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静脉血栓,抗血小板or抗凝如何选

 思想年代 2019-04-29

血栓是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一旦堵塞血管,会使血液运输系统瘫痪,发生在重要脏器还可能出现猝死,是血管的天敌。

近年来,心肌梗死、脑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发病日益增多。血栓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同样是血栓,两者形成机制不同,治疗和预防上也有所区别。

动脉血栓VS静脉血栓 

动脉血栓治疗:抗血小板

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周围动脉疾病等都是动脉血栓疾病。

动脉管腔,压力,血液流速,剪切应力,血小板易于聚集,容易形成血小板血栓。凝血系统的启动以管壁损伤释放组织因子为主要原因,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小板血栓(白色血栓)的同时,也形成纤维蛋白血栓(红色血栓)。

因此,血小板在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动脉血栓的治疗应以抗血小板为主,辅以抗凝治疗预防纤维蛋白沉积

  • 抗血小板药物

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最常用的口服药为阿司匹林,其他还有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静脉应用药物包括阿昔单抗、替罗非班等。

  •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治疗策略以及缺血和出血时间的风险,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比伐芦定等。

其中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更合理的抗Xa和IIa因子活性的作用,可以皮下应用,不需要实验室检测,临床观察表明,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有疗效肯定、使用方便的优点。

静脉血栓治疗:抗凝

静脉血栓栓塞(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以下肢DVT最为多见。

静脉管腔,压力,流速,剪切应力,血小板不易聚集;但易于触发、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其中血小板成分相对较少

因此,静脉血栓的治疗应以抗凝为主控制血栓进展和预防PE

  • 抗凝药物

肝素:肝素5~10万IU一次静脉注射,以后1000~1500IU/小时持续静脉滴注,其滴速以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倍于对照值为调整指标。随后肝素间断静注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均可,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

华法林:在用肝素后1周内开始或与肝素同时开始使用,加用华法林初始剂量为3.0~5.0mg/日,与肝素重叠用药4~5天,调华法林剂量的标准为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当连续两天测定的INR>2.0时即可停止使用肝素,单独口服华法林治疗。

利伐沙班:新型口服抗凝药,作为Xa因子抑制剂新近推荐用于治疗成人DVT以及预防复发性DVT,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治疗。

动脉血栓治疗应用

  • 慢性肢体缺血或稳定性冠心病(无血栓形成)的患者只推荐抗血小板治疗,不推荐使用抗凝药物

    如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均应每天服用75~150mg阿司匹林,若存在阿司匹林禁忌证,可用氯吡格雷。对某些高危患者,可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 急性肢体缺血(存在血栓形成)的患者应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随后长期服用华法林预防

  •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以溶栓或抗凝,抗凝是预防纤维蛋白沉积的辅助治疗。

  • 对于具有卒中高风险且出血性风险较低的房颤患者,首选长期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因为其预防卒中的作用明显高于阿司匹林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不推荐肝素治疗

静脉血栓治疗应用

  • DVT

对于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DVT者,不管采用何种抗凝方法需立即实施快速起效的抗凝治疗,包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普通肝素等,一般首选低分子肝素。若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才首选普通肝素

  • PE

同DVT一样,抗凝治疗也是PE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治疗方法。

动脉血栓预防

  • 二级预防目的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发生破裂

使用有效抗栓药物,防止在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 一级预防目的

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药物预防方法

服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静脉血栓的预防

  • 手术患者术后应鼓励尽早离床活动

  • 当危险因素无法去除时,使用机械性预防和药物进行预防

  • 预防静脉血栓的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

  • 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用于任何静脉血栓高危人群的预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