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年前,她被精神病人扔下五楼!重伤瘫痪!今天,她成了博士,当了新娘!

 月下叮咛 2019-04-29

4月27日上午

南昌滨江宾馆户外草坪上

一对特殊的新人举行婚礼

......

故事的主人公

名叫李玉川

            事件回顾           


1998年11月12日下午

年仅11岁的南昌市21中

初一(1)班学生李玉川

期中考试交卷后

在5楼走廊里等同学

被混进学校的精神病人舒某扔下5楼

造成高位截瘫

▲21年前躺在病床上的小玉川

其治疗费用不啻于天文数字

时任江南都市报热线记者吴志刚

得知消息后

立即赶往现场进行了采访

当时这起校园伤害案全国瞩目

李玉川的赔偿问题引起广泛争论

学校是否承担完全监护责任?

精神病人舒某责任如何认定?

赔偿额如何计算?

等等因此事件所折射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

最后爱心汇聚治疗费

各大媒体转载报道

《校园伤害管理条例》立法

一系列问题得到了解决

新闻报道推进着事件的良性发展。

从第一篇报道在江南都市报上刊登

到李玉川博士毕业

步入婚姻

吴志刚持续关注报道

21年的爱心新闻接力

见证了生命的顽强和人间的真情

           如今,她结婚了         

李玉川在北京治疗期间

附近大学的学生通过新闻

了解到她的不幸和坚强

特意组成助学小组帮李玉川自学

李玉川战胜身体的伤痛

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

最终考入中央美院油画专业

并且从本科一路考到博士

2012年

李玉川在网上认识了广西小伙陈霖枫

小陈被她一路走来的励志精神所感动

终于做出决定从广西来到北京

一边工作一边陪伴李玉川

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

2019年4月27日

两人终于走进了婚姻殿堂

在滨江宾馆户外草坪内举行了婚礼

来自五湖四海

曾经帮助过李玉川的爱心人士和亲朋好友

一起见证了他们的幸福时刻

曾任江南都市报副总编辑、现任江西新闻客户端内容总监吴志刚特意赶来见证李玉川的幸福时光。他说,自己21年对李玉川事件的接力报道,正是江南都市报“关注都市冷暖,关心百姓甘苦”办报宗旨的具体表现。时代在进步,媒体也在进化,但这个宗旨仍会融入每一个报人心中。


            新闻回顾          


江西南昌少女瘫痪10年后高分考入中央美院

——2008年7月29日刊发于江南都市报 

文、图/记者 吴志刚

核心提示:求生的本能让李玉川的手抓了一下五楼的护栏,但这不足以阻挡她生命的坠落……现在,对李玉川一家来说,筹齐大学四年的学费,乃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对于已经家徒四壁的他们来说,也许需要更多的援手。每次绘画,李玉川都必须靠护具支撑起身体。

未满11岁时被精神病人从五楼扔下,南昌姑娘李玉川创造人生奇迹

2008年7月20日,国内绘画艺术最顶尖的学府中央美术学院,把一份宝贵的录取通知书颁给了一位少女——她创造了文化课高达512分,且专业课名列前茅的奇迹。更让招生老师惊讶的是,这个名叫李玉川的江西少女,已经瘫痪在床整整10年!

对于李玉川来说,10年前的那个深秋,是一个黑色而扭曲的季节。1998年11月12日下午,时为南昌市二十一中初一班学生的李玉川,刚刚考完生物,正和同学在五楼的走廊上对答案。此时,精神病人舒某混进了校园,他上到五楼,摸到李玉川的身边,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他猛然抱起李玉川,使劲往楼下抛去。求生的本能让李玉川的手抓了一下五楼的护栏,但这不足以阻挡她生命的坠落……

艰难求学

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奇迹这个词似乎与玉川青葱的生命如影随形,否则真无法解释她何以能度尽人生的重重劫波。从高高的五楼坠下,当时未满11岁的她居然大难不死。虽然全身23处骨折、脾脏切除,但经历20多次手术后,她顽强地活了下来。当然,由于颈椎和腰椎骨折,她没能逃脱外伤性截瘫的厄运,胸部以下躯体失去了知觉,大小便失禁,从此只能与病床和轮椅为伴。

“体育老师都说我的腿长胳膊长,将来一定是好身材。”7月28日,面对记者,李玉川仍沉浸在回忆中,“刚刚受伤时,除了肉体上的痛苦之外,我的精神是非常乐观的,我觉得我一定能重新站起来,长成阳光下的健美女孩。当时,我的知觉在一毫米一毫米往下恢复,爸爸每天都在我的身体上用圆珠笔划横线做记号,希望生命线能往下些,再往下些,最后我能站起来。”

