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学作品的观赏草文化及对现代植物造景的启发*

 渴取一瓢饮 2019-04-29

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中,植物文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植物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同时也成为古代自然园林中的一大特色。观赏草是一类株形优美、色彩丰富的草本植物,以禾本科(Poaceae)为主,包括部分莎草科(Cyperaceae)、灯芯草科 (Juncaceae)、百合科(Liliaceae)以及鸢尾科 (Iridaceae)等植物[2],主要以茎秆、叶丛、花序为主要观赏部位[3]

中国古代有关观赏草的诗歌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但现代鲜有学者研究观赏草和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4]。虽然现代学者对观赏草的研究在2000年后快速上升,在绿地应用方面有较多的研究[5],但在植物配置应用方面局限于对现代景观实例的阐述总结,未能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挖掘和探究观赏草配置方式的深层次内涵,也未涉及到观赏草与自然事物的合理搭配。现代观赏草植物景观配置总体上与文化结合少,比起梅、竹、牡丹等中国传统文化植物,相差甚远。因此,对于观赏草植物文化的推崇及现代景观中观赏草配置形式的创新及意境营造而言,还需进一步完善加强。笔者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观赏草的植物文化弘扬及其景观配置提供理论支撑。

1 观赏草应用:因地制宜

观赏草颇具野趣,十分适合自然种植的形式,能很好地与水、石等其他景观元素组景,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其与水体搭配时,水面与驳岸衔接得生动自然,还可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与山石搭配时,观赏草纤细的叶形及飘逸的花序可以柔化石块僵硬的线条与硬质感,使景观充满自然的韵味。

1.1 水边栽植—— “微波莎草”

耐水湿观赏草可为水景增加趣味,突出自然野趣之情。莎草 (Cyperus rotundus)株型优美、花序秀丽,植于湖水边可营造出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般欢畅与优美的场景,诗人可击鼓吹箫,荡舟于微波和莎草之间。在现代湖边种植观赏草时,可选用形态与莎草类似的品种,从空间和色彩上丰富水体景观,使水体更有秩序、驳岸更为生动,同时体味荡舟于波光与水草间的欣然自得,感受水面空间的优雅与乐趣。推荐的品种有:水烛 (Typha angustifolia)、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 旱 伞 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莎草、木贼 (Equisetum hyemale)、灯芯草 (Juncus effusus)、香蒲 (Typha orientalis)、野茭白 (Zizania latifolia)等[5]

1.2 山石间栽植—— “白茅深山”

自古以来,无论是在园林布局还是山水画中,观赏草与山石的搭配都相辅相成,两者搭配不仅可增加山石的层次感,且使景观刚柔并济。在山涧种植观赏草则别有一番风趣,成景时因山就势,共同构成自然而协调的景观,正如宋代文人连文凤所言 “黄叶晚秋径,白茅深处山”,白茅在大山深处,更显山的深远。借鉴古人之笔,在营造现代自然山川风光时,可在人不易抵达的较远处种植大片飘逸、高大、粗犷的观赏草,作为背景衬托前景,并且在需要时遮挡视线,如花叶芒、花叶芦竹、蒲苇 (Cortaderia selloana)、紫御谷等[5],展现出山体的静谧。而在与人距离较近处,如石隙旁丛植或散植低矮、匍匐类为主的中小型观赏草[7],则可突显出观赏草的细腻美,“石田水暖菖蒲肥”正式描写了低矮的菖蒲在山石中生长旺盛的景象,类似场景可应用的品种有菖蒲、苔草 (Carex doisutepensis)、灯芯草、香蒲、茭白、莎草、狼尾草等[5]

2 植物间配置:相得益彰

观赏草的组合配置是其主要的应用形式,无论在水边还是山坡,贫瘠干旱地或肥沃地,都是发挥观赏草景观效果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和谐美。如何运用观赏草组合配置达到令人享受的美感,是园林设计师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8]

在正式调研之前,选取5名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进行预调查,参考受访者的意见,对问卷不合适的题项及语言进行了修改,并在问卷说明中附上封面信,明确说明本调查仅用于学术研究,以打消受访者的疑虑。

