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并快乐着-梁小钧老师大字狂草创作过程

 东方文捷 2019-04-28
我(或者你也一样)很难想象,面对着一堆自己掏钱买来的丈二生宣,会有怎样的遐想。怕?害怕?胆怯?诚惶诚恐?视若珍宝不敢毁伤?感觉不自信手足无措无从下笔?
    你(实际我就如此)或者都会这些顾虑,然而梁小钧没有,即使有,也克服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么大尺寸,是怎样写成的。
    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是不可重复的,但不代表着一幅作品不能多次书写,找到最佳的感觉,留下最佳(当然是相对的)的作品,才是一个书法家创作的方式。这是梁小钧老师的创作经验和总结。
    先交代下要素;
    时间:2011年5月8日凌晨
    地点:中国美院成教学院教室
    人物:梁小钧  众学生
    事件:为某展览创作六张丈二狂草作品
   接下来便跟着我的镜头,感受下巨幅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吧。

此地无银三百两
斯文载道五千年




梁小钧工作室中国书法研修班(长期)教学实录(不可不看的秘密)

傅山的世界。。。

 
大胆取舍、表现。。。


犯错误也不要紧,但即使犯错也要理性地主动去犯错,不要像自由体一样稀里糊涂地犯错。


发力点要找准,体会要深,找准后不但用笔丰富,而且有力度感。
  • DSCN5082.JPG (100.59 KB, 下载次数: 24)

    DSCN5082.JPG

  • 正在进行中的楷书课程概况。。。





    要多做厚重线条的训练,否则作品会飘起来的。必须多做压下去的线条训练。


    《爨龙颜碑》隶书意味甚浓,外形多呈扁方形,与《爨宝子》相比,点画方圆结合,可以稍细一些,体会笔锋提起来的感觉,轻松、古拙。

    《二爨》为隶书向楷书过度期间的作品,除具备隶书意味外,还不够成熟,字形及结体多夸张怪诞,因此在临写是要注意理性化和规整化,尽量找到秩序感,不能太随性。

    越是成熟的有法度的作品,越要写的随性、灵动。相反,越是轻松、随性的作品,临摹时越要理性化。


    • DSCN5122.JPG (60.95 KB, 下载次数: 22)

      DSCN5122.JPG


    • 要善于把各种帖的链接方式了解清楚,为我所用。


      先尽量体会原帖原汁原味的感觉,然后逐步加入自己的东西。不要一动笔就瞎搞。

      一开始就写大一点,不要写得太小,大字更难,难在取舍。

      • DSCN5133.JPG (80.66 KB, 下载次数: 23)

        DSCN5133.JPG

      • 形和质。。。
        • DSCN5147.JPG (85.67 KB, 下载次数: 21)

          DSCN5147.JPG
        • 体会两个碑一方一圆的不同之处。

          ●《始平公》方整,有大气象,密而透风。《石门铭》疏朗而不散,有崎侧之势。

          《始平公》感觉像犀牛,沉稳、扎实,有搬不动的感觉。《石门铭》,体会其闲云野鹤的从容。

          《石门铭》的起收笔可以随意率真一点,不要刻意去描形,把他的感觉写出即可,另外可以体会裹锋去写。
          • DSCN5145.JPG (97.89 KB, 下载次数: 25)

            DSCN5145.JPG


          • 写小字好比操场练兵,写大字好比沙漠练兵。要多写大字,多体会沙漠练兵的胸怀与气度。

            写墨迹,很可能会被细节干扰,被套住了,取舍最关键。


            对于碑版,理解了一定道理之后更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 DSCN5376.JPG (119.31 KB, 下载次数: 21)

              DSCN5376.JPG

            • 梦想与奇迹。。。
              • 梦想与奇迹.jpg (77.83 KB, 下载次数: 73)

                梦想与奇迹.jpg
              • 梁小钧工作室中国书法研修班慨况

                主      讲:梁小钧


                教学助理:严红星

                成      员:吴望松(浙江平湖)    周志平(浙江杭州)
                               何建明(浙江余姚)    黄伟达(浙江余姚)
                               吴劲松(浙江余姚)    杨军林(浙江余姚)
                               黄志军(浙江宁波)    武学文(山西太原)
                               阎立安(广西玉林)    邱荣武(浙江武义)
                               严红星(浙江浦江)

                四季八方:四季,代表的是以年为学习单位的研修周期
                               八方,代表的是全国不同地区的研修班成员

                开课时间:2010年3月至今。。。
                             (每隔半个月的星期六授课一天)
              • 教学安排

                第一年:以下(附图)五种书体(每种十二品)全部研习一遍。学习强度非常大,每一次课程一天内要对比研究学习三种碑帖,一年内完成五体六十种以上碑帖的临摹学习。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每一种书体均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一些碑帖研习一遍,最后,对理解书法的思维和高度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博”!