但生命线刚走过胸部,就再也不往下走了。至少到现在,医学奇迹并没有发生。李玉川度过了飘零异乡、辗转求医、缠绵病榻的10年。这本是最美好的芳华,从童年长到青年,从女孩长成女生,但她只能在住院中度过。

爸爸李福宝,这个一条腿上也装着假肢的退伍军人;妈妈万顺庆,这个坚忍顽强的下岗女工;加上李玉川,这个风雨飘摇的三口小家,选择了在厄运打击下坚强。他们靠着杯水车薪的赔偿款以及好心人的帮助,从昌大一附院到山西平陆截瘫医院,再到北京香山医院,虽然没能创造奇迹,但留住了李玉川的生命,并使她终于能在轮椅上坐立。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1999年2月,李玉川从昌大一附院转院至山西平陆;当年7月1日,她又转院至北京香山医院。院长腾出了一间废弃的库房,作为他们的栖身之所。李玉川边治疗,父母边为医院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活,他们相濡以沫,寒酸度日,几乎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来自好心人的捐助。

在日复一日地痛苦治疗中,李玉川的身心也在成长。当她终于意识到此生再也无法站起,再也不能重返校园时,她的心底也曾极度黯淡。“受伤前两年,我真的没哭过,我觉得我至少可以回到学校。同学们来信说,班上还保留着我原来坐的位置。”李玉川心意沉沉,“但两年半过去了,我得知自己所在的那个班已经初中毕业离校,我日思夜想的班级再也不存在了,我真的回不去了。于是我大哭一场,为了怕爸妈听见伤心,我躲在被窝里哭。”

在受伤的前五年,虽然离学校越来越远,但她从未放弃学习。由于伤情严重,每次学习她都要付出巨大代价,痛楚是求学过程中驱之不去的恶友。刚开始只能躺着,玉川就让爸妈轮流给她翻书。后来终于能够小坐一会了,她就拿起笔记录和演算。截瘫导致的脊柱侧弯,使她的坐骨神经、背部神经等都处在病态,坐了不到一会,就一定会钻心疼痛,但她咬牙坚持再坚持。

机遇总是垂青努力的人。在香山医院住院的第五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海淀分校搬到了附近。妈妈推着轮椅,把李玉川带到了海淀分校。得知李玉川经历的学校负责人,测试了已经离开学校五年的李玉川,惊讶地发现她的英语居然达到了高中水平!而从小就有绘画天赋的玉川,经历磨难后显现出来的艺术特质,使她画出的第一张画,就让学校美术特长班的老师叹为观止,学校决定录取玉川到美术班就读。

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在梦想猝然折翅多年之后,李玉川终于来到了梦延续的地方,她怎能不竭尽全力抓住?

北京的春天柳絮飞扬,为了练习口语,李玉川的颈脖被牵扯得僵硬异常;北京的夏天热不可当,为了练素描,她戴着厚厚的护具,支撑着自己坐起来,大汗淋漓中一画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双臂失去知觉;北京的秋天红叶烂漫,为了补习数学,她几度累得旧伤发作,也无心去看窗外风景;北京的冬天滴水成冰,为了练油画,她的双手冻疮密布……

虽然由于身体和治疗的缘故,李玉川没法每天去学校,几乎靠自学,但她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是最棒的。在求学的第四年,按照有关规定,李玉川取得了北京的学籍。今年,她参加了北京市的高考,第一志愿报的就是艺术类顶尖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凭借优异成绩,李玉川被顺利录取,这也是该校近年来录取的第一位瘫痪学生,足见校方对她艺术未来的看重。

内心独白

李玉川自述:我的五年

五年,人的一生中有多少个五年?五年,一个人可以从15岁长到20岁,这个五年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最灿烂季节。我原本以为自己的五年是注定要在轮椅上孤独、灰暗地度过的。

2008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

妈妈推着我来到了北京44中考场的门口。之前的专业考试已经通过了,进了小圈。对于文化课我很有把握。我的考场原本在三楼,考虑到我的身体情况,44中在一楼为我设立了一个独立的考场。

那天早上,语文考试结束,监考老师推着我出了考场。我一出考场就感到了一股热浪向我袭来。外面气温很高,太阳火热,同时,我看到了在大门外等候孩子们的家长,他们站在骄阳下向里面张望。我是第一个出来的,他们期待的目光便一齐落到了我的身上。那时的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那是千百双充满爱与期待的眼睛啊!我来到大门口,家长们为我让出了一条小道,我没想到的是,当我走近了,在外守候的家长们竟一齐鼓起了掌,我被这掌声淹没了,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进入人群,掌声一再响起……我刚开始所体会到的压力在此时已化做了无尽的动力。我想在我的人生路上,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如此浓浓的爱意在我身旁,还有什么困难值得去恐惧呢?