这次,母亲又给他打电话了。打完钱,他想着,是不是该回家一趟。一来也有些日子没看母亲了,二来,他也想去看看母亲的店。

2.1 与花卉植物 “秀色相依”

观赏草一般叶片狭长且株型开展,与花卉宽大的叶片、紧凑的株型形成鲜明对比;色彩上,观赏草以绿色为主,又与花卉的艳丽娇柔形成对比;因此可以在形态、结构和色彩上相互补充衬托,形成简朴或丰富的景观效果[7]。与具有芳香味的花卉种植时,更让人心旷神怡,使人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9]

荷花 (Nelumbo nucifera)亭亭玉立,是诗人们歌咏的对象之一。部分观赏草在水边生长状态良好,常与荷花共植。荷花淡雅,蒲苇清秀,两者互相映衬,“菱荷间蒲苇,秀色相因依”便是再美不过的荷花与蒲苇共植的画面写照。微风与细雨相伴而来,便有 “微风簌簌生蒲苇,小雨霏霏湿芰荷”的场景,徐风吹出蒲苇的婀娜多姿,细雨洗出荷花的透彻清新。与荷花搭配的观赏草,形态优美、花序飘逸,轻风拂起时,花香入鼻,轻轻摇曳的叶片与轻柔的花序为整个景观营造出一种飘逸的动感[10],尽显自然野趣之美。

红蓼 (Polygonum orientale)是常见的野生草本花卉植物之一,植株茂盛,花序长而下垂,小花由淡红至鲜红,玲珑挂满花穗。秋季花开繁多而红艳,颇富野趣,与芦苇和荻等暖季型观赏草搭配时观赏性强,“荷盖亭亭照水,红蓼岸、芦荻萧飕”便描绘了一幅湖畔美景。荷花亭亭玉立,红蓼铺满水岸,芦苇被微风吹拂,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景色美不胜收。

2.2 与乔木 “相映生辉”

古人常借秋季的枫树抒发送别之情,正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季的午夜带有一丝寒意,枫叶荻花更烘托出送别客人时的落寞与寂寥。荻花是暖季型观赏草,在秋季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现代自然风景区中,可采用大规模的荻与槭属或枫香树属植物搭配种植,再加以诗词解说牌等方式的引导,让人们感受景观对情绪的带动效果,也可在秋冬季凸显植物的季节性魅力。

⑤手术目标: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应加强呼吸护理、胸管护理[2]。由于肺部手术患者创伤性较大,术后保持呼吸通畅较为困难,因此患者术后需持续吸氧,并定时对患者进行拍背咳痰,在拍背时需注意控制力度,当痰液过于粘稠时,需进行雾化吸入,口服化痰药物。保证患者有效排痰、呼吸通畅,预防呼吸衰竭或肺部感染。

柑橘 (Citrus reticulata)为常绿乔木,秋季果实繁多且颜色鲜艳,气味清香。在金陵山水的大好风光中,诗人发现种满橘树荻花的洲头与茅舍相结合,形成 “橘树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的趣景。在秋季时节,橘树繁茂的碧叶与金黄的果实,搭配荻的金叶与轻盈的花絮,别是一番美景,然而现代植物景观中橘树与荻的配置方式并不多见,在今后的柑橘采摘园、农业观光区等,均可借鉴古人所记载的此种配置方式。

3 观赏草与自然事物组合:相辅相成

观赏草与不同的事物均可成景,与斜风细雨是细腻的美,与皑皑白雪是无暇的美;风和日丽时亭亭玉立,清风明月时妩媚动人。观赏草与自然事物搭配时浑然天成,让大自然更富生机与情致,也深化和丰富了观赏草的内涵。

3.1 与风雨齐舞

秋风萧瑟的夜晚,诗人拜别时不禁感叹道“离别奈情何,江楼凝艳歌。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风吹芦苇的簌簌声加上眼前的落叶飞舞,使离别之情更为惆怅。细雨温润,大雨酣畅,不同的雨也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雨打叶片营造出的声音可激发诗人的灵感[11]。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雨滴拍打着芦苇,荷花的芳香绕灯而来。雨打芦苇叶的声音是否别具一格?