                第二年:每人根据自己的习性情况再选择研修的主攻方向或专题。这是一种“专”!
                • 00812品.jpg (166.57 KB, 下载次数: 17)

                  00812品.jpg
                • 教学理念(第一年)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篇。 

                  【大意】练习千支乐曲之后才能知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支剑而后才能识别剑器的好坏。 

                  【提示】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即使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多实践,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万卷,下笔有神。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道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

                  • 千曲千剑.jpg (140.89 KB, 下载次数: 18)

                    千曲千剑.jpg
                  • 教材介绍


                    一:实践证明在学习时,比较性临摹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打个比方:练习圆笔的同时又练习方笔,对圆笔 的“度”也许会把握得更准确更好。以此类推等等。但是,我们在练习时不可能很多本字帖换来换去,于是就想编辑一套既能解决单册碑帖零散单调又能弥补全集贵重冗繁遗憾的实用碑帖丛书。

                    二:很多朋友临摹一种碑帖,都是从开篇一字不漏临到结尾,重点不明确目的性亦不够强,甚至学了很长一段时间还只是在碑帖的前半部分徘徊不前,碑帖前、中、后各种形态特征均未能有所涉猎,从而导致作品风格的简单化和程式化,效果不甚理想。于是我们在编辑方法上,通过展示碑帖的整体性并筛选出尽可能囊括或代表该碑帖显著特征的局部篇章,以便临习时有的放矢,尽量避免以偏概全的临习习惯。

                    三:通过编辑这套丛书,希望能给读者一种主动选择性学习的观念参考。我们可以主动选择篇章临摹、主动选字临摹,在这种主动性锻炼之下,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们的创作能力。经常遇到很多朋友说临摹很好但创作很困难,原因也许就是临习碑帖时太被动了,自己的主动取舍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理性锻炼。另外,在编辑这套丛书时,每一种碑帖都附上了几点临习提要,虽只是一家之言,但却真诚地希望能给读者一定的参考。



                    • 008-12品.jpg (166.57 KB, 下载次数: 29)

                      008-12品.jpg
                    • 篆书课程概况



                      插播梁小钧老师课堂语录



                      @主要訓練“眼、手、胆”!!!这三个字学会了,什么字帖都一样!任何一位老师都不一定就是最正确的,只能作为参考。老师只是起到桥梁作用,是介绍字帖(经典)的桥梁。当然,能做到越客观越好。最终的标准还是经典碑帖!

                      《白盘》特点:有起伏,有顿挫,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增加用笔动作,提笔,有阻滞感和遒劲感,注意体会。

                      ●《散盘》中锋、圆厚,不能滑(与《大盂鼎》相对),起收笔不能尖细,要圆、厚、拙,停滞感,增加用笔的动作。

                      观察字贴,会因视觉错觉或观察方法不够正确而大打折扣,而书写(用毛笔表达)时因驾驭毛笔的能力问题又打一次折扣,两次折扣打下来,最后作品便离原帖相去甚远。


                      尽量不要取法当代人,当代人不够固定,不够成熟,不够系统,有些已经做到极致化了,就那么几招几种,如果要演绎的话,可能会更困难,很容易就被套进去。

                    • 生宣上写字,要很会用水。


                      字外空间要尽量做整齐一点,作品要有大气、堂正之象。

                      要会把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融合起来去处理。任何一块白的地方都非常重要。

                      临帖不要被一种帖套死,要活学,甚至放到书法史中去比较衡量。要很理性去关注各种对比,体验的越多,才能知道哪种度更更接近原帖或是自己的度,不能总是“永和九年”,而是要有通篇、全局(横向、纵向)谋略。


                      多写大字以后,再写小字会有大气象,小字可以写的细腻一些,而写大字一定要学会“取舍”。一幢两层别墅和一幢八十层高楼不可同日而语,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如写《兰亭序》,其中起笔的牵丝小映带,很漂亮,很丰富,一旦放大写,肯定不能原样放大,否则就妖了。

                      历代碑帖都可以放大临写,方法一致,关键看如何取舍,对传统的理解到哪里,表现的“度”便会在哪里。

                      处理好大空间和小空间的依次变化,理性而自然的空间感。

                      如何读帖?为什么人家临写的东西就那么丰富?主要是观察方法问题,要会读帖。如前6天的学习中,先是客观被动一点单个字描形,掌握其点画、结构、笔势等特征。而后主动去取舍改造,通篇布谋,掌握全局的风格和情感起伏。
                      • DSC01290.JPG (102.56 KB, 下载次数: 20)

                        DSC01290.JPG
                      • ●吴让之,按---提---按---出锋,笔法上接近邓石如。中心在1/3处,用笔尖写,笔用到1/3。

                        吴昌硕,按---快速提起来,收的住,注意行笔的爽利,果断。用笔肚写,笔用到2/3。可以铰锋,使其厚重。

                        赵之谦、按---提---按---出锋,一半笔锋,线形感觉有点扁扁的味道但又不能趴下去。

                        粗线可以裹锋绞转,而细线因为是用笔锋,不能绞转,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