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智下愚可与论学,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攀登者anly 2019-04-28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从这句话的本意来看,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变的。但后人附会,却把它理解为“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的”,意思完全弄反了。而且把性情附会为等级、地位的世俗的东西,以此证明孔子是封建甚至是奴隶等级制度的鼓吹者,这实在是很荒唐的。

  古人云:“上智下愚可与论学,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说的是智慧超凡的人一般心胸开朗无忧无虑,因此遇事不存疑心;而天赋愚鲁的人无知无识,因此遇事不用心计,这两种人既可与之研究学问,也可与之建功立业。惟独那些中等资质的人,智慧不高,却什么都懂,这种人遇事考虑既多疑心也重,所以什么事都难以合作。

  智至极点和愚至极点的人心中都是纯洁无私的,只有那些智慧不高、心眼不少、见识不多、诡计不少的人,才是最难以合作的对象。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而中才则往往是摇摆不定的。上智下愚皆可建功,而唯有中才之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上智下愚都是快乐的,而中才之人则常常由于忧愤而郁闷。

  网上的愤青们大抵是中才者多见,上智一般不屑于发泄,下愚则无泄可发。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里的庸人也基本上都是中才之人。

  上智下愚与中才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应该承认人的智力水平天生就是有很大差异的。但是上智下愚与中才又不是绝对不可以调和的,很多情况下其实都是心态在作怪。中才之辈或者可以试着看开一切,向上智靠拢;又或者干脆啥也不想,回归下愚。

  或许我们自己也无法确定自己是上智下愚还是中才,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不敢对自己下这样的判断。这也无妨,其实不管我们自己是上智下愚还是中才,我们还是要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不能上靠智者,那何不放低身价,下靠愚者何妨?智者可遇而不可求也,那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过分的看高自己,那就是狂妄。所以不妨还是低调再低调些,须知傻瓜也是可以建功立业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还就是傻瓜的世界。

  伟人说:“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窃以为这也是对中才之人说的,上智自然不会最愚蠢,而下愚也不会最聪明。问题是中才之人非得把自己看做上智,那就是最愚蠢了;而中才之人把自己等同于下愚,那才是最聪明的呢。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中才之人很难理解,但也必须理解。自然郑板桥不会是下愚,也不是中才。但是作为上智者的郑板桥为何甘于“糊涂”,这是值得好好回味的。

  这个世界到底是上智下愚多还是中才多,怕是很难说。单纯地去把身边的人套成什么上智下愚与中才,也是毫无意义的。说到底还是一个心态问题。不管你是聪明人还是糊涂人,糊涂一点不好吗?

       智人与愚人都是可与之共事的人,因为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心无挂碍、不耍心机,与他们共事会很轻松。
  而那些智慧不高、心眼不少的人虽然见识不见得多,诡计却未必少。
  智人不屑耍小聪明;愚人自知蠢笨,与世争斗也不会捞到好处。
  中人却不同,有小聪明凭借便不肯踏踏实实努力,对于利益得失不能无动于衷,总是患得患失。
  这样的人没有智人的超脱,也没有蠢人的木然,遇事会权衡利弊,处心积虑,使人很难与他们合作,也让自己心力交瘁。
  而这个世界上的中人确是最多的,也许你我都是,因此,我们有共同的苦恼。
  其实,只要我们看得开,即使不可能做一个智人,那做一个无忧无虑的愚人又何乐而不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