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古镇,值得再去品味。2018年冬天,第一次参加老年大学摄影创作班组织的川东北古镇采风活动。所到三个古镇(白衣、恩阳、周子),以其千年沉淀的自然文化特色,留下印象。镜头匆匆记录的真实,虽说是浅浅的无数个碎片似的影像,但编篡起来,就是我想要表述的当下古镇人的生活故事:朴实无华,祥和宁静,充满喜兴。一座老桥,链接着外面的世界。桥头一颗的百年老树,遮天蔽日 ,愉悦着来往的过客,感恩大自然的赐福。青瓦木房,像一首流淌着的老歌,朴实无华,原滋原味。一条老街,印记着历史的岁月,延绵着古镇的风貌。。。夕阳之下,炊烟升起,穿透屋顶,雾绕弥漫,令人联想。。。领袖与模特在同一地平线上,共享微信支付宝的快捷交易。古老斑驳的木门窗框上,晾晒着洗净的五颜六色的鞋 ,在一道光影的照射下 引人注目。是啊,当今古镇人同城里人一样追求着斑斓的色彩,享受生活的美好。门前窗外,种植一簇绿色植物或悬挂一盆鲜花,已为古镇人追求的一种时尚。当年红军留下的苏维埃政府办公遗址,在商品化的时代被廉价买给了私人老板,变成了商场和家住。征得房主的同意,我踩着嘎吱嘎吱响的木板楼梯,上上下下,进入当年红军办公地的每个房间,墙上门框上还依稀可见当年的标牌。这个革命遗址就这样被市场化了,心中一阵不安。我給房主说,“这里红军遗址不久定会从你手里收回的。”他疑惑的看着我。红军工作遗址的楼阁上,挂满了湿漉漉衣服。我又是一阵心紧。商业化兴起的潮流决不能淹没历史。据说,周子古镇的这位老大爷每天必坐路旁,等候过路人与他交流。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光。他用吞云吐雾的吸烟示好,互动城里来的摄影爱好者。我们双方都过足了瘾。年有84岁高龄的大爷在地头拔草收菜。他说每天要到田里走走动动,心里舒服。门前纳鞋垫。这美丽的图案和细密的针脚,出自年近八十的老者。老人家说,现在已没有人来买了,她也没有打算卖,闲着没事,绣绣花,打发时间,高兴得很。说着,她把已绣好的鞋垫翻出来给我看。真是欣然自得。四、古镇来的摄影爱好者。如今,身背相机 ,离开城市,出入古镇,记录生活,寻找快乐的夕阳人已是古镇的一道风景线。黄爷爷和郭婆婆夫妇,摄影班同学多年,是创意摄影的“明星” 。虽八十有三和七十有八,但快乐行摄令他们精神不老。川东北古镇,短短四天,跑马看花,浅浅影像,完全不足以表现古镇的文化与自然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