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计47天,名师押题:底色

 心本心123 2019-04-28

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 , 美目盼兮 , 素以为绚会’, 何谓也?”孔子回答:“绘事后素。”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在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底色”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言之有物。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题目解读>

这道题的材料出自《论语》里子夏与孔子的一问一答,呈现了对其中关键词“绘事后素”的阐释,后又延展开来,触及人生底色的话题。材料环环相扣,重点突出,给考生提供了明确的信息,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导向性,可以激发考生思维的火花,带动其思考。这类命题往往强调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考查,与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是相吻合的。考生偏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要想写得好,就必须想得深、想得巧,这对于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的识见、逻辑与表达等方面都是一种考验。

<高考同型题>

2015 年江苏卷: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请据此作文。

同型预测:押题和同型题都给出了明确的话题关键词,应对这类作文题,考生首先不可以只聚焦于话题而脱离材料,而是要细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写作的突破口。当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写作也要充分激活思维,推陈出新,才能脱颖而出。考生宜化大为小,讲出“智慧”或“底色”的具体内涵,以小切口成大主题。

/立意方向/

01.慎酝底色,坦然人生

“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这句话强调的是“底色”对人生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可以想到的立意是:每个人都应该慎重地选择生命的底色。生命的底色应该是由具有正能量的、美好的品质构成的。一个人只有构建了正确的生命底色,人生之路才会走得坦然自如。

02.生如逆旅,坚守底色

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初,生命底色大多是简单而质朴的,但是随着岁月流转,经历越来越丰富,如同一张白纸的人会被涂染上各种各样的颜色。要想坚守生命的底色而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于自身认知要正确、意志要坚定。一个人要想将自己描绘成一幅绚烂的油画,需要坚守生命质朴的底色。

03.突破底色,和而不同

生命的底色还有可能是相同或者相似的,但是底色并不指向千篇一律,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全部。在底色的基础上,每个人依然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发扬个性,塑造出与众不同的自我。

/备考素材/

▽热爱铸就的生命底色

2018年6月3日,94岁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叶嘉莹先生的毕生挚爱,是中国古典文化,是中国古诗词,而她也已将这样的热爱铸成了自己生命的底色。

▽以慈悲为底色

鲁国的卿孟孙进山打猎,活捉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先送回去,供日后玩赏。秦西巴在回去的路上,发现一只母鹿紧跟其后哀号,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心中不忍,便放了小鹿,自己因此被孟孙赶走。一年后,孟孙要为儿子找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合适人选,孟孙却单单请回了秦西巴。一个人能挺多直、站多高,取决于品性的底色。使孟孙放心托付儿子的,不正是秦西巴的慈悲之心吗?

/佳作示范/

做一棵独立的木棉树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王豪

哈佛大学的学生在查尔斯河沿岸随机采访了数位年轻女性。访谈涉及的问题是“如果有一位开着豪车的陌生男子向你搭讪,你会如何回应”,结果大部分女士不约而同地表示会欣然接受,甚至当被问及贸然接受是否具有危险性时,她们竟表示相信对方的人品。

不少人批判这种过于“物质”的不健康追求。这种评价或许有一定的理据,但是任何个体追求优越的生活都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当然包括女性。实质上,我们应该聚焦的不是“物质”不“物质”,而是这些女性追求优渥物质的不健康方式。当独立自主开始成为一个广受争议的问题之时,是不是恰恰说明,在我们周遭,有一些个体的生命底色过于暗晦了呢?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阿房宫赋》中所描述的那段场景:“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这与那种渴望攀附的当代女性心态无疑病源一处——希望成为权贵的附庸,不付诸努力便能拥有财富。当生命的底色不再纯粹且变得灰暗时,当自立自强从生命的画布中被删除时,是不是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的悲剧呢?如果说,古时的女子还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那这些“主动出击”的现代女性将有权有钱的男性视为依靠,主动做一株攀援的凌霄花,无异于一种自我矮化与自我异化。将自己的命运交付到他人的手中,失去了自我,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这种病态心理是值得现代女性思考的。别在悲剧之后再抱头痛哭,既然扭曲言行是由扭曲认知决定的,那么塑造回归本源,刷新生命的底色则应该是釜底抽薪的良策。

“女性的独立首先是物质独立。”鲁迅先生对于女性独立的意见,大抵可以如此概括。要想活出自我,想构建起真正的男女平等的社会,女性首先应清除那些杂乱念头,让生命之底色纯粹。幸运的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女性用智慧与努力燃烧自我,成就自我,同时向世界证明着女性的魅力。正因为她们坚守独立自主之生命底色,方能点染生命中的五光十色。

朦胧派诗人舒婷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致橡树》,“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的,每一位优秀的女性,都应该坚守独立自主之生命底色,长成一棵骄傲挺拔的大树,将根深深扎进泥土里,努力吸收阳光与雨露,在广袤的天地间,独立自由地生长。

<名师点评>

文章采用了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手法,对引发争议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评议,将底色的内涵聚焦为“独立自主”,这样一来,既使文章避免了泛泛而谈,让内容显得实在,也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的关注和人文情怀。文章对于女性应该拥有的生命底色及其原因进行了充分的解释与论证,应该说有直击本质的深度,显示出当今高中生的广阔视角和思维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