1.费用管理系统。系统现状:高培党校费用管理系统已应用近6年。系统原是财务资产科牵头负责开发的,包括单班经费管理模块、归口费用管理模块、费用签批模块、合同申请管理模块和绩效考核模块。系统将各主营业务部门的收支数据及学校的归口费用数据、合同申请流程全部纳入网上管理,在各业务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信息交流平台,为学校绩效考核提供了财务数据,同时也加快了办公自动化进程。

由此可见,古人用风雨与植物结合创造美景的同时也创造出独特的声景观。通过把握园林声环境中富于人情味的诗意本质[12],将声音美自觉融入造景中,并同哲学原则、艺术手法及人的主观感受揉合为一,造就出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声音意境[13]。王世仁先生[14]曾经指出: “利用音响来创造美的环境,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开掘得最深的国家了”。这暗示了中国古典园林别具一格的声景观营造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善于利用风雨等自然现象与植物的搭配,创造出更美妙的景观打动人。与风雨共同营造声景观的观赏草应选择植株较高大、抗风性强、叶片宽且有一定硬度的品种,如五节芒 (Miscanthus floridulus)、花叶芒、玫红蒲苇、芦竹等。

3.2 与霜雪映衬

霜雪晶莹剔透、高洁严峻,是寒冷的象征,具有洁白无瑕、宁静、温柔等特性,屡被文人墨客称道[15],古今中外,无数文人歌颂她的高洁与宁静。晚秋萧瑟,“一天明月照相思,芦汀洲霜满首”,霜撒枯黄的芦苇营造出万籁俱寂的氛围,使明月照出的相思之情愈加深厚;冬雪洗礼后的沙汀上展现出 “浅沙汀上白云多,雪散几丛芦苇”的景致,天空白云飘浮,地面白雪散在芦苇丛中,别有一番意境。

大部分观赏草在秋冬季叶变枯黄,但顽强挺立,随风摇曳,当枯黄期的观赏草覆上皑皑白雪时,便成为冬日景观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霜雪不仅从银白的视觉效果上使人欣喜,也从她给人以寒冷的感官体验上营造出令人感叹的景观。现代园林植物设计应善于把握植物景观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发现大自然中别样的美。与霜雪搭配的观赏草应选择植株在冬季坚挺且叶片有较强承重能力的品种,如蒲苇、紫御谷、蓝羊茅、吉祥草等。

3.3 与动物共处

在水边,“鱼跳桑柳阴,鸟落蒲苇侧”使画面充满生气;夜晚时分,“萤度梧楸径,鸟鸣蒲苇洲”,蒲苇洲头鸟儿鸣叫,轻盈的萤火虫,更是让景色充满了梦幻的色彩。当芦苇与大雁相遇时,则又有几分凄凉的情绪,不管是文学家还是画家,常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作诗作画,“芦苇西风雁影孤,凄凄凉气入郊墟”的诗句哀诉着秋季的孤寂与悲凉之情,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惆怅。

大自然极具包容性,生物和谐共存才是最美的状态,动物使景观环境生动充满生机,环境又为动物提供生存之地。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

4 观赏草景观意境美的营造:寓情于景

意境之美在园林植物中有着深刻的表现,人喜爱自然的本性是不变的,一花一木总关情,这是感情的抒发。植物文化是一种文化的荟萃,是一种传统的积淀,有了植物文化的底蕴,才能更深层次地体会到意境美。

4.1 情感寄托——总结、挖掘、创新其内涵

植物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常用到的媒介[16]。古人善于将人的思想、品格及意志与植物相比拟,借助植物来传达感情,并且使植物景观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感。观赏草给人舒适环境的同时,也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景观设计师应善于总结不同品种观赏草代表的典型含义或比拟的人物品质,在成景时根据场地氛围的需要灵活创新,运用观赏草种植以烘托氛围,使观赏草景观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有当代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

