心”上一横,篆书写“德”字,“心”上都有一横。

器足,琢器多细砂底,无有,无旋痕,泛有火石红斑。盘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盘底,于足脊处滚圆如“泥鳅背”状。

明宣德 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