五年前,我想起了五年前的我。五年前的我是不敢畅想未来的:什么高考、艺术之路、梦想,甚至上学、老师、同学都只在我的梦里才出现。那时的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做有关学校的梦,但同时又恐惧梦醒后的失落。经常是一睁眼看见了黑漆漆的夜,又马上闭上眼,希望那个梦能继续做下去。

我常常呆呆地望着窗外屋角下的那一小片天空,有时鸟儿飞过,有时虫儿飞过。那时真切地感受到有一把枷锁牢牢地锁住了自己。鸟儿有伙伴,虫儿也有,我却没有。我突然发现,身体的残缺固然不幸,但更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缺。那时的我绝望地认为自己的心灵是注定要有残缺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流走、自己的长大,我开始慢慢地意识到:我的病很可能把我一辈子固定在轮椅上。我不可能回到学校,我不可能有梦。学校——那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以后真的只能是梦了。

那时的我又怎么能想得到,五年后的今天我能够学自己从小热爱的美术、参加全国高考。我有了伙伴,有了梦想,有了花季可以回忆。我知道是学校、老师、同学用五年的时间给了我一切,用五年的时间给了我一生的阳光……这便是我的五年了。

记者手记

命运

命运是什么?也许另一个世界中有我们无法解释的安排,既然不能证明它的不存在,我们就将人生路口的剧变当做命运的安排。

童年的李玉川面容姣好,身材颀长。如果不是那场变故,现在的她一定是阳光下最青春靓丽的女生,今年正好大学毕业,开始她人生骄傲的飞翔。但10年前的那个黄昏,厄运毫无征兆地选择了她。她的人生从此被改写。

10年,也正好是我做记者的时光。10年前,李玉川是我重点报道的第一个新闻人物。我还记得1998年12月1日发出的第一篇报道叫做《我要做江西的桑兰》,这个小姑娘由此一度被媒体亲昵地称作“江西小桑兰”。随后,两个不同原因受伤,却有着相似命运的小姑娘还真的走到了一起。桑兰以她的壮烈翻转受伤,改变了很多中国运动员的命运,体育保险从此得以普及。而李玉川,以她的人生变故,改变了中国校园伤害赔偿立法的进程。

10年间,我报道过无数新闻人物,但李玉川是我追踪最久、走得最近的新闻人物。几乎每一次去北京采访,我都要顺道看看她,因为她也给予我对新闻本真坚守的动力。

相对于人类进程,我们个体的命运也许是渺小的,但当个体命运影响人类进程时,你能说她不伟大吗?就如一位美术界前辈所说,由于李玉川的特殊经历,给了她比别人丰富得多的人生体验和艺术沉淀,今后的中国画坛,一定有她的特殊地位。

所以我还相信命运有时候会公平,冥冥中它会是一个理性的事物,它会露出动人的笑容,让我们不再有太多的遗憾和无奈。

现在,对李玉川一家来说,筹齐大学四年的学费,乃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对于已经家徒四壁的他们来说,也许需要更多的援手。

相关报道

2013年5月,时任江南都市报副总编辑吴志刚与南昌骑友一起骑去拉萨,并写下《人生能踏几山云——骑车去拉萨》一书。初看此书,很多人只知道他与另外4名车友历时31天,战胜高原反应、地震、塌方及体力极限,最终和两名骑友艰苦骑行2242公里到达拉萨。直到书的最后,作者才道出自己另一个心愿——带着玉川的心愿骑车去拉萨。

  因为行动不便,李玉川很难外出写生。她一直幻想着自己是一朵行走的花,飘在“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线之上,尽赏天路的瑰丽和雄奇,然后用画笔创作出最美丽的画面。吴志刚说,这些年里,他每年都会去北京看望玉川一家,玉川的这个心愿深深埋在他的心底。2012年底,在玉川全力冲刺中央美院油画专业研究生之际,他萌生了用自己的车轮和相机帮玉川完成愿望的想法。

  “2013年5月,我上路了,带着玉川的心愿。当不断有同伴因路途艰辛退出的时候,每天支撑我的,除了在微博中加油鼓劲的博友,就是像玉川一样犯傻的笨拙精神。”吴志刚深情地写道:“照相机的镜头,不仅是我的视线,也是玉川的双眸。冲刺日,我得知玉川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美院研究生,激动地一路冲刺到布达拉宫,这真是冥冥之中的功德圆满。”

  后来,吴志刚从西藏寄来的照片,使李玉川拥有了无穷的写生素材。最后还以照片为蓝本,创作了4幅插图,作为吴志刚新作《人生能踏几山云——骑车去拉萨》的插图。

来源:综合江南都市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