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可:足跟痛的经典方】

 昊晟堂 2019-04-29

地黄饮子

方源《宣明论》

组成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洗焙)、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去心)、附子(炮)、石菖蒲、远志(去心)各等份(6克),薄荷叶七片(1克),生姜五片(3克),大枣1枚。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谓少阴气厥不至,急当温之,名日痱症。

方解方中地黄、山茱萸、巴戟、肉苁蓉补益肾脏之不足,以肉桂、附子之辛热协上药以温养真元、摄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敛液,使阴阳相配,以济于平;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更少佐薄荷,搜其浮散不尽之邪;姜枣为引,和其营卫,益正气而除邪气。合而成方,具有温补下元、摄纳浮阳、交通心肾、开窍化痰之功。

应用

1、脚后跟痛脚后跟痛,祖国医学认为脚后跟为少阴所主,前人有“足得血而能履地”之说,血为阴。今足不能履地是肾阴不足所致。但阴为阳气所化,故用双补阴阳的本方治疗。使阴阳得补,其痛自止。

2、右下肢瘫痪右下肢瘫痪,祖国医学认为下肢为肾所主,今废而不用,应责之于肾,故用本方以补肾之阴阳。

病案举例

屠某,男,42岁,广西人,干部。1979年3月2日初诊。

患者于两月前自感右足跟疼痛,不能触地,走路时疼痛加剧。近半月来疼痛沿小腿内侧向膝关节内髁方向放射抽痛,曾服多种西药无效,针灸治疗多日也未显效。其疼痛与气候变化无关,并伴有下肢发凉。

经检查:右足局部无红肿、压痛,血的细胞计数加分类、抗“O”、血沉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舌淡红,舌体胖有齿印,苔白厚,脉沉细。辨证为肾阴阳两虚。

方用本方治疗: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附子、石菖蒲、远志各6克,薄荷1克,生姜3克,大枣1枚。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二诊:

患者服上药后疼痛大减,其痛已不向膝关节内侧放射。但足跟仍有疼痛,走路时不敢踩实。舌脉仍同上。继用上方加重附子药量至9克,再服三剂。

三诊:

患者服上药后,足已能着地走路,足感较前温和,不走路时疼痛已消失。但在走路时足底部感到有一股筋向小腿后抽痛。舌苔退为薄白,脉同上。改用桂枝汤加附子葛根[肉桂、白芍、生姜各9克,甘草(炙)6克,大枣4枚,附子3克,葛根12克],三剂。

四诊:

患者服上药后下肢已不抽搐疼痛,走路时足跟也不再疼痛,诸症消失。仍再用地黄饮子三剂,补肾培本,以善其后。

体会

足跟为足少阴经脉循行部位,足冷为肾阳不足,阳不足则阴无以化,导致肾阴亦不足,阴血不能充盈肾经,故虚而作痛。本方为肾的阴阳两补之剂,所以用之显效。三诊时改用桂枝汤者,因病邪已由里出表,故从表以透之,病告痊愈。

《古方今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李可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