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一波流感再度来袭!别等孩子中招了才知道

 Purefact 2019-04-28

伴随着春夏交替,气温升高,近期的流感似乎也有抬头之势。

最近,就有很多家长在后台给丁香妈妈发消息,问「流感是不是又来了?」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后台

老编辑所在的妈妈群,也有很多妈妈叫苦不迭,说「乙流凶猛,不仅娃都中招了,有的小学甚至全班停课」。

图片来源:妈妈群

按理说,流感的高发期应该是次年 11 月到 3 月,这都 4 月份的尾巴了,流感是要卷土重来的节奏吗?

流感真的又来了?

一直就没走过!

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数据显示,相比较前两年,今年目前的流感样病例还是比较多的。

从下面这两张表也可以看出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2017 和 2018 年,第 12~16 周同时期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基本都在 4% 以下。而今年,南北方(红线)的流感样病例不仅高于近两年,甚至突破了 4%。

图片来源: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数据整理而成

换句话说,和同时期的去年、前年相比,目前的流感还是比较严重的。

而从每周播报的流感疫情数据来看,目前在全国流行的流感病毒,是以乙流(B 系)为主,甲型 H1N1 流感也共同流行。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事实上,从今年第 13 周(3 月 25 日~3 月 31 日)开始,乙流所占的比例就已经超过了甲流,并且不断地上升。

我们将 17 、18、19 年的乙流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对比了同期疫情流行趋势,发现今年的乙流监测数据确实比前两年高出很多。

近三年同期的乙流监测数据占比▼

图片来源: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数据整理而成

可以看出来,尽管 17 年乙流比例在上升,但都在 50% 以下,18 年甚至出现了下降趋势。反观今年(红色那条线),乙流却是有大幅度上扬趋势,并无明显下降。

不过大家也不用慌,根据经验判断,这波流感可能是最后一个「回马枪」,一般不太可能形成大流行。

2 岁以下是高危人群

依旧不能放松警惕


相比甲流来说,乙流主要是在冬春季节流行,传染力没那么强。

但婴幼儿,尤其是 2 岁以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会引发心肌炎、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需要家长特别警惕。

如果孩子只是打喷嚏、流鼻涕等鼻部症状明显,无发热或发热 38.5℃ 左右,并且精神状态良好,这个时候可能是普通感冒,不是流感,在家好好休息就行了。

但如果除了打喷嚏、流鼻涕,还有以下 4 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流感:

  • 孩子发烧快、烧得高,体温 39℃ 以上,吃退烧药都难退烧;

  • 孩子状态差、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小宝宝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

  • 孩子可能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 其他家庭成员、或幼儿园里有流感疑似患者。

图片来源:丁香妈妈

一旦怀疑孩子得了流感,建议尽快去医院进行流感病毒筛查。

孩子被确诊流感

记住 4 点护理常识

1. 抗病毒治疗:

口服奥司他韦

如果孩子确诊得了流感,可以口服奥司他韦进行治疗。

奥司他韦有两种剂型,颗粒剂(规格有 15 mg 和 25 mg)和胶囊型(规格为 75 mg)。

1 岁及 1 岁以上的孩子按照说明书服用即可,1 岁以下的孩子建议遵医嘱服用。

要注意的是,吃药推荐疗程是 5 天,不要随意停用。

如果孩子服药后呕吐严重,可以在服药之前先吃点食物缓解下肠胃压力。

2. 发烧护理:

服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

按剂量口服一次,热退即止。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 2 个月以上的孩子,布洛芬只能用于 6 个月以上的孩子,服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一般不建议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

在使用退烧药物同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多喝水,减少包盖,这样帮助降温。

3. 切忌:

不要给孩子擅自吃其他抗病毒药或抗生素

药不对症不仅不治病,反而容易害了孩子。

一定要遵照医嘱,合理用药!

4. 家庭护理:

注意饮食、隔离

孩子生病期间要增加液体摄入;给孩子做一些吃得顺口的东西,但不要强迫进食;无论是孩子还是其他家人,都要勤洗手;房间做好通风。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家里只要有一个人确诊流感,就最好隔离,由专人看护,并且全员戴上口罩,每天更换,避免交叉感染,特别是有二宝的家庭。

面对流感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