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一定要逼孩子养成5个好习惯,可能影响他一生

 不负好时光16 2019-04-28

教育家孙云晓也曾说过:训子千遍,不如养成好习惯!

的确,好的习惯绝对是成功的前提,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那么,在孩子学习生活中,我们最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他哪些习惯,让他成为学习自觉的优等生呢?

1.阅读习惯

茨威格说,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

孩子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量,早期依靠天赋聪明,学习成绩可以一直领先,可是到了初高中,知识越来越密集,一旦孩子的智力能源储备不够,理解力、思考力和逻辑力跟不上,就会出现学习力不从心的现象。

所以,家长应及时把握好两个阅读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2.规划习惯

人是有惰性的。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常常会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和理由。

因此,引导孩子培养制定学习生活规划的习惯,不仅可以促使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排除干扰和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劳逸结合。还能在无形中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以及获取自信心。

3..分享习惯

边学习边分享,把学到的东西用自己的理解和话语去总结并教给别人,是一种极为高效且能获益良多的学习方法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中曾指出,单纯通过听讲、阅读等学习方式学到的内容只能保留5%-10%,而通过“马上应用/教给别人”能记住90%,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学到的知识。

所以,不要再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要鼓励孩子去和同学交流分享。

4..锻炼习惯

很多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基本放弃体育课,恨不得争分夺秒学习。甚至有些家长老师都认可这种做法。

殊不知,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对大脑产生有益的刺激作用,增强人的记忆力和专注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孩子学习奋斗的同时,家长老师应合理引导孩子进行足够的体育锻炼,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发育,更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5.守时习惯

有句话说: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

往往在学生时代就常常迟到的人,在成年后进入职场往往也总是迟到和踩点。

如果父母从小对孩子上学迟到这件事没有重视,就会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丧失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在当今这个重视时间观念的社会,守时不仅体现出一个人的观念,更能体现出这个人的道德修养。

所以,一定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守时的观念,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