4.2 灵活多变——因时、因地、因立意而制宜

春秋代序、风云变幻、日升月落、昼夜晨昏[17],不同季节的观赏草甚至在一天的不同时辰都有着各异的韵味,万物的生命节律有着独特的魅力,可创造出时空变化的意境美。自然风景千姿百态,有万壑千岩,也有碧波浩淼,观赏草植于不同地点也有别样的意境。所有的观赏草景象都因诗人的心境不同而寄托着多种情感,失意时销神流志,心怀抱负时乘风破浪,坦然舒适时怡然自得。观赏草在成景时,应注重其物候更迭的时序美,创造特异的感染力,并根据不同场地及要表达的主题选择适当的品种,采取针对性设计方案,使观赏草景观更加丰富饱满。

4.3 多感官营造——视觉、听觉、嗅觉等结合

园林植物的美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等多角度共同营造的。观赏草景观设计中,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视觉方面,应将其叶形、花序、质感、芳香等不同特点融会贯通,根据需要进行配置,从而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获得情感上的升华,提高景观的参与性、互动性与趣味性[18],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体验观赏草的魅力。当然,多感官体验不仅应体现在观赏草设计中,更应该贯穿于植物设计甚至整个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价值。

4.4 必要点景——引诗、题词、牌匾等方式

陈丛周先生[19]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中国园林与诗词书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着不解之缘。现代观赏草景观营造时,可以提取诗词当中的精华辞藻,采用引诗、题词、牌匾、楹联等点景方式加以引导;或借鉴古人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根据诗词当中描绘的场景进行再现,并通过解说牌等外界方式对人们情感加以引导,使人更能体会景观所传达的感情。将植物景观与文学作品糅合,可升华意境,加深人们对观赏草与文学作品的领会和感触,赋予植物诗情画意之美。

护士们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没人应答。这时,站在门口的颜副院长听到了,冷哼一声:“工业酒精,真是!”

5 结语

文人笔下对观赏草的刻画,抒发了自我的情感,传达出喜悦、失意、离愁等感情,使植物景观更富有文化内涵,达到人与自然的交流与融合。文化景观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考风景园林未来的新视点[20]。合理运用观赏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创新,充分展现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形态,使现代景观更具内涵和传承精神,让观赏草景观焕发青春与活力,充分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创新现代观赏草植物造景的基础,为植物配置提供更多新思路。

在我国丰厚的植物历史文化中,目前对于渊源流长的观赏草文化尚缺少系统性的研究与广泛认识,有广阔的探索空间。笔者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观赏草的植物配置方式初探仅仅是一个起步,还应由此引发人们对今天生活环境、文化发展和精神传承等的思考。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重拾观赏草文化,需要更多学者加深对于观赏草植物文化的研究和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晓庆.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分析:评《中国古代文学史(全三卷)》[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32.

[2]武菊英.观赏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宋希强,钟云芳,张启翔.浅析观赏草在园林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4,20(3):32-36.

[4]朱婷,孟晓蕊,丁国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观赏草文化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8,16(5):63-66.

[5]陈超,袁小环,杨学军,等.观赏草的研究概况和园林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135-143.

[6]苏醒,樊崇玲,华佳桔.观赏草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J].园林,2014(11):56-60.

[7]王洋.观赏草在济南地区园林景观中应用的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0.

[8]武菊英.观赏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9]陈意微,袁晓梅.气味景观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7,33(2):107-112.

[10]闫辉群.北京常见观赏草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

[11]陈晓刚,林辉,罗悦平.中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意境营造思考(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5(12):2178-2182.

[12]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营造[J].建筑学报,2007(2):70-72.

[13]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J].古建园林技术,2009(1):25-28.

[14]王世仁.王世仁建筑历史理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5]李飞.因借“雪”的造景手法[J].中国园林,2008,24(6):85-90.

[16]黎伯钢,徐慧宁.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9224-9225.

[17]贾鸿雁.宋词园林意境美探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75-79.

[18]张煜子.多感官体验式互动景观的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19]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41-42.

[20]林箐,王向荣.风景园林与文化[J].中国园林,2009,25(9):19-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